寒旱区马铃薯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机械化栽培技术

2021-06-30 03:23胡福平蔺霞李昌聪杨霞武晓英刘长仲
中国瓜菜 2021年2期
关键词:种植技术机械化马铃薯

胡福平 蔺霞 李昌聪 杨霞 武晓英 刘长仲

摘    要: 针对寒旱区马铃薯种植中化肥农药使用过量、利用率低下的现状,笔者通过马铃薯化肥农药减施增效试验示范,应用先進的养分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控技术,对种薯处理、科学施肥、起垄覆膜、病虫防控等措施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创新,总结出了比较稳定成熟的甘肃省寒旱区马铃薯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机械化种植技术。通过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能显著提高甘肃省寒旱区马铃薯种植生产水平,降低化学肥料和农药的施用量,提高肥料和农药的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关键词: 马铃薯; 寒旱区; 化肥农药减施; 机械化; 种植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志码: C 文章编号: 1673-2871(2021)02-095-03

寒旱区气候干旱,夏秋凉爽,光照充足,非常适宜马铃薯生长,所产马铃薯块茎整齐、薯皮光滑、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1-2]。但是随着我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实施和产业化深度开发,生产中过度依赖化学肥料和农药,导致马铃薯养分供需不平衡和农药残留过高,缺乏合理的施肥施药方法及与本地区相配套的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的有效集成。同时为了大幅增加产量,化学肥料和农药过量使用问题日趋严重,逐步导致资源浪费和生产成本增加, 引发耕地肥力下降、土壤生态退化、农田面源污染、肥药残留超标等严重的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 致使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限制[2-3]。制定化肥农药施用限量标准,发展肥料有机替代和绿色防控技术,创制新型肥料农药,研制智能精准控施机械,以及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是我国实现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关键。

针对寒旱区马铃薯种植中化肥农药使用过量、利用率低下的现状,笔者通过马铃薯化肥农药减施增效试验,应用先进的养分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总结出了比较稳定成熟的甘肃省寒旱区马铃薯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机械化种植技术,构建了寒旱区马铃薯绿色丰产技术体系。利用施肥、播种、起垄、开沟、覆膜、打孔一体机进行施肥播种和起垄覆膜,充分应用现代机械完成除草、喷药、打秧、收获和残膜清除等工作[4-9]。通过科学推荐施用量、优化施用方法和施用次数、调节施用位置等措施降低化学肥料和农药的施用量,提高肥料和农药的利用效率,达到节本提质增效目的,实现高效绿色农业[10]。2017—2019年,主要在甘肃省白银、定西和庆阳等市北部寒旱区示范推广,累计种植面积达到12.5万hm2。

1 选茬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的沙壤地。实行 3 a(年)以上的轮作方式,前茬以小麦、豆类、玉米为佳,收获后及时深翻晒垡,耕翻深度30 cm。结合秋季深耕,667 m2撒施优质农家肥3 000 kg,耕后及时耙耱蓄墒,做到地面平整,土壤细绵无坷垃,无前作根茬,为起垄覆膜创造良好的条件。

2 选用良种

选择抗病性强的马铃薯新品种, 提高作物自身抗病性, 减少农药使用量。选择原种或一级脱毒种薯,选用产量高、品质好、结薯集中、薯块大而整齐、适应当地生态条件和顺应市场需求的中晚熟品种。选择薯芽饱满,薯形整齐、大小适中、无病烂、无冻伤、薯皮光滑、色泽光亮的幼嫩薯块。

3 种薯处理

先将种薯晾晒 2~3 d,然后切成 40~80 g的薯块播种。切块宜大不宜小,过小因干旱种薯失水过多,会造成发芽慢或不发芽。提倡小整薯播种,质量80 g以下的种薯可整薯播种。切块时在靠近芽眼的地方下刀,以利发根。每个薯块需带 1~2 个芽眼,充分利用顶端优势,使薯块尽量带顶芽为好。切块先要切脐检查,淘汰病薯,淘汰尾芽。切块使用的刀具用75%的酒精或0.1%的高锰酸钾进行消毒,以防止切块过程中传播病害。切块后用稀土旱地宝100 mL对水5 kg浸种,浸泡20 min后捞出放在阴凉处晾干后,按照150 kg薯块(667 m2播量)用500 g 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30 g 72%农用链霉素进行拌种处理。现切现拌,然后随即播种,不要堆积时间过长,最好当天拌好的种薯切块当天全部播完。

4 科学施肥

4.1 减量替代

采用缓控释马铃薯专用肥、生物菌肥、有机肥替代传统施用的磷酸二铵和普通复合肥,按照当地常年习惯施用化肥量的80%+20%化肥量相同价格的有机肥,即667 m2施用缓控释马铃薯专用肥(m氮∶m磷∶m钾=18∶18∶18,氮以纯氮计,磷以五氧化二磷计,钾以氧化钾计,后同)32 kg,有机肥[(N-P2O5-K2O)≥5%,有机质质量分数≥45%]20 kg, 通过抑制化肥降解速率,有效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还可以改善土壤性状和肥力,减少化肥的施用量, 增强土壤的保肥性能。

4.2 集中深施

采用肥料开沟深施技术,应用肥料深施机具,在马铃薯播种时结合起垄覆膜将肥料1次性集中深施于垄底中部,施肥深度要求在15~20 cm。避免肥料与种薯直接接触,防止化肥烧种,同时减少化肥随地表径流、挥发等损失,从而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和节肥增产效果。

5 起垄覆膜

起垄覆膜采用马铃薯起垄开沟覆膜一体机进行作业,按幅宽120 cm,垄宽75 cm,沟宽45 cm,垄高15 cm,垄脊微沟10 cm进行起垄,起垄后要进行整垄,整垄器内宽70 cm,两边外沿宽各2.5 cm,整垄后使垄面两侧形成宽2.5 cm的略高外沿,其余垄面平整、紧实、无坷垃,垄面呈“M”型,保证垄面上的雨水流入垄脊微沟,最大限度集雨保水。选用宽100 cm、厚度0.012 mm 的黑色地膜覆盖垄面垄侧,覆膜时要通过拉拽使地膜紧贴地面,易于马铃薯顶膜出苗。两边用土压严压实,同时每隔2~3 m横压土腰带,以防被风掀起和拦截垄脊微沟内降水径流。覆膜同时要在垄脊微沟内利用打孔轮压实地膜并1次性打渗水孔,渗水孔要与马铃薯播种孔相匹配,孔距为33 cm,以便降水入渗和充分利用。

6 合理密植

由于寒旱区干旱少雨,马铃薯产量普遍偏低,只有通过提高马铃薯商品率来增加效益,所以播种密度不宜过大,667 m2以3 300~3 400株为宜,即每垄播种2行,宽行距 80 cm,窄行距40 cm,株距33 cm。

7 适期早播

不同播期能影响马铃薯产量及性状,适期播种能提高马铃薯单株生产能力与单位面积产量产值,适当早播可以延长马铃薯生长期,避开高温危害,提高产量。晚熟马铃薯品种在寒旱区地膜覆盖种植播期宜早,当10 cm 土层地温稳定在 8 ℃时即可播种,以4月下旬播种为宜。配合施肥起垄覆膜在垄底开沟播种,播深15 cm左右。

8 垄上覆土

应用高垄黑膜压土自然破膜出苗栽培技术,依靠膜上的土壤重力和薯芽自然向上作用,使薯芽破膜顶土自然出苗,促进早出苗、出苗齐,防止高温烧苗,利于培育壮苗,具有自然出苗省劳力、除草保水降盐碱、高垄防淹土疏松、保墒调温防绿薯等特点。一般宜在播种后15 d左右垄上机械覆土,覆土厚度3~5 cm,均匀散碎,压实地膜,保证薯芽破膜顶土自然出苗。

9 田间管理

覆膜后抓好防护管理工作,严防牲畜入地践踏,防止大风造成揭膜。苗期应及时查苗放苗,对少数没能顶膜者需要人工辅助放苗,并将膜孔用土封严。发现缺苗断垄要及时补苗,力求全苗。在现蕾期用0.1%~0.3%的硼砂或硫酸锌,或0.5%的磷酸二氢钾,或0.5%尿素的水溶液进行叶面喷施,一般每隔7 d喷1次,共喷2~3次,667 m2用液量50~70 kg。利用机械除草结合人工拔草的方法对马铃薯田进行杂草防除。

10 病虫害防控

病虫防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可优先选用生物防治,合理采用化学防治。应用高效喷雾技术和压力雾化喷头,使用雾化效果好的植保无人机进行喷雾防治。病害以早、晚疫病防控为主,虫害以蚜虫、芫菁斑蝥防控为主。7月上旬,667 m2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80 g对水45~75 kg(750~950倍液)喷雾防控早、晚疫病;当地块四周杂草出现芫菁斑蝥时,667 m2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60 mL对水60 kg(1 000倍液)对杂草进行喷雾,避免芫菁(斑蝥)潜入马铃薯田块危害;7月下旬,667 m2用 50%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180 g+1.8%阿维菌素乳油60 mL对水60 kg喷雾防控早疫病、晚疫病和蚜虫、斑蝥。

11 收获贮藏

马铃薯收获前1~2周采用杀秧机进行杀秧,留茬10~20 cm,便于机械收获,也便于块茎脱离匍匐茎,加速块茎成熟和薯皮老化。收获时选择晴好天气,减少机械损伤,保持薯块完整。收获的薯块及时分选、包装、入库或销售,除去病薯、伤薯和畸形薯,在阴凉通风处堆放。当夜间气温降至0 ℃以下时入窖贮藏,适宜窖温为2~4 ℃,相对湿度为85%~90%,贮藏窖保持通风。

12 清除残膜

收获时要彻底清除残膜,防止地膜污染土壤及周围环境。

参考文献

[1] 高玉林,徐进,刘宁,等.我国马铃薯病虫害发生現状与防控策略[J].植物保护,2019(5): 106-111.

[2] 刘润萍,岳云. 关于甘肃省马铃薯产业提升的几点建议[J]. 甘肃农业科技, 2019(11): 84-87.

[3] 仲乃琴,刘宁,赵盼,等. 中国马铃薯化肥农药减施的现状与挑战[J]. 科学通报,2018(17): 1693-1702.

[4] 冉平. 干旱半干旱区旱地黑色全膜马铃薯垄上微沟高产栽培技术规程[J]. 中国马铃薯,2016(1): 18-19.

[5] 念淑红,李宗保. 环县旱地脱毒马铃薯黑膜全覆盖垄上栽培技术[J]. 甘肃农业科技,2018(6): 53-56.

[6] 马新强,张立功. 庄浪县旱地马铃薯黑膜全覆盖半微垄栽培技术[J]. 甘肃农业科技,2016(10): 61-62.

[7] 许爱霞. 干旱地区绿色食品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J].现代农业,2019(4): 44-45.

[8] 鄂琴. 高寒阴湿地区马铃薯栽培技术规程[J].农业与技术,2019(9): 103-104.

[9] 张文伟,宋亚丽,苏龙,等.庆阳市旱地马铃薯黑膜覆盖垄上覆土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5): 12-14.

[10] 徐利敏,段玉,胡俊,等. 阴山沿麓马铃薯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栽培技术规程:DB 15/T 1778—2019[S].呼和浩特: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19.

猜你喜欢
种植技术机械化马铃薯
马铃薯有功劳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想露露脸的马铃薯
“火星马铃薯”计划
马铃薯主粮化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
生活中不应该有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