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利
[摘要] 作为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创新者,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中华文化找寻到科学指导和前进方向。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党领导百年中华文化复兴的重要阶段。面对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推进中华文化复兴要着力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提升文化软实力方面着手。
[关键词] 百年党史; 文化复兴; 使命
[中图分类号] D619; G1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1)05-0043-04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思想结晶和精神血脉,也是一个国家的思想根基和精神支撑。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既是民族为生存而奋斗的历史,也是中华文化得到创新和进步的历史。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西文明碰撞和文化交融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既是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发展和社会变革的结果,也是思想文化冲决斗争的结果。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身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肩膺挽国运于狂澜、救民族于水火的责任担当,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推动并正在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可以说,百年中共党史,也是一部中华文化变革和复兴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考察党领导推动中华文化复兴的历程,展望中华文化的光明前景和辉煌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创新者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自诞生以来,中国共产党就始终把改造中国封建主义旧文化、建设无产阶级新文化的责任扛在肩上。党的第一个决议专门安排了宣传工作的任务,对书籍、日报、周报、标语传单等出版和宣传文化工作必须接受党的领导的情况作了明确规定。1922年,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中也分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无产阶级革命的文化对象,提出了打倒资产阶级统治的任务,指出:“共产党是所有阶级觉悟的无产阶级分子的组合,是无产阶级的先锋军,有一定的党纲,是一个以打倒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为目的的无产阶级的政党。”1这其中关于共产党开展革命宣传和教育的任务,已经包含了使工人接受“怎样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去奋斗”的教育。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过程,也是一场文化革命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既是一场破旧立新的政治的、经济的革命,也是一场破旧立新的思想文化的革命。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这样说来,问题是很清楚的,我们要革除的那种中华民族旧文化中的反动成分,它是不能离开中华民族的旧政治和旧经济的。”1
革命的破旧立新要求中国共产党人不但要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而且要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文化的破旧立新要求中国共产党人不但要善于批判旧文化,更要善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创造无产阶级新文化。为此,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古为今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毛泽东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2按照这样的思路,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到社会主义文化,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科学分析和繼承优秀传统文化,剔除封建主义的思想文化糟粕,实现了文化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积极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他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3可见,中国共产党人秉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一以贯之地推进了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创新者。
优秀文化是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血脉,也是政党需要传承并借以发展的根本。优秀文化中的思想精华、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蕴含着政党适应文化土壤、融合先进观念、助力自身优势、调动群众参与的重要启示和理政智慧。中国共产党正视中国的文化生态和社会现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成功实现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与中华文化的结合,并不断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文化制度和发展道路。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优秀文化是保障中国共产党事业成功的精神武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战线上的革命与建设,不仅发挥了熔铸思想、凝聚人心、团结民众、鼓舞士气的作用,也促使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新文化的创造者。
百年党史也是中华文化复兴史
一部百年中共党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从百年前在历史发展谷底的不懈抗争,到今天昂首屹立在世界东方,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昔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悲怆局面,如今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走过的百年历程,是光荣辉煌的一百年,也是艰苦卓绝的一百年。在一百年的接续奋斗中,党带领人民实现了社会变革、民族独立和国家崛起,也不断推动着中华文化的复兴。
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文化领域的重大变革和思想启蒙,也是志士仁人找寻民族文化复兴之路的准备。从性质上讲,新文化运动并非无产阶级领导的文化运动,但却通过思想论争和文化启蒙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中国无产阶级文化的形成作了酝酿和铺垫。毛泽东指出:“在‘五四以前,中国文化战线上的斗争,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和封建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1可以说,近代中华文化的复兴是具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和革命志士在打破旧文化束缚的基础上,涤荡了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文化的污泥浊水之后而作出的科学选择。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新文化运动和之后的思想文化论争,预示着中华文化复兴之路从一开始就不是平坦的、顺直的,自然也不会一蹴而就、计日程功。
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中华文化复兴之路的正式起点,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里程碑。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不但在政治上、经济上而且也在文化上开启了独立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性质,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阶段达到社会主义的必经之路,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文化革命之路,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基础。新民主主义文化蕴含了实现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和人民幸福的发展目标,是导向人民民主政权的新文化形态。当然,由于新民主主义文化具有破旧立新的转折性和过程性,它所代表的文化复兴之路自然也是奠基性的,是为建立无产阶级的新政权而进行的文化斗争之路。
刚刚建立的新中国仍然处在经济落后和文化落后的状况中。毛泽东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他指出,在革命胜利后,我们的任务主要地就是发展生产和发展文化教育。他满怀豪情地预言说,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因此,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文化发展之路是中华文化复兴之路的接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迅速进行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努力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在思想文化领域,为实现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纲领,党领导对旧教育制度和社会文化事业进行了有步骤的改革,从思想舆论、机制体制、组织方式和管理政策等多方面进行尝试和探索,提出并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沿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党领导的文化复兴事业重新步入正轨,中华文化复兴重新开启光辉前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中华文化复兴的新时期。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强调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从改革开放开始,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迎来了持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契机,也开辟了中华文化发展的新路。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积极倡导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自信。他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榮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创新,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使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展现出了系统性、全局性、体系化、制度化的新特征,中华文化复兴之路进入了新阶段,取得了新进步,呈现出新局面。
在推进民族复兴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秉持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坚定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信念和信心,不断铸就中华文化复兴的新辉煌。
完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文化制度规范文化发展方向、凝聚文化资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是国家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既是国家文化事业发展的体制保障,也是促进文化复兴的机制基础。百年文化发展史表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制度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此,要实现中华文化复兴,就必须坚持党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领导,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制度、政治方向和建设政策的领导,发挥党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在发挥共产党员投身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巨大作用的同时,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构筑起强大的文化战线,巩固中华文化复兴的制度基础和组织基础。
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立国之本、兴国之魂、强国之道,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凝聚的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表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也是人们的价值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强大正能量。面对严峻的挑战和困难,只有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们心灵中扎根,才能够真正凝聚人心、团结各方,为中华文化复兴夯实基础、开辟新路。为此,在“十四五”时期,要切实抓好文化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完成好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最高层的内容,是国家力量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国家精神、代表国家形象、凝聚文化认同的重要武器。中华文化在历史上曾产生过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力。近代以来,中华文化的软实力未能充分展示和发挥出来。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没有中华文化的复兴也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复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到2035年把我国建成文化强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努力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文化领域“西强我弱”的局面,消除国际舆论场中我们“失语失声”“被动挨骂”的状态,在不断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筑起中华文化复兴的新长城。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宇文利,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 沈 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