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萃轶,苏金哥,李福金
(1惠州市复员退伍军人医院男三区 广东 惠州 516008)
(2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广东 惠州 516000)
抑郁症的出现,会降低患者情绪,长时间处于抑郁状态中,会使患者反应变得迟钝,出现轻生念头,对患者家庭、社会均产生严重危害[1]。目前,抑郁症临床常以抗抑郁药物治疗,其虽可以改善患者部分症状,促进功能恢复,但病情仍易反复发作[2]。同时,抑郁症患者自身治疗依从性较差,如没有良好的心理支持、家庭支持,易出现用药不当或是不规范现象,故而引发病情反复发作,形成重复性抑郁症[3]。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认知、行为联合干预措施,其主要对患者行为、思维进行改变,从而实现消除不良行为及认识,改善抑郁症状。本次以56例患者为背景,评价在重复性抑郁症治疗中,观察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抗抑郁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56例重复性抑郁症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编号,以单双号为依据,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28例。对照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18~55岁,平均(36.45±5.12) 岁;病程1~6年,平均(3.48±1.06)年,HAMD评分31~40分,平均(35.15±2.33)分。实验组:男14例、女14例,年龄19~57岁,平均(37.11±5.10)岁;病程1~7年,平均(3.55±1.02)年,HAMD评分31~41分,平均(35.66±2.43)分。纳入标准:符合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中关于抑郁症诊断标准[4];经2种药物治疗症状无缓解者;患者、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药物过敏者;神经病变者;严重肝肾障碍者;药品依赖症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用抗抑郁药物治疗,药物:艾司西酞普兰(批准文号H20150163)、奥氮平(批准文号H20090945)。艾司西酞普兰口服,每天晚餐后30 min后服用5 mg,1次/d,起始量每天5 mg,根据病情变化,合理调整用药剂量,即每天用药维持于10 mg,最大剂量不可超过20 mg。奥氮平晚餐后30 min,口服,根据抑郁症病情严重程度用药,即每次5 mg,或是每次10 mg。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疗法:(1)主动与患者交流,对患者整体情况、症状进行了解及评估,明确问题,并以患者实际情况为依据,向其普及信知行为疗法理论、方式等,提高患者信心。(2)指导、训练患者去认识不良思维,鉴别不良思维方式。(3)根据情况,布置相应的家庭作业。指导患者正确认识潜在的假设,对其发起挑战,检查图式,分析图式的影响,帮助患者实际假设与相应的图式。此疗法,每周2次,每次60 min左右。
(1)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对治疗2周、4周、8周、12周抑郁症状进行评分,反向评分,分数越高,HAMD评分越低[5]。(2)睡眠质量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对治疗8周后的睡眠质量进行评分,分数越低,睡眠质量越好[6]。(3)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SF-36):8个维度,总分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7]。(4)治疗效果参数HAMD评价,即HAMD减分率>75%为治愈;HAMD减分率在50%~75%为显效;HAMD减分率在25~50%为有效;HAMD减分率<25%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5)不良反应包括口干、头晕、恶心、食欲下降、心动过速。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不同治疗时段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的不同时段HAMD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的不同时段HAMD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2周 治疗4周实验组 28 28.16±5.50 22.11±4.85 17.50±3.85对照组 28 28.05±5.51 26.35±4.22 22.25±3.20 t 0.075 3.490 5.021 P>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治疗8周 治疗12周实验组 28 13.40±3.55 9.11±3.15对照组 28 17.45±2.96 12.30±2.59 t 4.637 4.139 P<0.05 <0.05
治疗后实验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睡眠质量、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睡眠质量、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PSQI治疗前 治疗后 t P实验组 28 15.66±2.33 5.15±1.07 21.691 <0.05对照组 28 15.70±2.45 6.88±2.10 14.463 <0.05 t 0.063 3.884 - -P>0.05 <0.05 - -组别 例数 生活质量治疗前 治疗后 t P实验组 28 48.24±9.24 73.26±5.71 12.189 <0.05对照组 28 49.11±10.26 61.25±6.58 5.270 <0.05 t 0.333 7.295 - -P>0.05 <0.05 - -
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疗效对比(例)
两组均出现轻度口干、头晕、恶心、食欲下降、心动过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目前,重复性抑郁症属于临床治疗难点,多以物理、药物等治疗,其不论那种疗法,均以抗抑郁为主。抑郁症病因、发病机制临床不明确,有学者认为,其的出现与社会、心理、遗传、生化等因素有关,并以负性情绪、不良心理为主要症状,而不良情绪的影响,会降低治疗依从性,进而降低治疗效果,形成恶性循环,影响疗效,最终引起重复性抑郁症,影响预后[8]。
目前,重复性抑郁症常以抗抑郁药物为主,其中常用药物为艾司西酞普兰、奥氮平,其中前者为常用抗抑郁药物,其会增加神经系统5-HT含量,抑制5-HT被再摄取,以此来实现缓解抑制症,修复认知功能,保持情绪稳定;后者是抗精神药物,其能拮抗5-羟色胺,阻断多巴胺通路,加快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修复重复性抑郁症认知功能,且还能起到镇静与改善躯体功能的作用,用药安全性较高。将以上药物联合,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本次研究表明: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不同治疗时段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生活质量、治疗效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抗郁治疗过程中,联合认知行为疗法,通过纠正不良认识与行为,缓解抑郁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促使病情转归。
综上所述,重复性抑郁症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抗抑郁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