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春荣,付 鹏,黄燕琳
(柳州市人民医院眼科 广西 柳州 545000)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ngene ration,ARMD)多发生于50岁以上人群,已是全球第3位致盲性疾病[1],其中以湿性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ngeneration wARMD)对患者视功能损害最为严重。而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是wARMD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抗VEGF治疗,抑制CNV渗漏和发展,可维持患者的视力或改善患者的视功能[2]。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OCTA)可快速、高效、无创的获得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成像图,应用分频辐去相关血管造影算法,可极大减少运动伪影及噪声。结合OCT能够直接观察到病变部位的深度、范围、CNV形态和范围。避免了FFA及吲哚靓绿眼底血管造影(indochrome green fundus angiography, ICGA)带来的一些风险[3]。
收集了2019年1月—2020年7月在柳州市人民医院眼科确诊为wARMD的24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3次,将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BCVA、FMT、CFA作为观察指标。24例患者中,男15例,女9例,均为单眼治疗。年龄50~83(平均63.30±8.51)岁。纳入标准:(1)年龄超过50岁,有明显症状患者;(2)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伦理审批号:2021(KY-E-04-01)号],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3)治疗前经FFA、OCT、OCTA明确诊断为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4)屈光介质浑浊程度不影响检查及随访;(5)既往未接受任何抗VEGF药物、光动力疗法及激光治疗。排除标准:(1)其他眼部疾病如青光眼、高度近视、血管样条纹症、脉络膜肿瘤、眼外伤等眼部疾病;(2)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等全身疾病的患者。
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OCTA及OCT检查。OCTA检查采用Optovue的AngioVue OCT系统进行,扫描光源840 nm,扫描速度7 000 A/s轴向分辨率5 um,横向分辨率15 um,黄斑区扫描范围为6 mm×6 mm,可覆盖绝大多数CNV病灶面积,系统定位到CNV面积最大处为扫描深度,手绘CNV病灶范围,系统自动计算出其面积(单位为mm2),10 mm长B扫描和视网膜图用于获得黄斑中心凹厚度(FMT)数据。所有患者注药前3 d起滴抗生素眼液4次/日,玻璃体腔内注入雷珠单抗0.5 mg,术后滴碘必殊眼液7 d。记录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FMT)、脉络膜新生血管血流面积(CFA)。
本研究采用统计软件SPSS 22.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BCVA(LogMAR)、FMT、CFA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治疗后3个月BCVA(LogMAR)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FMT、CFA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 疗 前BCVA(LogMAR)为(0.35±0.2),治疗3个月后BCVA(LogMAR)为(0.47±0.25),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CFA为(0.527±1.835)mm2,治疗3个月后CFA为(0.125±0.015)mm2,较治疗前CNV面积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FMT为(271.58±90.25)um,治疗3个月后FMT为(223.32±45.68)u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VA、FMT、CFA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的比较,见表1。
表1 wAMD治疗前后BCVA、FMT、CFA的比较(± s)
表1 wAMD治疗前后BCVA、FMT、CFA的比较(± s)
BCVA(LogMAR) CFA(mm2) FMT/um治疗前 0.35±0.23 0.527±1.835 271.58±90.25治疗后3个月 0.47±0.25 0.125±0.015 223.32±45.68 t 4.327 4.219 2.728 P<0.01 <0.01 <0.01
2.2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3个月BCVA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FMT、CFA均呈正相关(P<0.05)。见表2。
表2 wAMD治疗后3个月BCVA与治疗前、后FMT、CFA的相关分析
AMD是与年龄有相关性致盲性眼病,其主要致病机制是由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etinalpigment epithelial,RPE)和神经视网膜退行性病变引起[4-5],致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玻璃膜增厚、RPE萎缩形成干性AMD,而部分病例则形成CNV,引起视网膜渗出、出血,最终机化瘢痕,存在严重损害视功能的风险。其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CNV的形成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抗VEGF治疗可促使CNV缩小或消退,减轻AMD黄斑水肿,改善患者视功能。治疗后3个月BCVA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HMT、CFA均呈正相关,同时在随访中OCTA可清晰观察到CNV的CFA逐步缩小、CNV形态的演变、CNV血流密度的改变。以往评估CNV的标准是FFA及ICGA,二者均属有创操作,但其副作用亦是显而易见的。OCTA是在en-face OCT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无创、快速、高效的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血流成像技术。OCTA不仅可显示CNV在视网膜脉络膜中位置的形态和范围,结合OCT还能够直接观察到病变部位的深度,观察出活动期CNV,甚至可以检测出FFA无法发现的静止期CNV。随着OCTA技术的日益成熟,OCTA更加广泛用检查和监测湿性AMD的CNV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过程。
综上所述,OCTA可以直观清晰显示CNV病灶形态,提供HMT、CFA等指标数据,可作为随访观察指标,但手动绘画CNV病灶不可避免地存在较大误差,HMT、CFA亦不能全貌反应CNV内在病情变化,因此临床工作中有时还需结合FFA和OCT才能更准确地评估CNV的病程,以指导临床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