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敏
摘 要: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六要”的素养要求,从政治、业务、师德三个维度精准概括了思政课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养。高校培育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需要充分发挥国家、学校、社会和思政课教师自身的协同效应,形成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整体格局。
关键词:“六要”;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高校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思政课教师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从教师的视角来探讨核心素养的基本构成和培育路径,对于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思政课教师素养问题的分歧与共识
近年,高校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培育逐步成为热点话题。然而,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核心素养,学界尚无统一的答案,其分歧主要在于对具体的要素构成没有定论。思政课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表现出大学教师的一般特征,又具有特定的属性,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讲者、教育者、学习者、研究者多重身份的有机统一。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必然呈现为动态的系统结构。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任何要素均在这个系统中有其特定作用与价值,且这些要素之间必然存在诸多复杂的联系。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本质,剖析各参与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探究其内在联系,才是把握高校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
同时,学界对思政课教师的素养问题也存在共识,即高校思政课教师素养结构与能力具有多维性,素养高低不取决于某一特定要素。基于此,诸多学者针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授课业务能力展开研究,分别从革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更新教学理念、扩展知识储备等方面对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只有将其放置于社会运转和教育全程中来考查,才能真正实现教师的全面发展和思政教育的目标任务。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和基本要求
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思政课教师?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六要”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政治素养是首要
“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是对教师政治素养的基本要求。“政治要强”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讲政治,就是讲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这是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首要要求和根本方向。“情怀要深”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厚植家国情怀,在历史的起伏和政治的变迁中理解文明的兴衰,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背后深沉的历史底蕴,领会“三个选择”,这是历史情怀、民族情怀,也是爱国主义情怀。
(二)业务素养是关键
“思维要新”“视野要广”是对教师业务素养的基本要求。“思维要新”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保持思维与时俱进。高校思政课设有基本一致的教学大纲和统一的教材,但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没有、也没必要设置固定统一的模式。教师如果不能适时创新教学模式,不能对学生的困惑做出及时有效的回应,其教学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视野要广”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保持宽广的胸怀和格局,不断拓展和深化知识储备,将中国的发展同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将中国的今天同中国的昨天、中国的明天联系起来。这样,思政课教师才能正确认识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三)师德素养是基础
“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是对教师师德素养的基本要求。“自律要严”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时刻严以律己、严守职业道德,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人格要正”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不断提升个人修养和人格魅力,将学生真正吸引到思政课堂中,实现教与学的情感共鸣。教师作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言行举止都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影响。思政课教师必须谨记教书育人的责任和使命,以认真负责的职业精神、知行合一的精神力量、高尚纯粹的道德情操获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三、高校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
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直接关系着教师的自我成长与发展,关系着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成效。核心素养的培育更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国家、社会、学校、教师自身等方面入手,通过内化与外化两种途径合力完成。
(一)健全体制机制
完善的体制机制能够为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坚实的政策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建设,发布了一系列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为高校思政课教师素养的培育和提升营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從实施情况来看,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仍需要注意两个问题:其一,解决高素养思政课教师的来源问题。对于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背景以及新入职的教师尤其要加强核心素养的培育,设定考核红线,以保证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其二,解决高素养思政课教师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国家政策制度的实施需要贯穿教师素养培育的全过程,需要教育部门和高校统筹教师队伍的规划、管理和培训,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不断激励广大思政课教师朝着高素质方向发展。
(二)优化工作环境
良好的工作环境是思政课教师成长发展的基础。然而,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高校思政课教师面临着教学评价、学术研究等方面的压力困扰,出现工作满意度不高、职业获得感缺失、教学科研动力不足等现象。鉴于此,一方面,高校需要管理层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人文关怀,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帮助和鼓励,引导其正确处理教师与领导之间的上下级关系、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相长关系,从而创建和谐友好、相互激励的人际环境;另一方面,全社会需要营造尊师重道的社会环境。由于思政教育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过强,社会对思政教育的职业认同度和效能感不高。基于此,全社会需要加强媒体普及和宣传,从思想上突出思政课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对从事思政教育教学的优秀教师给予报道和表彰,在社会各界积极营造关心思政课教师和思政课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注重自我修养
自身的学习和实践是培育高校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内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育者,要作为受教者先接受教育。首先,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强化育人意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其次,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主动积极地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管理不断改革创新,实现自我完善。再次,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思政课教育教学培训,实现同行之间的相互激励、相互促进、相互教育。最后,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做到知行合一,既要把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也要把实践中的所学所悟回馈到课堂教学中,从思想上、行动上做好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以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思政课的高度重视,极大增强了思政课教师办好高校思政课的底蕴和底气。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更要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评论员.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人民日报[N],2019-03-20.
[2]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N],2019-03-19.
责编:红 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