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学芳
(宜兴紫砂工艺厂 江苏 宜兴 214200)
中国有着广袤的国土,众多的人口,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有着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的艺术繁荣璀璨,紫砂艺术就是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下诞生的一朵奇葩。紫砂诞生的故乡江苏宜兴是有着上千年陶瓷烧造历史的古城,同时这里也有着江南的鱼米,浓郁的文化氛围,而伴随着四十年来改革开放的时代东风,这座古城的经济亦发展的相当不错,为艺术之花的盛开埋下了肥沃的土壤。传承中国文化,不断的开拓创新,正成为当代紫砂艺术创作的一种风尚,在这一轮创造的狂潮之中,经验的积累,理论的总结必不可少。
图1 “如意芳菲”壶
在紫砂艺术创作中,紫砂壶是当之无愧的主角,得益于紫砂壶艺的崛起,整个宜兴的陶瓷行业都迎来了发展的契机,围绕着紫砂壶,智慧与技法的交融,诞生出了很多脍炙人口,广为人知的经典,而无论紫砂壶如何变化,它似乎总维持这一股自身永恒不变的气质,总是那么的古朴、雅致,充满着亲切的文化气息。在创作中顺应这股气质的引导,作品总能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困难重重,就如同坠入了一座思维的迷宫。紫砂壶的气质来源于其本身的民俗特征,紫砂壶的诞生原本就是服务于人们喝茶这一行为,当人们喝茶的时候,总是会暂时停下其他的事务,进入一种放松、休闲的状态,当紫砂壶深度的融入这种生活时,也就非常自然的契合进了人的生活之中,其中的亲切也就由此而生。
紫砂壶有着一种特殊的美,这种美并不是通过华丽的外表或是精美的纹理来进行传递的,紫砂泥本身在烧制后所形成的肌理效果就是最吸引人的美。传统紫砂壶造型一代代的传承下来,其间虽然不断衍变,但总是会强调流畅二字。紫砂壶有着流畅之美,这一点可能跟我们倒茶的动作有关,当茶壶的形体与人融为一体的时候,倒茶本身就成为了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所以紫砂壶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考虑到人们的感受。
在实用的基础上美观,在美观的前提下实用看似是说的同一件事,但本质上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设计思想。紫砂器刚刚诞生的时候,人们并不清楚它是一种十分优秀的茶器,在紫砂工艺初始的阶段,紫砂陶甚至一度被称为“粗货”,也就是较为初级,难登大雅之堂的物什,而恰恰是在那个时期,人们喝茶的方式发生了转变,散茶的出现让喝茶变得方便,茶具的设计自然也与时俱进,紫砂壶应运而生,所以紫砂壶的设计和制作是因茶而生的,其与人的交集都是围绕着茶而产生的,所以早期的紫砂壶设计是基于如何方便的喝茶,紫砂壶的造型在人们的尝试中总结经验,于是紫砂壶经典的壶身、壶流、壶盖、壶钮、壶把的结构就产生了,后世的紫砂壶创作都是在这样的基础上重新进行排列组合。
当代紫砂壶所服务的对象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人们喝茶、赏壶、玩壶,在紫砂壶的功能性之外,还带有观赏性和文艺的性质,在紫砂壶的造型和装饰当中拥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这些元素以一种和谐流畅的形式组合在一起,就成为我们今天所崇尚的紫砂壶艺了。作品“如意芳菲”的造型并不复杂,基本是遵循传统紫砂壶结构来进行制作,这把壶首先追求的是流畅,圆润的壶身带有柔和的曲线,看起来有骨有肉,且一切都是那么的圆融,壶口采用了生颈设计,这又带来了一种干净利落的转折,从柔和的曲线转变成刚硬的直线,升颈会产生一道平直的截面,这会在视觉上将壶体本身拉高,与之对应的对应点在于壶体的底部,底部同样有一段升高的直线,只是这根直线与壶面的曲线联系在一起,倘若单独来看并不明显,而搭配升颈以后,上下的指向就形成了呼应的关系,将中央的壶体包容在内,这使得整体的高度提升,带来一股欣欣向荣的气质。
壶流的线条是壶面曲线的延续,一弯流的设计在平常的茶壶上可能会略显单调,但在这把壶上,由于壶流的曲线与壶面的线条相容,甚至隐隐形成一种延续,虽然只是一弯流,却形成了三弯的效果。同时,壶把给人的感觉是有力,壶把是茶壶实现功能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视觉中往往令人忽略,由于其天然的处于壶体结构的“尾部”,而在使用茶壶的时候,又往往被手遮挡,所以壶把的作用更多的会偏向其实用价值,看起来有力正是彰显其特质所在。从整体来看,作品“如意芳菲”的主题塑造主要集中在壶盖及壶钮之上,压盖造型搭配直升而来的壶口会给人一种恰到好处的感觉,壶盖的盖面向上微微鼓起,构成一道柔和的曲面,中心处开气孔,上面镶接一枚圆形的壶钮,中央的气孔穿过,实现透气功能的同时还与壶钮本身的装饰融合在一起。
“如意”这个词出于印度梵文,叫做“阿娜律”,但如意的起源却是一种挠背工具,古文献中记载“手所不能至,掻之可如意”,在清代“事物异名录”中就说明了“如意者,古之爪杖也”。清代是吉祥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各种原本平凡的事物都被注入了吉祥的含义,如意就是其中之一,所以就形成了如意形象和功能的分化,一种材质普通,廉价的保留了实用功能,另一种材质稀少,名贵的则往陈设装饰的方向衍变,而这种衍变也就逐渐融入到图像、纹理之中,作品“如意芳菲”上的如意装饰正是引入了这一元素创作而成的。
在这把壶上,体现如意元素的装饰集中在壶盖和壶钮之上,壶盖采用贴饰的方式,将四瓣心型如意堆贴于壶盖的正中,对称排列,如意贴塑中央的位置则完全留给了壶钮,圆形的钮座与如意的顶端相连,但在钮与死瓣如意之间依旧留有一定的缝隙,这些缝隙形成了非常好看的三角纹,结合每一瓣如意顶端的两粒圆珠,产生了规律的装饰效果。同壶盖上的如意贴塑相呼应的是壶钮上的如意纹处理,同样形式的如意线条,却将方向整个逆转过来,从上方想下俯视就会构成一个中央的圆孔,一层嵌套着一层如意装饰线条的效果,同时合成一体的如意发生了整体性的形态融合,由原本简单的装饰纹,共同构成了一朵盛开着的桃花,贴塑的四瓣如意就是盛开的花瓣,中央的壶钮就是花心,而如意纹终点鼓起的小点就形成了花蕊,整个一朵桃花端庄秀丽,不带一丝烟火气的出现在茶壶的顶端,让人在喝茶的同时还感受到一股来自于自然的气息,茶的清香带来了野外的桃花香,而这种味觉上的变化,更装饰着人的心灵,提醒人们时光的荏苒,季节的变迁,一朵小小的如意桃花装饰,简单,顺畅的传递着创作的意念,契合着紫砂壶古老而经典的气质美,让人不由的感叹其中所包容的文化奥妙。从整体来看,作品“如意芳菲”无论是造型还是装饰都称不上复杂,但却用一种简洁的装饰手法,借用如意纹出人意料的塑造出代表春天的花朵,简洁而质朴,流畅而典雅,让人领略到紫砂之美、自然之美以及人文之美。
紫砂壶艺凝聚智慧,传承经典,弘扬古老的中国文化,简单的紫砂壶造型及装饰,通过巧妙的组合,就可以创造出令人惊艳的文化艺术表现,这样出色的文化承载力、表现力,都是值得期待的。未来的紫砂文化必将带来更多的惊喜,就如同作品“如意芳菲”壶上如意构成的桃花,越开越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