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擀面

2021-06-30 13:15黄磊
意林原创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根根筋道大锅

黄磊

家乡有一种面条,晶莹透亮,擀得特别薄,全手工。名唤小刀面。

做早点的人家,将小刀面一团一团团起来,放在门口大锅前面,用一块白纱布盖好。有客人来了,点了要吃,便拿其中一团来,在沸水里滚了一滚,也不过十来秒钟,便熟了。捞起来,盛在白瓷碗中,用筷子顺好,平铺下来,顺汤顺水,根根分明,再撒上葱花。

汤是清汤,面是爽面,实在诱人口涎三尺,无法脱身。只是,现如今,这样的摊点已经绝迹了。想吃面,都是制面机统一做出来的。比手工的厚,筋道却少了九分,没有了口感。小刀面是活的,可以呼吸的美食,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了,死去。

小刀面是《红楼梦》里的“软烟罗”,轻、透、亮,把光变得晕了,缓缓地浸透五脏六腑。

去年回家乡的市区,久闻大名的虾籽面却从未尝过,不由心动。遂去了最地道的一家。

端上來,甚是失望。虾籽少且失了灵魂,点缀在面条上,黑黢黢的,寡淡乏味,面条好似希望它的生命能复苏,如柳梦梅之杜丽娘,杨于畏之连锁,你快还魂啊!可惜早已过了时辰,虾籽找不到复生的门路,早早跨过奈何桥,投生去了,只留下一小撮臭皮囊,无人收场。

听父辈说,他们年轻的时候,虾籽面用的面条就是小刀面。小刀面则是虾籽面的平民版,少了凤冠霞帔的风光,多了一份田园村舍的轻盈。如今小刀面没有了,虾籽无处依附,也便一并失去了光彩。

失去的不只是美食,也是沉淀下来的岁月。

念念不忘的是镇江的锅盖面,也是手擀而成,千锤百炼,有了筋骨,嚼劲十足。有一年在朋友家,早早被唤醒,洗了脸还没有清醒,便被带着去了一家极小的店。店里已聚满老饕,满屋子氤氲的雾气,看不真切人的脸。只是凑近了看去,才发现每个人挑起根根分明的面,在雾色迷蒙中,寻得那一抹人间美味,直至满头是汗。

锅盖面煮的时候,据说锅里面是要漂着小锅盖的。

我去看倒是失望,小锅盖并没有在大锅里滴溜溜地转,而是放在一边,歇下了。

我问朋友,为何没有放锅盖。

朋友道,早早煮汤的时候便放了,到了真正下面的时候,锅盖碍事,便拿到一旁了。

那面真是好吃,只是现在再想,却始终想不起来,究竟是如何好吃。只是叹服,真的好吃,真的好吃。有点儿像一个不懂越剧的人去听吴侬软语的演唱,听完之后,问怎么好听了,一时却答不上来,只会说,真的好听,真的好听……

很多年前,去扬州宝应。起床后,也是朋友领着去一家面馆,门厅尤为大,空荡荡地摆了几张桌子。朋友说,只怪你起得太晚,才这么少的人。一看时间,可不就错过吃早餐的时间了。

朋友付了钱,上了两碗面。乳白的汤底,上面漂着碧绿的韭菜,下面映衬着若隐若现的面条。那面上的浇头更是可观,竟是去了骨之后的鳝鱼,在当地唤作长鱼。汤味鲜美到令人咂舌。长鱼入口即化,余香满口。再到那面,举箸轻盈,入口筋道十足,吸饱了汤汁,真正是得了长鱼的灵魂,飞升上仙,再跌落凡尘,如流星轻曼过,如银河落九天……

凌晨时分,突然想到了镇江、扬州的面,不禁咽了口水,给朋友发了一条信息,倒没指着他能回我。

绵长的思念像一根银线一般,穿过南北,直勾勾地把人拉回到了烟花三月骑鹤翩然的江南,余韵缭绕。

正想着,信息倒是回了。

朋友道,你家里不缺方便面,煮一包,疗饥。

不禁哑然,笑了。

猜你喜欢
根根筋道大锅
夏述湘
够筋道
睡不着
马德里用大锅纪念新冠逝者
重庆小面
“麦心粉”更筋道、更有营养吗?
被“大锅”改变的小镇
超级“大锅”FAST 正式开启“天眼”模式
暗夜(短篇小说)
和死神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