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晶
(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西 景德镇 333002)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航空工业也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势头。西方国家的大型航空企业不断利用国内的航空业资源,以期达到降低自身生产成本的目的。参与国际投标是提升国内航空制造技术、扩大国际转包生产的重要途径。工时作为投标计算劳务费用的基础,是构成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如何做好航空产品转包工时估算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飞机部件转包的价格由生产成本、运输保险费、税收、利润等几部分组成,其中生产成本是价格中的核心部分,其他费用可以按一定比例估算。生产成本大致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是指每一架份产品重复发生的费用,包括产品劳务费、产品材料费、运输费、保险费、税收、利润等。其中,产品劳务费由直接生产工时费(产品小时费用率×产品工时)、工程费、检验费、综合管理费、包装费、利润、税金等部分组成。
是指开始生产时一性投入的、在后续生产中不再重复发生的费用,包括工装费、差旅费、资料费等。其中,工装费由工装制造工时费(工装小时费用率×工装工时)、设计费、检验费、工装材料费、综合管理费、工装修理费、银行贷款利息、利润、外购(专用于该部件的)通用工具和刀量具费用等部分组成。由上述可知,转包工作中主要是对转包产品和工装的工时估算。
为了降低估工工时的不确定因素,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可以采用求平均数或概率估算的办法对估算的工时加以平衡:
(1)求平均数。采用由几个人分别估算同一零件的实耗工时,然后求平均数的方法来估算。
(2)概率估算。根据数理统计有关原理,对某一零件或工序估算先进、保守和最有把握的三个工时,利用公式计算实耗工时:
式中,a为先进工时;b为保守工时;c为把握工时。
根据同类型(结构相同、工艺相似)产品、零件或工序的工时数据,应用经验估算、统计分析方法,找出工时消耗的规律,再通过分析比较、类推后估算出另一种产品、零件或工序的实耗工时。
企业根据工艺流程,运用预先编制的工时标准资料或建立的工时定额数学模型公式,通过查表法或计算机工时定额制定系统来估算标准工时。在工时估算过程中,还应考虑到材料的修正系数和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特殊测量手段、批量系数等对工时的影响。标准估算的优点是具有科学性、通过性和平衡性。
常用的宏观估算方法有:重量工时含量法和整机估算法。
(1)重量工时含量法--又称“机体每磅重量所需工时(the manhours-per-pound-of-airframe method)法”。
当有关被估算的工作内容信息很少时,企业利用以往建立的成本与非成本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已完成的类似工作的信息预测未来的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根据企业以往生产相同或相似产品工时消耗统计的历史数据,按零件外形、结构、尺寸、工艺方法、材料等分类,经过整理汇总和分析,建立工时/磅(或工时/零件)的参数信息库(见表1)。然后,根据零件重量或数量进行宏观的工时估算。
表1 工时与重量关系对比
(2)整机估算。
①国外航天局所采用的经验公式——根据飞机性能指标、技术参数估算整机研制阶段的实作工时。
式中,a为第1架工时;w为空机重量;v为最大起飞速度。
②受国外军方的委托,国外兰德企业在飞机寿命周期费用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976年,对飞机研究、发展、试验与鉴定费用和生产费用的估算建立了“兰德DAPCA IV 模型”,主要用来分析估算研究、发展、试验与鉴定及生产所需的工时。它包括成形、机加、连接、分组件制造、总装、线路铺设(液压、电气、冷气等)和外购件安装(发动机、航空电子设备、分系统等)。
式中,Hm为制造工时(h);We为空机重量(kg);V为最大飞行速度(km/h);Q为产量。
用上述公式估算的工时是以铝合金为主要结构材料的设计和制造为基础的,对于大量采用其他材料制造的飞机,可以在原公式基础上乘以一个系数,这个系数常被称为软糖系数。
通常采用某一生产阶段的平均单架工时,它是根据某架份的工时估算按照熟练曲线理论计算出来的。求熟练斜率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S为熟练斜率;b为熟练系数,b=lg(Yn/a)/n。
企业可以根据上述公式和历史工时统计数据推算出本企业各产品、工种的熟练斜率来。由于某些发达国家、管理完善的先进企业,经过长期考察验证后确定出了标准的熟练斜率值。为了减少偏差,企业在时,可以在参考标准熟练斜率的基础上,结合企业情况,确定适当的熟练斜率。
(1)人工费用的合理性。企业可以通过外方提供的小时费率和工时计算出转包的人工费用,再根据企业的工时估算和实际小时费用率计算出企业可能发生的人工费用,通过两者比较分析后进行初步判断。
(2)盈亏平衡点。运用“熟练曲线”,通过采用企业历史的“熟练斜率”计算出产品在何架次或达到何批量时才能达到转包工时,所计算出的架次或批量就是企业的工时“盈亏平衡点”。通过分析转包产品的批量和合同期限进行初步判断。
(1)工时资料是支撑方案的重要依据;
(2)工时资料是在合同期内发生技术更改后,企业再次的工时估算和平衡依据;
(3)工时资料是企业从技术、生产和管理的角度加以改进,降低实耗工时的目标值;
(4)工时资料可以作为企业在转包生产阶段制定企业内部定额工时的参考数据;
(5)转包工时可用于作为分析外方生产技术水平的参考依据。
(1)零件工时估算清单(通过“熟练曲线”提供的不同阶段或不同批次的工时数据);
(2)工时估算依据性文件目录及有关文件;
(3)典型零件分工序工时估算表;
(4)工装工时估算清单;
(5)外方提供的转包工时资料。
如果企业内部建立一套管理系统,通过零件项目清单、产品构型、工时、熟练曲线、小时费率等基本信息,直接推算出各阶段平均工时、价格及盈亏平衡点,将会大大缩短企业航空产品转包的周期,也有利于及时、科学开展的各项准备工作。
航空产品转包的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企业只有加强工程、工艺、工装、工时定额、财务等人员的密切合作,才能使技术与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提供出最佳的方案。本文不仅是对中、西方工时定额估算方式的理解与思考,也是对工作实践的总结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