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 季阳,杨若瑜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现有养老体系发展不均衡,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偏高,社会保险账户资金涉及的投资较少,有贬值缩水的风险,且第一支柱负担过重,政府财政压力大;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规模小,涉及的人也很少,并且对公司规模和盈利情况有一定的要求;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最为落后,投保率低且吸引度不够。
为打破上述困局,尽快发展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以缓解第一支柱社会养老保险的支付压力,政府颁布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在探索试点中发展了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
理论上来说,税收递延型优惠政策的试点能够有效扩大商业养老保险需求,带动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的发展。但是在试点推行近两年间,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并未发挥其预期的效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基于苏州工业园区试点调研,重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推进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提供借鉴。
1.调研目的
本项目开展问卷调研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目前苏州市民对苏州工业园区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购买意愿及影响其购买意愿的因素。
2.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倾向于苏州市已经工作的消费者以及具有购买税延养老险可能的潜在消费者。具体包括在苏州市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国企、一般事业单位、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消费者。
3.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问卷主体包括调查对象的个人基本信息、调查对象对税延养老险政策的了解情况以及调查对象对税延养老险政策的反馈三个方面。
第一,个人基本信息。根据之前的学者研究,结合本次调查的实际需要,主要选择了以调查对象的工作单位性质和月平均收入为考察的变量。
第二,政策了解情况。本调研对被调查者对于政策实施的知晓情况进行了分类总结,对于已知晓的人,主要考虑其了解程度;对于还不知晓的人,主要考虑了解其是否有购买意向。基于以上调查来判断被调查者对税延养老保险的认知、认可程度及购买的可能性。
第三,政策运行的反馈情况。苏州工业园区的试点在经历上述三个阶段后逐步停滞,尤其在今年年初疫情之后,几乎已经暂停。因此,要对苏州工业园区试点政策运行反馈进行了解,具体内容包括被调查对象在了解之后的购买意愿、存在的顾虑或期待,以期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推动政策的实施。
4.调查方式
本次调研的问卷发放和回收从2020年8月至2020年9月持续了一个月。基于对疫情情况的考虑,主要通过问卷星在线上发布,并进行解释指导填写。
5.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本次调研问卷为线上的随机发放,由被调查者自愿填写。剔除一些数据值缺失和一道题目多选的无效问卷,最终有效回收问卷97份。
1.居民政策知晓度不高
根据问卷数据可以看出,在政策知晓度方面,被调查人员中表示不知道该产品的高达55.7%,超占比超过50%。且知晓人群中仅知道这是正在试点的一个方案的人群占比达到25.3%,说明现有的宣传力度不够。
从以答案总数为基础的百分比中可看出,知道一些保险公司有推出方案的占30.4%,占比最高;其次是仅知道这是正在试点的一个方案,占比为25.3%;知道具体适用人群和具体计税方式的相对较少,占比分别为21.5%和22.8%。由此可以看出,在知道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人群中,大多数人对于该项目的了解程度并不是很高。知道政策的被调查人群中,87%的人群表示是通过同事亲友宣传和新闻了解到的,仅13%的人是通过就业单位和保险公司的宣传得知,说明现有的宣传力度不够。同事亲友宣传是一种传播范围窄、传播速度慢的传播方式,不利于形成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规模效应。
2.税收优惠的普惠性问题
调查对象对于苏州工业园区正在试点的知晓情况和月收入的Lambda值为0.13,说明两者呈微弱正相关;其次,皮尔逊卡方双侧渐进显著性概率为0.03,小于0.05,拒绝知晓情况和月收入无关的虚无假设,即二者有关联。综上可知,知晓苏州工业园区正在试点的情况和月收入呈微弱的正相关。
同时,不知晓该政策的人群中,在被告知税延型养老保险的内容后仍选择不参加的比例随着月收入的升高而降低;知晓该政策的人群中,已选择该政策的人也大多集中于中高收入人群。说明中高收入人群相比低收入人群更加关注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且参保意愿更加强烈。
3.税收优惠的效力问题
在被调查对象中,共有30.5%的人因税收优惠力度不够而放弃选择,其中月收入大于20000的人群占比最多。同时,在对现有政策提出改进建议时,有63.5%的人希望减少免税额度,降低税收优惠门槛。这反映了居民们对于现有税收优惠力度的满意度,现有优惠效力对居民不具有显著的投保激励作用。(见表1)
表1 “可以改进的方面”描述性统计表
一是综合运用多种载体进行宣传。例如,政府可以拍摄贴近居民生活的宣传片并通过电视台集中播放或网络媒介进行传播,也可通过走访宣传、开展讲解大会等方式进行宣传。在各大人流密集处,可以通过LED展示屏播放宣传标语与讲解、张贴宣传海报(图)。针对部分人群不识字、视力有问题等情况,可以采取播放宣传音视频的形式,做到区域人群的全覆盖。
二是积极借助各类媒体,扩大传播的辐射半径。如在本地报纸、当地人社局网站等平台向城乡居民实时跟进报道最新的优惠措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在地方电视台黄金时段播放宣传动画片与相关视频,通过“两微一端”(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推送相关内容,做到宣传时间的常态化以及宣传形式的多样化。
三是运用多种活动形式进行宣传。针对不同年龄层、收入层、工作性质等开展分层分类的活动,让群众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积极了解并接纳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立体精深地开展宣传,提高群众的认知度。
针对税收产生的累退效应,可以从低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两个方面着手考虑:一方面是增加对低收入者的直接补贴。因为现行的税收政策对低收入者实行的是少收税而不是不收税,而对低收入者来说,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优惠近乎于无。而增加对低收入者的直接补贴,不仅可以缩小低收入者与高收入群体的优惠差额,而且直接增加了该政策的优惠砝码,对低收入群体的激励能力将大大提高,有望大幅度增强他们的购买意愿。
另一方面是从高收入者的角度入手,因为对这类人而言,参与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是一种低成本的避税手段,所以高收入群体往往有着更高的参保意愿。政府须对原政策做出适当调整,在提高整体优惠的同时,相对降低高收入者的税收优惠,即设计一种税延优惠渐退制度,设置阶梯式税收优惠,对不同收入层次的投保者给予不同税收优惠额度。
一是降低准入门槛,扩大覆盖面。对于月收入未达到起征点的个人,可以采取直接补贴的优惠代替税收优惠,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延长补贴期限;对于月收入高于起征点的个人,可以采取优惠与收入脱钩的政策,直接对所有参保人采用相同的总额抵扣。总额可以选择在一个月全部抵扣,也可以分6、7、8等任意月数抵扣,类似于分期付款,但此处是分期抵扣,由投保者自由选择是否抵扣以及抵扣月数,但要确保在整个缴费期间的抵扣额不得超过固定的总额抵扣。
二是加大领取期间的免征额或者降低领取期间补缴的税率,甚者,可以在领取期间直接免征个人所得税。由于居民对缴税额敏感程度高,所以这将大大加强政策的激励作用,在短时间内扩大市场。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完全免征个人所得税,确实能够吸引大量居民参保,但是对于国家来说,免征的税额则会给财政带来很大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