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永
摘 要:通过对中学生学习数学心理问题的表现和形成原因的分析,总结出了中学生克服学习数学心理问题的方法,使他们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心理问题;素质教育;数学方法;数学思想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开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学生的素质教育引起了教师的普遍重视。数学教育是学校教育很重要的基础教育,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方法方面,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不具备这种特殊的功能。但是,有些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有一定的心理问题,这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问题,经常成为让教师伤脑筋的问题,数学教师总在思考着如何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心理上的问题。
心理学家认为,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问题,是指影响学生有效持久且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及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可能是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得不到及时解决,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一种消极心理。学生自己、家长、教师、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以上问题。
一、中学生学习数学心理方面的表现
1.学生依赖性的心理
在数学实践中,部分学生对老师有极大的依赖性心理,学生存在一定的被动性,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较差,无法做到自我探究、自我归纳,总是等待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整理归纳并分门别类地讲解。
2.学生的急躁心理
学生的急躁心理即学生在解数学题时急于求成、盲目下笔。
3.学生的习惯性心理
学生在较长时间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受到教师习惯性教学程序影响,就会形成一种习惯,一种特定的思考和解答数学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即解决数学问题所遵循的某种思维格式和惯性。
4.学生学习数学偏重结果性的心理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对结论的教学而忽视对过程的教学,导致学生形成学习数学偏重结果性的心理。
同时,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自卑性、迷茫性、厌学性等心理问题,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受到这些心理问题不同程度的影响、制约和阻碍,使老师的教学效果降低,学生的学习质量得不到提高。
二、分析中学生学习数学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社会竞争倾向、回避失败倾向、趋向成功倾向、克服困难倾向是中学生的基本成就动机。当趋向失败的倾向占主导位置,学生会选择放弃;当趋向成功的倾向占主导位置,学生会迎难而上。另外,学生自身家庭因素、性格因素、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的教学方法等都可能导致数学心理问题的形成。
三、帮助中学生克服心理问题学习数学的对策
对帮助中学生克服心理问题学习数学的对策,我谈以下几点。
1.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实际、数学过程、数学方法。数学教师要了解学生实际,依照数学课程标准设置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寻找适应学生学习的教法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正确引导,要让学生自己掌握数学知识,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的引導。
2.数学教师要做到,想学生所想、所难、所疑、所错、所忘、所会和所乐,疏导学生的思路、启迪学生的智慧和激发学生的情感,恰当地帮助学生克服不健康的心理因素。
3.要及时引导学生明白数学的价值;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特别是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学习数学的困难,征求他们的意见,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让他们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4.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
5.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意识地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数学能力包括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6.及时了解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逐步形成自主学习模式。数学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结合自己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针对自身在学习中的优势和劣势,通过整理数学笔记整理错题等方式,做到知道错误、分析错误、改正错误、防止再次出现错误,从而达到能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目的。
总之,中学生学不好数学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但心理问题的消极作用的后果是数学教师最不愿意看到的。学困生的成因也是复杂的,与此相应,引导学生学好数学的方法也应是多样的。将教育教学方法润物细无声地用于帮助学生自觉克服学习数学的心理问题上,使学生真正领会和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使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让符合课改理念的数学教育在数学教学这块园地中结出丰硕的果实,使数学教师的角色与中学生心理健康地数学学习形成和谐。
参考文献:
[1]李华.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4):132.
[2]王妍榕.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研究[J].教育观察,2018,7(2):119.
[3]李健文.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问题的研究与分析[J].数学之友,2016(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