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21-06-30 07:41石桂梁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法治道德

石桂梁

2020年8月31日,习主席在新华网发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重要讲话,他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蒙以养正,圣功也。”就是说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学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通过深入学习习主席重要讲话,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怎样才能上好道德与法治课,落实习主席的重要指示,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生活对对碰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应以学生的生活为主线,以学生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为内容,以学生现实生活的活动为载体,以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学生走进生活,让品德融入生活。

例如教学《有了矛盾怎么办》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上课铃响了,请一名同学急匆匆地进入教室,慌乱中把一名同学碰到在地,这名同学看都没看一眼,就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我请全班同学就这件事展开讨论并提出问题:遇到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办?这时学生们就有话可说了。有的说:“刚进来的同学做得不对,碰倒同学应该把同学扶起来,并说声对不起才对。”有的说:“是呀,一声也不吭就走了,这事搁谁身上谁也不愿意,要不是老师在的话,甚至還可能打起来呢?”刚才被碰到的同学站起来说:“他不懂礼貌,我自己起来,不跟他一般见识。”在同学们热烈讨论的这种情况下,我引出了当天的课题:“同学之间有了矛盾怎么办?”这节课学生们学得非常投入,他们很快就明确了同学之间要平等相处、互相关心,产生了矛盾,要及时沟通、相互宽容,这节课教学效果非常好。再如:在教学《家人的爱》一课时,让学生扮演父亲或母亲,把他们如何关爱自己一件事表演出来,通过学生的表演,同学们体验到了父母的辛苦,体会到了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学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之情油然而生。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触摸到了学生们的心灵,并且能够得到学生们的认可,也会伴随他们的成长,影响他们的一生。

二、多彩课堂  绽放异彩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内容大多是生活故事或者社会常识类知识,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生活认知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学生思想道德的养成不仅受家庭教育,生活环境的影响,而且受到教师个人道德价值观的影响。小学阶段的学生个人生活经历比较少,生活经验不足,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并不强,很容易受到别人的误导。利用课堂创新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高效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可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立体化、直观化的案例教学,增强课堂教学感染力,加强师生互动交流,从情感上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红领巾的生日》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红领巾的由来的视频,直观感受,感悟少先队员的责任重大。思考自己可以做什么,这时候可以播放红色歌曲,加强对学生们的思想教育,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营造学习氛围。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容易出现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首先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出本堂课教学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首先播放《少先队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引导学生进行歌曲片段的学习,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教学内容上面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然后教师可以播放共产党纪录片,引导学生学习红领巾的由来,以及少先队的部分知识。短视频的教学方式,通过视觉化、听觉化、感官化的体验,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使得学生能够积极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再如,在学习《分享真快乐》的第一课时,书中设计以小女孩与妈妈分享故事书引导学生思考,妈妈阅读完故事之后和女儿一起因有趣的文章情节开心起来。对此,我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我们班在参见六一儿童节活动时,有的学生带了糖块,有的学生带了水果, 有的学生带了其他零食,之后他们互相品尝,这样每个人就都吃到了多种食物,大家还因此促进了友情。由此事件同学们感受到了分享的快乐。因为这是学生的真实生活,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了、用内心感受了,整节课不用教师多说什么,孩子们通过创设的情境,在课堂中讨论在日常生活中什么样的行为属于分享,同学们学会了分享,收获了分享带来的快乐。

三、思其源  固其本。

学习道德与法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基本素质,提高学生们的思想境界,把所知道的道德与法治的内容运用到现实的生活中去,真正做好对学生的立德树人教育。如老师在教育孩子们有礼貌知礼仪的时候,如果单纯的告诉他们一定要遵循中国的传统美德,要具有热于助人、见义勇为等品质的话,学生们可能会感到不理解,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做。但是如果老师们可以把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一些案例或者事件讲给学生们听并且播放相关的视频的话,学生们就会很有感触和想法,激起他们对社会的好的态度。因此生活化的课堂可以让同学们更好的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认识和学习,为他们的成长做好铺垫。

例如:在教学打造节水型社会一课时,学生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水的需求越来越大,水资源越来越匮乏。为了帮助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节水意识,自觉行动起来节约用水。我就安排学生课后调查学校和社区有没有浪费水的现象?如何做到节约用水?我设计了社会实践活动:①寻找生活中浪费水的地方;②提出合理化可行性的建议;③以小组为单位做社区合理用水宣讲员;④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一份“拒绝浪费 合理用水”的倡议书,并将倡议书读给同学们的家长听,从自己开始做起,争做“护水小卫士”。通过活动同学们知道了水的重要性,号召更多的人参与节约用水的行动中来,为打造节水型社会做贡献。再如,在学习《家人的爱》一课时,我让学生扮演父亲或母亲,把他们如何关爱孩子的一件事表演出来。通过同学们的课堂表演,同学们体验到了父母的辛苦,体会到了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学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之情油然而生。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触摸到了学生的心灵,并且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同学们的情感得到升华,学生们的感恩之心也会伴随他们的成长,影响他们的一生。

总之,在新形势下,《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重新建立起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地革新教学思维,由此探究出更有效的教学对策。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对整个教学的环境和教学的过程进行优化,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在此形式之下,面对教学的内容,面对教学的环境以及教学的目标,需要教师树立起全新的教学理念。综合研究各类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学习要素,做好课堂教学的准备和设计,选择合适的教学切入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断充实教材内容,由此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质量,达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法治道德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