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黎兵
(饮露山房紫砂陶瓷有限公司 江苏 宜兴 214221)
紫砂壶是一种众所周知的陶土工艺品,手艺人通过宜兴当地特有的陶泥纯手工制作,是民间手工艺中的佼佼者,具有地方特色和代表性。因为其原料来自宜兴丁蜀,所以又被称之为宜兴紫砂壶,在众多茶具中因有着独一无二的泥料,优秀的性能和优美的造型成为魁首,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据史料记载,宜兴紫砂壶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其制作工艺建立在千年陶都成熟的陶瓷工艺之上,并经过不断更正完善,已经自成一派;其性能更是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泡出来的茶香味久而不散,此外茶壶的外观经过长期的茶水浸泡以及手部的摩擦,会逐渐的变成古玉色;其造型更是精彩纷呈、千变万化,充分展现了中国人的东方美学。除此之外,紫砂壶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文人阶级的关注和改良,因此,它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以及浓郁的书卷气,无论是诗书画还是陶刻金石等和紫砂壶结合都相得益彰,使得一把小小的紫砂壶,实用性和艺术性结合,展现出了一定的收藏价值。
受到中国古代文人审美的影响,紫砂壶所追求的是一种古朴雅趣,一种缥缈只可意会的意境,很多紫砂手艺人将诗、书、画、印与茶壶融为一体,并在高温烧制后,形成一种古朴的、年代感的美的形态。这种文化性的创作为紫砂壶艺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极大地拓宽了其艺术发展之路,也为之后紫砂文化的形成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如今的紫砂壶造型款式众多,装饰手段纷繁,但无一例外都充满了文化寓意,古代有着“壶随字贵,字随壶传”的说法,现代则是壶随内容充满寓意,内容图案随壶流传千古。
随着对紫砂壶的深入了解,我们对紫砂壶的印象就是吉祥、富贵,有着福、禄、寿、喜的美好寓意,那这种寓意如何而来呢,这就要追溯到其仿生的形态、捏塑的内容,刻绘的图案了。仿生壶在紫砂传统壶型中很常见,例如葫芦福,有着福禄的寓意;柿子壶,象征着事事如意;梅桩壶,寓意着梅花的高洁清贵。捏塑的内容包括龙凤,象征着高贵、如日中天等;寿桃壶中捏塑的桃子有给长辈老者祝寿的意义。刻绘的图案更是五花八门,让人眼花撩乱。自古以来,因着“象形”、“谐音”等文化形式的不同,不同的图案所代表的寓意也不同。举个例子,图案是老鼠代表的寓意是生生不息、数一数二、大象则代表了吉祥如意和万象更新。金鱼代表的意思是金玉满堂、如鱼得水。
紫砂壶“金玉满堂”就是借用金鱼的谐音“金玉”赋予紫砂壶金玉满堂、年年有余的寓意,并且通过在壶身上进行泥绘和雕塑装饰技艺来加深这种寓意,从而使得作品更具有深意和内容。金鱼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观赏性鱼,它身姿奇异、色彩绚丽,一般都是金黄色,培育到现代颜色已经是五彩缤纷了,形态优美,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养殖历史。民间说法金鱼是在鲤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鲤鱼因有着“鲤鱼跃龙门”的传说在民俗文化中有着举足若轻的地位,很多人都在家里养鲤鱼,希望自己能时来运转。金鱼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首先金鱼小巧玲珑,翩跹多姿,在水中沉浮自如,金光闪烁,十分具有观赏性。并且,金鱼的金字十分讨国人喜欢,在家里养上两条金鱼,谐音“金玉”,寓意金玉满堂、年年有余。
图1 金玉满堂
作品“金玉满堂”造型别致,时尚新颖,在古朴雅致的紫砂壶上绘以漂亮的金鱼,并点缀水草、水流,观赏性极强,趣味性十足。壶身扁圆,呈半月型,雅致而复古,圈足处三足鼎立,和壶身合为一体,恰似一池装载着生机灵动的池塘,水波粼粼,水草丛生,金鱼游弋,雅趣十足。而此壶的点睛之笔就是壶钮的设计,壶盖与壶口严丝合缝,微微隆起,盖钮设计成了金鱼的式样,活灵活现,怡然自得。整壶给人的感觉正所谓“金玉满堂”,充满富贵吉祥,巧取金鱼满塘之意,可谓独具匠心,华贵非凡。
作品不仅美观大气,并以紫泥精制。紫泥是紫砂陶的三大类之一,以质地细腻、性能稳定而受到艺人们的青睐,市场上看到的紫砂泥有百分之八十是以紫泥制作的。“金玉满堂”以紫泥制成壶身,再调配不同的砂泥进行泥绘,因此作品呈现出栗栗紫韵,细腻而不光滑,反而隐约透着粗细不一的颗粒。泥绘图案更是惟妙惟肖,将金鱼的优美形态和缤纷色彩都呈现了出来。作品制作成坯后,艺人在壶身上进行泥绘装饰,一层层稀释后的泥水通过蘸绘成型,等自然干透后放入窑炉进行1 100 ℃~1 200 ℃之间的高温烧制。最后出窑后的成品,带着泥与火的气息,仿若重生。壶身上的鱼也仿佛活的,在水中尽情游弋,向世人演绎着动静之间美的传奇。
欣赏着“金玉满堂”优美的造型和令人拍案叫绝的泥绘装饰,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也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样具有深意的创作在紫砂历史上并不少见,从古至今很多紫砂大师都将一些具有美好寓意的图案融汇进壶中进行相应的创作、装饰,虽然壶型不同,风格不同,但是承载的寓意和情感始终是相通的。例如这把“金玉满堂”,虽然艺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后天的泥绘装饰,但是我们依然能从作品中感受到满满的祝福和祈盼,也能从作品流露的情感中感受到作者创作时的心境,倾听他的心声。因此,在紫砂壶的创作中不单单需要造型上的设计,更需要情感上的融会贯通,只有不断地继承,不断地发扬,才能弘扬传统文化,传播紫砂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