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祖宋
教育部和体育总局多个部门联合对小学生的肺活量水平、视力不良、耐力素质不高等情况进行了检测,国务院提出希望能够通过阳光体育运动,来让小学同学更加积极地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开展积极的体育锻炼,提高同学们的体质健康水平,自活动开展以来,各小学校积极响应,然而当下的体育课程很难满足小学同学的需求,当前阶段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能否实现更为理想的利用,会对阳光体育运动目标的实现产生很大的影响。
1 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
1.1 内容现状
结合过去大量的调查我们发现,体育学科这门课程在小学阶段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大体上是划分为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的,第一个分类就是采用国家教委普遍推广的广播体操,而第二个分类是在广播体操的基础上进行校舞或者是校操、跑操的编排,第三个分类,是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他们会在广播体操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一些特色项目,比如竹竿舞、三人板鞋、高跷等项目来开展体育学科的大课间活动。从活动内容方面来分析,市区内的活动开展,在很大程度上要比郊县、基层学校开展得更为丰富,而重点学校的活动内容也要比传统一般的学校要丰富得多。然而就算是活动开展得较为丰富的小学,总体来说他们的活动内容也还是比较单一。
1.2 时间安排现状
大部分的小学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通常都会安排在每天的早上第二节课之后,安排的时间大约为半个小时左右。为了保证体育活动能够得到更好的落实与运动时间的保证,部分学校还在下午增加一次活动时间,而活动的时间大概为二十分钟左右,基本上所有的小学,都在上午第二节课后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然而仅有少部分学校会在下午安排活动时间。综合来分析,小学的大课间活动时间每天大概在四十五分钟左右,和一节体育课程的教学时间基本相当,结合日常的体育课程,当下小学的每天的活动时间大概在一小时左右,尽管时间方面还是相对较为充足,然而同学们的体质改善情况效果并不是很好,因此对时间以外的其他因素进行分析就非常的必要。
1.3 学生的态度
通过对小学生的调查和访问,了解到当下绝大部分的小学生并不喜欢,当前学校所安排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他们觉得这样每天一成不变的活动内容非常的单调乏味。有近一半的同学希望能够自己和同伴一起,挑选自身喜爱的项目进行锻炼,普遍的学生都觉得,当前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比较单一,而且同学们所能够获得的运动负荷太小,并且在活动过程中缺乏竞争性。
2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模式设计
2.1 理论依据
大课间体育活动,它实际上是属于体育学科的课程范围之内的一个概念,之所以要开展这样的活动,就是希望能够让同学们能够拥有健全的人格以及健康体质,从小目标方面来分析是具有多重特性的。对于这种活动来说,教师希望让同学们一方面能够掌握更多的体育技能,另外一方面能够提升体育活动学习的乐趣,使同学们发现自身问题,运动技能得到提升,促进小学同学数值和体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2.2 内容选择
为了能够确保,小学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尽可能的丰富,学校总结出了符合学生爱好以及民族传统体育以及爱国主义的体育活动内容,其中分为室内和室外两个大的分类活动内容。对于室内来说,包括眼保健操、椅子操、手工制作、手指操等等。而室外活动就比较多,其中包括广播操、啦啦操、跑操、跳绳、高跷、板鞋、竹竿舞、队列超、篮球等等,这些体育活动内容都是当下较为普遍开展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通常都会将时间控制在三到五分钟,每个学校会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内容的选择,并且进行定期的轮换和推广。
2.3 形式选择
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包括分班级、性别等多个形式开展。对于全校性的活动来说,它能够使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得到有效的培养,同时能够使小学的精神面貌得到改善,使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得到有力地推动,使良好校风学风班风更好的形成。而以班级活动日来开展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更能够突出同学们的个性,同学们可以在班主任的带动下,由同学们自己来进行班操的编排,确保个性和小集体优势的发挥,同时也能够提升班级凝聚力,也较为方便班主任老师的组织管理。而分性别的活动主要是考虑男女生性格和身体的差异,男生通常喜欢运动负荷大的运动,而女生则较为偏好韵律感强,能够起到塑身健美的体育活动,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性别来选择活动,从而有效地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3 结束语
本文通过各种调查方法,对南宁市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各个学校的特点和特色,选择较为符合特定学校的活动形式以及内容,从微观层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和分析。然而这些模式的可操作性还有待观察和完善,希望能够在后续的研究中得到进一步深入的開展。
(作者单位:南宁市隆安县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