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画像石与现代可视化交融创新

2021-06-28 19:17李子轩杨文怡杨蕴琦黄婉清
安家(建筑与工程) 2021年8期
关键词:画像石徐州装饰

李子轩 杨文怡 杨蕴琦 黄婉清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结晶,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是维系中华民族内在情感因素的精神纽带和思想基础。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不仅导致了传统社会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对当前大学校园文化氛围和内在精神实质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一方面,西方文化对中国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大学生对自身传统文化的熟识程度不断降低。有人直观地形容当今大学生:“吃的是薯片、用的是芯片、看的是大片、穿的是名牌”。叫由于这种成长背景,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认知和接受情况。因此,有必要全面审视这种客观现状的存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这不仅有利于当前大学校园文化精神的构建,也有利于新一代中国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本项目将对传统文化进行研究,以消费者为中心,主要是针对汉画像石进行过深入调研与研究,尤为对可视化形式加以制作,并以文创用品为载体进行制作创新。我们堅持着原创精神和对创新设计的喜爱,将汉文化进行继承与发展。

关键字:汉画像石 创新 图形设计 现代艺术设计

汉画像石是指两汉时期墓室、祠堂、石阙的砖石构件上雕刻或者模制的画面,成为汉代美术的重要遗存,故称“汉画像石”,亦称“汉画”。是古代为丧葬礼俗服务的一种石刻艺术。汉画像石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它是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堪称汉代的立体画,是其他类别的艺术作品不能比拟的。鲁迅先生评价道:“唯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它产生于西汉时期,西汉晚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东汉达到鼎盛,衰退于魏晋,他不仅起到了装饰造型的作用,而且还遵循了艺术形式美的规律。[1]

汉代画像石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几乎囊括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国内有学者从图像方面把其分为四类,即表现瑞祥和神话故事、反映社会生活、描绘历史人物故事和刻画自然风景的图像。从内容方面将其分为:表现神话传说及鬼神信仰,表现社会生活,描绘社会生产和描写历史故事四类;国外学者有的从画像角度把其分为具有故事情节、关于祭祀礼仪、有关天象及自然现象、关于仙人及神怪、关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描绘怪兽等空想动物画像和各种装饰图案等七大类;其中,俞伟超、信立祥先生将其概括为八类:天象类、神话故事类、祥瑞类、生产活动类、墓主仕宦经历和身份类、墓主生活类、历史故事类、图案花纹类。蒋英炬先生将其分为四类:神鬼祥瑞类、历史故事类、社会生活类和图案花纹类。[2]由上面分析可读出,汉画像石艺术的内容区分是比较明显的,但是其内在意义有待进一步考察。汉代工匠艺人把现实的、传说的、幻想的所有内容,都在画像石上做出了表现,在客观上呈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画像石是汉代留给我们的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艺术遗存之一。这种依托了汉代的丧葬观念,雕刻于石上的图形和文字,描绘了制度、器物等方面的历史真实,又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创造出汉代人幻想中的世界,它反映了当时的人文背景、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意识,又体现出很高的装饰艺术水准。在秦汉美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出土的情况来看,汉画像石的数量虽然非常之大但尚未在王陵中被发现。比较统一的意见是将其列为民间艺术的范畴。所以汉画像石表现的内容更侧重反映民间的生活和思想。汉代人由于对天地间各种未知的神秘力量充满了敬畏之情,于是尽其所能地使用各种艺术形式表达对其的膜拜及对先祖的追忆。再加上汉代人“视死如生”,对墓葬的要求有双重的意义一是对死者在另一世界的理想安置,二是生者的精神寄托。用于墓葬装饰的画像石便优先被选为这种信仰的载体。目前发现的汉画像石多刻于石棺掉、石墓、石祠、石胭、崖墓、石碑等处,它的制作至少包括三个环节起稿、镌刻、彩绘。至于拓印,是我们现在对汉画像石进行再认识的有效手段。

汉画像石介于绘画和雕刻之间,其图像是一种有代表性的装饰。它把生活中的自然形象,经过艺术加工,使其造型、构图等适用审美原则。是实用与装饰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我国的装饰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原始人已经开始用各种连续纹样对器物进行装饰,也曾对部分物像进行变形、组合。商周时期人们不但反复运用特定纹样装饰青铜器,而且把纹样与器形巧妙结合,使纹样与器皿有机地融会一体,产生了各种具有形象特征的器具。汉代画像石的装饰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由器物工艺装饰扩展到对绘画结构的整体装饰,体现在造型、构图、图案边饰、透视和雕刻技法等方面。[3]

汉画像石在全国十多个省均有分布,新的考古成果证明,汉画像石的产生、发展、兴盛有明确的、特定的区域分布和分期。其分布区包括苏鲁豫皖地区,河南南阳及其周边地区,四川地区和陕北地区。汉画像石较为集中的地区,一般都是汉代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是文化发达的地区。

在全国四个主要的分布区域中,苏鲁豫皖地区是汉画像石出现时间早、延续时间长、题材内容丰富、雕刻技法多样、配置规律严谨而且类型齐全的一个区域。地处苏鲁豫皖交接之处的徐州,作为汉高祖刘邦的桑梓故里,是中国两汉文化的发祥地,两汉四百年间共有十八代楚王、彭城王袭居于此。汉代的徐州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还因为其地处中原文化枢纽要冲的特殊位置,对艺术的传播与交流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外,徐州之地,受战国时楚的影响,“信巫鬼、重淫祀”,还有“霸王之遗风”。特有的文化底蕴,造就了该地汉画像石丰富的人文内涵。

徐州是两汉文化遗存最为集中和丰厚的地区之一,汉墓、汉画像石、汉兵马俑并称为徐州“汉代三绝”。两汉文化是徐州成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因素。所以史学界有学者认为“明清看北京、先秦看西安、两汉则要看徐州”。徐州汉画像石,最早见于文献的,是《后汉书·郡国志》注引东晋伏滔匕征记》一书中“……皆青石,隐起龟龙鳞凤之象”的记载。这里的“龟龙鳞凤”,是徐州汉画像石经常表现的内容。

根据徐州地区目前已发现的几十座完整的汉画像石墓葬,就其形制、随葬品和带有纪年石刻题铭的画像石及雕刻技法进行分析,徐州地区汉画像石始于西汉末、东汉初,兴盛于东汉中、晚期,结束于魏晋。从其发展的规律来看,其艺术风格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稳定中有渐变、多样而又统一。

汉画像石是汉代以前中国古典美术艺术发展的巅峰,而现在人们主要的交流和获取信息的方式离不开网络,网络可以说是当今社会传播文化的主要方式。本次课题通过将汉画像石与当代的技术相结合,打破了人们对汉画像石固有的形象,这让汉画像石的宣传不仅仅局限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在传统文化汉画像石与可视化形式交融创新设计课题当中,本小组主要针对传统文化在文创中的应用,向年轻人传递汉文化,不至于让汉文化慢慢流失。如现在有许多企业都选择用传统文化与现代传媒相结合,已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与时俱进是必不可少的,而注重古代文化和现代技术的相融合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汉画像石再设计与可视化的运用,将原本离我们生活很遥远的汉化像石文化,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让大众更加容易的,直观的了解到传统的汉文化。同时将汉画像石带入我们的生活,让汉画像石更加生动有趣的呈现出来。丰富了人们的知识,汉代画像石的装饰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由器物工艺装饰扩展到对绘画结构的整体装饰,体现在造型、构图、图案边饰、透视和雕刻技法等方面。汉画像石在全国十多个省均有分布,新的考古成果证明,汉画像石的产生、发展、兴盛有明确的、特定的区域分布和分期。汉画像石较为集中的地区,一般都是汉代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是文化发达的地区传播与交流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徐州汉画像石至今仍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大量出土的汉画像石丰富充实了民族艺术宝库。广大美术工作者更能从中汲取营养,用现代人的历史观去关照描写古代题材,用当代人的生活感受去表现现实题材。坚硬凝固的画像石刻,徐州展示了它独有的文化,造就了该地汉画像石丰富的人文内涵。

参考文献

[1] 田忠恩. 徐州觀赏石,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16.05

[2] 朱青生. 中国汉画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 上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 2004.10

[3] 信立祥.汉代画像石综合研究. 北京:文物出版社 , 2000.08

个人简历:李子轩(2000——),男,江苏徐州人,在读学生。

猜你喜欢
画像石徐州装饰
疫散待春回
爆笑三国 第三回 三让徐州
徐州过年纪实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鲤鱼旗装饰坠
汉代画像石里的成都生活
沂南北寨——大型画像石汉墓
装饰圣诞树
汉画像石墓出土仿木结构石立柱初步研究——兼谈白杨店画像石墓出土立柱位置
DIY节日装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