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佩佩
说起茶叶,不得不提杭州的西湖龙井。有人说,“数字时代下,只有恪守古人的传统,才能使龙井的古韵依旧”。在杭州,数字技术却让懂茶之人欣喜——它如“春风”,用最为朴素的方式融入茶道,托起了西湖龙井的繁盛与未来。这座城的茶韵,除了数千年慢火烘焙的文化积淀,更有古与今的精彩碰撞。数字浪潮下,一片茶叶的重塑、变革,正在迅速发生。
“打假风波”
“明前龙井十分精贵娇嫩。雨水不能太多,气温不能太冷或太热,否则会影响产量。”四月正是茶农忙碌的时候,间隙,茶农与记者闲聊:“今年受天气影响,虽然有少量减产,但是因为市场规范了,客单价也高了,我们收入不影响。全靠政府推出的数字化管理系统!”
原来,“一两黄金、一两明前”的龙井盛世,也让西湖龙井产业布满了各种罗生门——由于西湖龙井品牌价值大、市场价格高,不少人铤而走险制假售假,甚至一度让西湖龙井品牌蒙污、被人诟病。
这些年,杭州从未停止对西湖龙井品牌进行综合保护的探索。在茶界,西湖龙井最早实现原产地域保护,杭州还在市级层面成立了西湖龙井茶管理协会。但由于缺乏后续监管及技术保障,导致品牌保护效用不明显。
龙井茶专班相关负责人表示,西湖龙井产业集中度低,所涉主体众多,有茶农、茶企,有本地的、外地的,不仅商品流通环节过多,而且质量难以用肉眼分辨。要想有效打假,必须充分发挥杭州优势,用数字化手段应对。
2019年,乱象迎来转机。在数字化转型理念的驱动下,杭州市出台“西湖龙井茶产地证明标识管理办法”,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构建“西湖龙井茶数字化管理系统”,将168平方公里保护基地内的所有茶农和茶企统一进行数字化管理,建立主体信用体系,实现数据互联互通,10616家主体全部纳入溯源监管。
这套系统的核心逻辑,其实就是“摸清家底、管住源头”。早些年,杭州就开展了西湖龙井测绘数据统计工作,由区、镇、村三级对茶农和茶企的茶地面积进行核定。“尽管销售乱象错综复杂,但茶叶面积恒定,产量每年基本稳定。因此只要管住茶园,就能管住根本。”龙井茶专班相关负责人解释。
在“摸清家底”后,数字化管理系统对每家主体的电子账户进行实名制管理,并按其茶园面积核定干茶数量。当农户将茶叶销售给茶企时,其电子账户中的干茶数量将同步核减,收购企业电子账户中的干茶数量则同步增加。对外包装销售时,茶农和茶企须凭其电子账户中干茶数量,等量换领实物证明标。所有发放的实物证明标统一编号管理,根据编号可随时源头追溯。同时,杭州明确规定所有对外销售带包装的西湖龙井茶必须在外包装上张贴实物证明标,否则将依法进行查处。
这一系列数字化新实践、新模式,几乎堵住了制假售假的所有漏洞,在源头上有效遏制了行业乱象,助推西湖龙井产业逆势增收——2020年西湖龙井茶总产值较上年同期增长48.59%。
智慧茶园里的“气定神闲”
整治制假售假乱象,仅仅是杭州实施西湖龙井品牌综合保护迈出的第一步。杭州正在充分发挥在数字治理方面的优势,实现西湖龙井茶生产、加工、物流、贮存以及质量监管的全过程追溯管理。
每年新茶飘香时,许多品茶人就前往“狮、龙、云、虎、梅”几大龙井茶产地问茶。与他们的气定神闲不同,茶农的核心则是茶园内的茶树。尤其在清明前,龙井采茶的最佳时间稍纵即逝。茶农们很忙,忙着密切关注着阳光、雨水、气温等天气状况,还要时常巡山看病虫害,完全凭经验、靠感觉,“看天吃饭”。
如今,浙江狮峰茶业智慧茶园里却是另一番“气定神闲”。茶树叠翠、满目绿色间,有一个显眼的白色围栏,围栏里的小型气象站正在忙碌运转着,通过风速传感器、降水量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土壤温湿度传感器等仪器,不断自动采集茶园多源环境数据。如果数据触碰预警线,机器便会发出警报。
不远处,还布置了多个远程控制天敌友好型太阳能杀虫灯。这些杀虫灯均接入了GIS(地理信息系统)地图,管理人员可远程控制并掌握每台设备状态和杀虫情况。同时,这里还实现了全域茶园数字无人机飞防植保,以生物农药为主替代化学农药,全面推进茶树病虫害统防统治。
“龙井茶叶对生长环境的要求非常高,采用数字化手段改进原有纯靠经验管理的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浙江狮峰茶业智慧茶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引进了西湖龙井物联网生态监测系统云平台,该系统结合物联网传感、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
“手机就是我们的‘新农具。”工作人员一边介绍,一边打开了手机里的数据监测App,屏幕实时显示了苗情、虫情、土壤、阳光等各种数据。“这些设备会把24小时实时采集的数据及时传回到智慧茶园平台系统,通过分析实现茶叶长势监测及采摘预测、虫情测报、土壤及水肥管理和防冻害管理等功能,为种植防控决策、茶园植保管理提供更加科学的支撑。”
除了在种植、采摘品质上下功夫,这座智慧茶园还给龙井茶叶安上了“身份证”。只要扫一扫外包装的品质溯源二维码,就能查看采摘、摊放、青锅、回潮、分筛、毛茶入库等各个环节的时间和场景照片。“这是利用了区块链技术,以二维码溯源形式展示茶叶的真实生长环境和制茶过程,可以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喝得安心。”智慧茶园工作人员介绍。
杭州市農业农村局龙井茶专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浙江狮峰基地,翁家山村、浙江龙冠公司等基地也在相继布局。利用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可以为科学管护以及品质溯源提供依据,这将有助于实现西湖龙井产业的精准化闭环管理,提升品牌数字化传播能力,促进西湖龙井产业生态发展。”
发展数字农业正逢其时
在杭州这片土地上,除了西湖龙井的“数字涅槃”,各类适应农业特点的信息终端、技术产品、App也层出不穷。数字技术正在加速向农业领域全方位渗透发展,数字农业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天目雷笋是临安传统产业,如今依托“天目雷笋”大数据平台,临安泛龙竹海竹笋基地开展精准化施肥和病虫害防控,培育出了清脆、甘甜、不涩口的“老林牌天目水果笋”,实现最高亩产3100公斤。
建德深度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打造全国首个“草莓产业数字化平台”,实现建德草莓全国数据可视化,助力产业规划、生产销售和风险防控。平台目前已服务2000多户建德莓农,据测算,可推动2020-2021年度草莓产值提升10%左右。
……
不得不承认,数据驱动让“靠天吃饭”的农业实现全流程标准化体系建设成为可能。我们甚至也可以想象,未来所有农业产业都将拥有个性定制化的数据集成系统,来助力实施农产品品控、销售、物流等全流程管控。
与此同时,数字浪潮下的奇思异想,也正在激发农业生态圈里的商业模式创新,让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与农业供给实现精准且高效的对接。
余杭区的稻香小镇就是一个典型范例。小镇创新推出数字认养农业新模式,玩转数字和农业的跨界融合。通过微信小程序,大家可实现稻田认养,并对认养过程进行可视化管理和跟踪,实时了解田间气象、土壤等信息。此外,结合H5商城,平台通过对农土特产品的销售进行数据分析,可以反向指导精准营销和种植生产。
前段时间,乡村刮起了一阵“电商直播潮”。在淳安,就有个专门培育农产品届“李佳琦”的千岛湖直播小镇,位于左口乡桥西村。通过提供流量运营、直播助农等优质课程,该村致力孵化本土网红,让“乡村旅游+民宿+农趣+农产品销售”插上“数字翅膀”。通过直播推介20余种农产品,该村目前已实现线上销售产值达 500万余元。
可以这么说,数字农业就是农业现代化的高级阶段。数字化正成为一种新引擎,源源不断为杭州土地注入新鲜血液,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不负春风与时行”——发展数字农业正逢其时。杭州将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生产数字化,全面推进数字赋能乡村经济,创建全省引领的高水平智慧农业的数字化示范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