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夏 王文娟 李 淞
(福建省闽东卫生学校 福建福安 355000)
护理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实践教学约占该课程总学时的一半,教学中应遵循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特点,只有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都扎实才能为今后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虽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但因知识点抽象、手把手教学与临床见习机会有限,操作无法反复在真人身上练习,缺乏必要的实践,很难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鉴于目前00后学生对计算机和手机APP软件的使用普及程度高,对新技术的学习领会能力较强,乐于接受和挑战新技术,可以尝试将护理学基础教学和信息化教学进行整合。[1]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软硬件成本的降低,医学虚拟仿真技术正逐渐从研究机构和实验室向实际教学应用领域发展。近年来,医学类院校投入大量的资源用于购置、研发虚拟仿真教学仪器,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这些都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方向和软硬件支持。[2]
针对《护理学基础》科目的教学技巧,在我校护理、助产专业的学生中开展研究。在实际教学中总结课堂教学方法和经验,将虚拟仿真技术和护理学基础教学训练进行整合。通过数据分析,选取四个班级在人数、学习成绩等最为相近的班级作为研究实验的对象。将其中两个班设为实验组,在“静脉注射”“导尿法”“生命体征测量”“静脉输液”“鼻饲法”“洗胃法”“心肺复苏”“吸痰法”“给氧法”等教学中应用虚拟仿真技术;另两个班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技巧。两组学生入学时随机分班,学习能力和成绩没有差异,均为同一教师,同一教材,同一进度,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结果具有可比性。[3]
在实验组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与护理学教师共上一节课,从不同的角度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学科整合,探索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在护理学教学中的可操作性。选择多种形式的虚拟仿真教学,在实训操作中进行分组教学,让学生在虚拟仿真平台上反复操作,熟记流程,然后再在模拟人上进行训练,最后再进行真人操作。虚拟仿真技术不仅运用在实验操作课上,理论教学课堂也引入虚拟仿真技术,如“医院门诊和急诊课”中可以运用医院漫游的VR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医院环境。教学中将虚拟仿真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完成虚拟操作到真人实际操作的顺利对接,以提高真人操作的成功率。
对实验组的100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得出学生普遍认识到虚拟仿真教学模式的意义和作用。其中,认同虚拟仿真技术的教学应用,能帮助她们掌握教学内容,理解重难点,为课后技能操作打下基础的学生达到98%。有99%的学生认同通过虚拟仿真模拟重复训练,能够促进她们对教学内容的认真学习,化解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对章节内容的深入理解,达到对技能操作要点的理解和巩固,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为后期的独立操作做好了准备。有97%的学生能够适应这种教与学的新模式,有95%的学生认为虚拟仿真模拟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采用虚拟仿真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操作过程更加生动、逼真,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扩展和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技术进行知识的收集、筛选、归纳、优化和整合。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果,有效缩短从理论到实践的知识转化、从学生到护士的角色体验、从课堂到临床的场景展现进程。
通过对实验组的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结果统计显示超过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采用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很好地提高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她们学习护理学基础的主动性、课堂气氛优于传统教学课堂、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技能动手能力也能在课堂中得到很大的提高。课程过程性评价考核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理论和技能的综合考核成绩优于采用传统教学技巧的对照组。
1.推广虚拟仿真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需进一步提高师资水平。不仅计算机教师要掌握相关护理学基础虚拟仿真设备和软件的使用,并且护理学教师也要熟练使用专业软件和网络知识,才能灵活应对教学的需要。
2.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储备要先于应用的课程,使教学无缝衔接。中职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要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应用到虚拟仿真设备和软件,应该在学生掌握虚拟仿真设备和软件好基础应用的信息技术水平的前提下,才能顺利进行课程教学的开展。
3.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的合理安排要进一步加强。由于虚拟仿真设备数量的限制,学生分小组轮流操作练习,如何将时间有限的课堂教学和课后自主练习更好地相结合,还需要教师们继续进行探索,总结出适合当前教学的运作流程。
要让学生能更好适应临床工作,就得注重她们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将护理学基础教学和信息化教学进行整合,有效运用虚拟仿真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她们更快速地掌握实践技能,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动手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该技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