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与兽:古中国的青铜“怪物”们

2021-06-30 18:16索何夫
科学Fans 2021年5期
关键词:酒器饕餮器皿

索何夫

“躺了千年盼望与你相见,看了千变守望古蜀桑田……”3月21日,在我国四川省三星堆遗址新一轮考古发掘中,出土了纯美黄金面具、青铜神树、丝绸等500多件重要文物,再一次惊艳世界。

在这些印证历史文明的“古董”中,青铜器的数量众多,姿态各异,而青铜器当中,又数青铜兽像造型神秘又独特,象征着古老的图腾崇拜,也见证了人类对野生动物最早的认知。

青铜出现

作为一种相对常见的金属,除了在自然界中能经常直接发现单质的金或者银之外,铜是最早被人类大规模利用的金属。自然界中的许多地表矿物都合有大量的铜单质或者氧化物,而且铜的熔点只有1080℃,恰好与早期陶瓷烧制的火焰温度接近。因此,当原始农耕文明发展起来之后,铜的冶炼和制造就变成了必然。在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前后,古中国的居民已经能够制造一些原始的铜器,如1977年在甘肃马家窑发现的铜刀。而随着与中亚、西亚的技术交流,按照比例向铜里添加锡和铅的青铜合金也随之出现。

与黄铜相比,青铜更加坚固,而且拥有优秀的耐腐蚀性,其原料又比金、银更易得,适合铸造能长期保存的器皿。当原始城邦国家和部落联盟在长江与黄河流域出现时,铜就被用来制造简单的盘、爵、觥等器皿:而到了商朝,随着早期国家的发展和手工业的进步,各种复杂的大型青铜器也开始被制造了出来。也正是因为青铜器的贵重与坚固,在上面“刻下铭文并传之后世”才成为一种常见的选择,大量珍贵的文献记录也借以流传至今。

LINK

由于不像被称为“恶金”的铁一样拥有高熔点、适宜锻打,古代的铜器通常由陶范一次性铸造而成。最初的原始陶范仅仅是在一块陶板上刻出简单凹痕以容纳融化的铜液,用以铸造刀、斧、棍等器物,这便是“单扇范法”。在经过一系列发展改造后,又出现了两块陶范合在一起进行铸造的“合范法”,后者可以用于铸造形制更加复杂的铜器。

锻造技术成熟

随着技术的逐渐积累,到商周时代,人们已经大致掌握了在铸造不同用途的铜器时,使用不同比例的铜、锡、铅合金的配置方式:根据当时的经验,“六分其金而锡居其一,谓之钟鼎之齐(剂)”,即锡占六分之一的青铜合金,最合适用来铸造大件的钟、鼎等器皿。在商代中后期,随着青铜器制造技术逐渐趋于成熟,还出现了分铸法和失蜡法——前者是将复杂的青铜器构件分别铸造成形,然后再合铸成一块;后者则是在铸造有着复杂花纹的铜器时,先用蜡雕刻出铜器外形,再以蜡模为基础制造陶范,当陶范成型后通过加热让蜡流失。这两种铸造技术的产生,使得铸造形制更加复杂的青铜器成为可能,而青铜器的制造,也从先商时代的纯粹实用器逐渐变成了礼器与艺术品。同样,也正是在商代,越来越昂贵华丽的青铜器开始出现了铭文。从兵器、酒器、装饰品,到后母戊、后母辛方鼎等“国之重器”,开启了中国金属器铭文的先河。

①陶范

亦称“印模”,古代中国铸造青铜器的陶制范模。

野兽与青铜器

犀牛

由于中国人对犀牛角“药效”的盲目迷信导致的大量捕杀(事实上,这东西的成分主要是角蛋白,和你的指甲盖、头发丝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以及气候干旱化和环境严重退化的影响,亚洲犀在一百年前已经全面退出中国,不再有境内野生种群存在。但是在商代,犀牛(兕)却是一种相当常见的野兽。这些有着庞大身躯与厚重皮革的家伙在河北、河南、湖北、山西等中部和北方省份四处游荡,被人们视为一种重要的财富。在当时,对犀牛的需求主要是它们坚韧的厚皮。只要经过合适的加工处理,这些生物的外皮就能够被制成优质甲胄,直到春秋时代,“犀甲”仍然是一种常见的防具,并经常被作为优质甲胄的代称。

水牛

与犀牛处于同一生态位且数量更多的,则是水牛。在公元前的湿热时期,野生水牛的种群一度扩散到今日的辽宁南部。在当时的整个华北地区,由于开发程度低下,到处都是遍布沼泽的湿润平原。庞大的水牛群和规模较小的犀牛群,以及今日同样已经不再见于北方的亚洲象们散布在这些芳草萋萋的莽原之中。与犀牛不同,水牛可以被驯化,因此它们成为商朝人的重要牲畜。早在商朝建立之前,商部族就流传着始祖王亥“仆牛”(驯服牛)的传说。不过,因为青铜器过于昂贵、不适合用来制造大型农具,因此这一阶段的牛尚未用于耕田,而是作为拖曳货车的畜力来源,或者用于提供皮、肉、角、骨资源,成为盔甲和弓的重要原材料。在当时,牛被视为最重要的财富,并在祭祀先祖的仪式中被作为至关重要的“主菜”——现代汉语的“牺牲”一词,最初便来自这些被献祭给祖先的牛。

青銅盛酒器

由于其重要的价值和孔武有力的外表,犀牛和水牛当仁不让地成为商周时期青铜器常见造型之一。在商代中后期,随着青铜盛酒器的数量大幅增长,铸造成这两种动物形状的仪式用酒器数量不少,其中较为常见的是尊。兕尊和牺尊大多将动物口鼻部巧妙设计为注酒口,四足作为尊的支柱,外形通常倾向于浑圆,但对角、眼、耳鼻.等细节刻画细致入微,保留了相对写实的风格。除此之外,觚和觥也是较常被制成兕、犀形状的饮酒器皿。无疑,在那个贵族皆武士的时代,在具有宗教色彩的宴会与祭祀典礼上使用这些有着为他们提供了武器和护具的动物形象的器皿,蕴含着时刻提醒参与者“不忘本业”的寓意。

当然,除了两种“牛”之外,作为食用牲畜的羊、猪,曾经被用作战争工具的象,以及当时颇为常见,象征着力量与暴虐的老虎,都普遍被作为青铜器的造型来源。

鸟类与青铜器

正因为“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传说,商代的乌形青铜器数量非常之多。

鸱鸮(chīxiāo)

不仅是兽类,鸟在这一阶段也是青铜器铸造的常见题材。早期的古中国部落中,鸟类图腾崇拜并不罕见,商朝人就自称他们的先祖简狄是在吞下一枚神秘的鸟卵之后,生下了祖先契。

有趣的是,虽然大多数研究都认为,所谓“玄鸟”指的应该是燕子,而商人的祖先也是一个以燕子为图腾的部族。但在商朝,鸱鸮造型的青铜器却占了鸟型青铜器中很大的比例。许多大型食器、酒器上都能看到鸱鸮纹,比如殷墟出土的大型酒器偶方彝。诚然,在古代,对猛禽的崇拜在许多文化中都颇为常见,但大多数情况下,被崇拜的多是更加凶猛、狩猎能力强的鹰、隼或者雕,而猫头鹰相较之下则不太被重视。商朝人之所以对这种后来被普遍视为“不祥之鸟”的动物情有独钟,很可能是由于商是一个处于农业社会发展早期的文明。在这一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业整体颇为脆弱,人们对于会破坏农田的田鼠、家鼠等小型啮齿动物恨之入骨,而专门捕杀这类动物的猫头鹰自然得到了人们的喜爱。

鸱鸮形酒器

商代青铜器的鸱鸮造型大多较为抽象,以浮雕形式装饰在青铜器皿上。常见的鸱鸮纹大多强调猫头鹰的喙和巨大的眼睛,并附有抽象化的双翼。不过,也有相对比较形象、整体铸造为鸮形的器皿,这类器物多为中小型的酒器,比如尊或者觚。这类鸱鸮形酒器通常采取“三足鼎立”形态,将鸟尾部和双足作为支柱,昂首挺立,外貌活灵活现,但也带有几分神秘色调——这和商代文化“事鬼”的神秘主义特点是分不开的。

传说中的神兽

除了现实中存在的鸟、兽外,一些幻想中的神兽也是常见的青铜器题材,其中包括了龙纹(在这一时代还不常见),凤鸟(与鸟类崇拜相关)和饕餮纹等。而饕餮造型在殷商时代与诸多猛兽形象一样,较为常见。对于“饕餮”这种贪食的怪兽,在不同的记录中有不同的描述,从“身多毛,头上戴豕,积财而不用”的边远蛮荒怪人形象,到“羊身人面,眼在腋下”的丑陋怪物均有。

一般认为,这种怪物来自商代黄河流域城邦居民对野外的虎、豹等猛兽,以及边远地区“蛮族”的刻板印象的杂糅。不过,在商代(以及更古老的二里头文化时期),饕餮的形象还没有变成东周时代成书的《山海经》等文献中记载的那种“异形”模样,大致上仍然接近于在当时野外常见的虎等凶猛动物。大多数饕餮形器皿(通常是用于礼仪祭祀场合的食器,如鼎,孟等)都着重于强调其尖牙利齿的凶猛形态,从而体现出使用者的威严。而早期的凤鸟形象,在商周时期也已经大体成型,这一阶段的凤鸟形象大多体型优雅而纤瘦,已经脱离了雉鸡等动物原型,显现出了更多的超自然特征,并开始与原始鸟类崇拜中的金乌等神鸟相互融合,成为后世中国文化符号中与龙并列的神鸟“凤凰”的源头。

当古物遇上潮玩,“怪物”变身“萌物”

这些在历史长河中曾经失传的宝物,在考古人员一次次开“盲盒”般地挖掘中,一件件重见天日,它们被小心地保存在各地的博物馆里,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古代的工匠让这些青铜器自带萌点,而现代的创意设计师则试图使用现代的雕塑表现手法去创作一个个呆萌的青铜器,让这些长期待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们“活”了过来,也让我们有机会通过玩具去“触碰”历史和感受文化。

于是,—个个“考古盲盒”应运而生,河南博物院的“失传的宝物”,三星堆博物馆的“三星堆祈福神官”……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近期火爆全网的“青铜小分队”,设计师是倪敏锦(网名李环),设计灵感来源于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日己觥”及商周青铜器皿、纹样。该作品凭借超高人气获得陕西历史博物馆与中国收藏玩具品牌52TOYS深度合作的“文物超活化”原型创作大赛金奖。总共八款:觥大、觥二、饕餮、鸮、冷鸮、鸮尊、牺尊和凤鸟。

2018年12月,陕西历史博物馆与中国收藏玩具品牌52TOYS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展开了第二届文创设计大赛暨第三届52TOYS原型创作大赛——“文物超活化”的深度合作。这一赛事以“超越传统,活化历史,传承文化”为宗旨,让艺术家和设计师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诠释历史文物,并通过賽事带动更多的年轻群体了解和接受历史文化。

LINK

“让生活再有趣一点”

52TOYS成立于2015年,是集IP开发运营、研发生产、渠道销售、市场推广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的中国收藏玩具品牌。这家公司拥有CANDYBOX盲盒、BOX变形机甲系列、超活化系列、DREAMFAIR系列与桌游五条产品线。

(盲盒供图/52TOYS)

①“觥二”(gōng èr):前端为龙,后端作虎,中脊为一只小龙,两侧各饰长尾凤鸟纹。造型神秘奇特。

②“鸮尊”(xiāo zūn):参考商代鸟兽尊,宽喙高冠,圆眼竖耳,雄壮威武。

③“牺尊”(xī zūn):参考“刻为牺牛之形,用以为尊”的酒器,纹饰华丽繁缛,构图新颖巧妙。

④“觥大”(gōng dà):前边有兽,尾后有牛,中脊浮龙,凤纹环绕,集多种动物纹样于一身,神态悠然。

⑤“凤鸟”(fèng niǎo):参考古代器物上的神鸟,长尾逶迤,昂首挺胸,形态优雅。

⑥“冷鸮”(lěng)(xiāo):以古代站立鸮为参考,造型雄奇,花纹绚丽,垫高的脚底凸显身形伟岸。

⑦“饕餮”(tāo tiè):饕餮纹在我国早期青铜器纹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正视兽类的颜面为主要构图,为天然对称的图形。

⑧“鸮”(xiāo):鸮的形象是古代艺术品经常采用的原形,它的形象很典型,大眼圆睁,呆萌十足。

猜你喜欢
酒器饕餮器皿
基于竹材料在当下日用器皿中的应用研究
它就是饕餮
彝族器皿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五月星空的饕餮盛宴
饕餮一夏 珍馐巡礼
北票博物馆收藏明火温酒器
玉雕器皿价值低估受关注
唐代酒器“双鱼榼”
B4RM4N智能调酒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