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钦云 伍禹 蔡涵
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了《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以下简称《标准》),2012年,教育部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教育规划纲要》,制定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旨在帮助幼儿教师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儿童体质健康水平从身体形态和素质方面也反映了儿童动商发展水平。根据2000至2010年3次幼儿体质监测显示,我国幼儿超重和肥胖现象日益突出,幼儿体重皮褶厚度增长指标大于身高,肥胖趋势在加快。我国幼儿除下肢力量较好之外,速度、灵敏、平衡、柔韧等素质都不够理想。本文根据《标准》的要求和方法对贵阳市学前儿童进行数据收集分析,为教育部门更好地开展幼儿童体育活动和开发儿童动商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贵阳市15所幼儿园1733名3-6岁身体健康且无疾病的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童916名,女童817名。按照年龄段分为3岁、4岁、5岁、6岁四个阶段。
1.2 研究方法
1.2.1 测量法
根据《标准》的要求和测试方法,对贵阳市学前男、女儿童进行身体形态两项测试:身高、体重;身体素质六项测试:立定跳远、十米折返跑、坐位体前屈、网球掷远、双脚连续跳、走平衡木。测试人员主要包括贵阳幼专体育教师和体育专业学生,测试前先对测试人员进行培训。
1.2.2 数理统计
使用SPSS20.0、Excel2007软件对实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以( ±S)表示,显著性水平为P<0.05。
1.2.3 比较分析
将贵阳市各年龄段男童体质健康状况与女童体质健康状况分组进行比较,了解两者体质健康发展之间的差异。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身高
身高是反映儿童体型特征和骨骼纵向生长发育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表1、表2中可以看到,贵阳市学前儿童从3岁到6岁男童增高16.9cm、女童的增高16.4cm。将男女童身高测试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男女童在身高发展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国家体育总局公布2014年的数据上看,男女童平均身高情况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2 体重
体重能反映儿童发育程度和营养状况,通过表1、表2 中可以看出来,贵阳市学前儿童从3岁到6岁男童体重增长4.4kg、女童的增长3.7kg,男女童各年龄段体重从4岁开始呈显著性差异(P<0.05),男童均高于女童;男童和女童体重平均值低于全国平均值。
2.3 立定跳远
立定跳远能反映儿童骨盆肌群与下肢肌群协调能力和爆发力水平,从表 1、表2中数据发现,贵阳市男童3岁至6岁立定跳远距离从65.7cm增长到83.9cm,增幅18.2cm,女童3岁至6岁立定跳远距离从63.5cm增长到79.8cm,增幅16.3cm,但两者发展水平差异不大(P>0.05)。男女童均值与全国儿童比较,除3岁年龄段(男童65.7cm、女童63.5cm)下肢爆发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他年龄段下肢爆发力水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4 十米折返跑
十米折返跑反映儿童速度和身体灵活性水平。从表1、表2中数据发现,贵阳市男女童十米折返跑均值随年龄增长逐年提升,将男女童十米折返跑测试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男女童在速度和身体灵活性方面发展差异性不大(P>0.05)。贵阳市男女童速度和身体灵活性情况低于全国平均值。
2.5 坐位体前屈
坐位体前屈是反映儿童静止状态下的躯干、腰、髋等关节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及身体柔韧素质的发展水平。从表1中数据表明,贵阳市女童坐位体前屈均值在9.1cm以上,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童均值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女童柔韧素质在各年龄段均优于男童,将各年龄段坐位体前屈数据比较分析发现,男女童在身体柔韧度上呈现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
2.6 网球掷远
网球掷远是反映儿童上肢和腰部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从表1、表2中数据发现,贵阳市男童网球掷远均值在2.2米-4.5米之间,涨幅2.3米,女童均值在2.0米-3.9米之间,涨幅2.9米。将各年龄段网球掷远数据比较分析发现,除3岁年龄段男女童差异性不大外(P>0.05),4-6岁年龄段均呈现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男童上肢力量要优于女童,但男女童上肢力量均低于全国平均值。
2.7 双脚连续跳
双脚连续跳主要是体现儿童身体协调和控制能力。从表 1中数据表明,男女童身体协调和控制能力随年龄的增长都有所发展,男童3岁到6岁双脚连续跳均值从14.9秒提升到6.7秒,涨幅8.2秒,女童从15.1秒提升到6.9秒,涨幅8.2秒,比较男女童各年龄数据发现,无显著性差异(P>0.05)。
2.8走平衡木
走平衡木是反映儿童的动态平衡能力。从表1、表2中數据发现,男童3岁到6岁走平衡木均值从17.9秒提升到1.2秒,女童从17.2秒提升到11.0秒,表明男女童动态平衡能力随年龄的增长都有一定发展。将各年龄段走平衡木数据比较分析发现,男女童动态平衡水平上差异性不大(P>0.05)。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在6岁阶段,男童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5秒,女童相差4.6秒。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在体重方面,从4岁开始男女童各年龄段体重呈显著性差异(P<0.05),男童体重均高于女童。
(2)在身体柔韧度上,由于男女童生理结构和骨骼发育不同,女童身体柔韧度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童则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女童柔韧素质在各年龄段均优于男童(P<0.01),且两者的差异随年龄增长逐渐拉大。
(3)在上肢力量方面,从4岁开始,男女童在上肢力量上呈现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男童上肢力量要优于女童。
(4)在所测的八个项目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除男童坐位体前屈均值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外,其余项目随年龄增长都呈上升趋势,但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2 建议
(1)幼儿园应开展多元化的儿童体育游戏活动内容,而非单一项目课程,向儿童提供多元化运动体验,设计有别于小学化的户外游戏活动和区域游戏活动,自主练习和集体教学相结合,真正让儿童能在体育游戏活动中享受乐趣,同时培养儿童动商水平,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2)建立儿童体质健康成长档案,每年定期进行1-2次体质健康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制定个性化发展方案,有目的的进行练习和提高。
(3)根据调查发现,幼儿园教师普遍是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师较少,目前幼儿园体育活动大多采取服务外包的形式进行,但外包的公司或俱乐部参差不齐。幼儿园应加强自身教师的幼儿体育业务培训,或引进专业的幼儿体育教师。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学前儿童“动商”开发体系构建研究》(FLB170649)。
(作者单位: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