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3+1”办学模式实践与思考

2021-06-28 19:10折如义段红义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年10期
关键词:办学模式人才培养应用型

折如义 段红义

摘要:该文以应用型本科办学模式为主题,以“3+1”办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为案例,较为详细地研究了应用型本科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与管理,以及实训实习与就业。对“3+1”办学模式进行深度思考与总结,为该办学模式在教育教学新形势下继续实践与探索,积极创建应用型本科,提供了较为新鲜的参考案例。

关键词:办学模式;人才培养;应用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10-0095-02

众所周知,教育部于2014年3月已经明确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全国普通本科高等院校1200所院校中,将有600多所逐步向应用型大学转变,转型的大学本科院校正好占高校总数的50%。应用型本科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而不是以科研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教育对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院于2014年设立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恰逢高等教育新一轮改革之元年。如何办好这样一个应用型的理工科专业,是学院管理者及专业教师急需要面对的一个新问题,这既是机遇,同时也是严峻的挑战。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此就办学实践过程与大家共同分享与研讨。

1 办学模式

应用型本科重在培养学生对知识与技术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到了用人单位伸手就能干的实用人才。于是经过反复的市场需求调研,从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入手进行系统性的设计,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设定办学模式为校企合作的“3+1”辦学模式。学生在经过三年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在第四年的专业实践学习过程中,结合用人企业的需求,制定出符合企业要求的教学内容和培养方案,并和企业合作,安排学生到企业接受专业化的培训和学习。根据本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选定了具有一定资质和实力的专业合作企业。并且就该专业校企合作的“3+1”办学模式展开了实质性的研讨,最终确定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校内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以专业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合作企业人才培养方案。校内外两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标一致、相辅相成,并且在明确要求合作企业从学生入学开始全程参与学生的培养工作,进行具有深度和广度的育人合作。

2 人才培养方案

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云计算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及修订过程中,邀请了合作企业及相关行业专家全方位的参与,并且在研讨、制定和修订人才培养过程中,以企业专家建议为主。培养规格:素质结构要求(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能力结构要求(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创新的能力)、知识结构要求(工具性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专业知识)、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以及教学计划等内容。

培养目标:根据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职业素质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3 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过程中,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案。课程模块包括:通识教育模块(必修课、选修课)、专业必修课程模块、创新创业模块、素质拓展模块、企业实训课程模块和专业实践教学模块。其中专业实践教学模块以校外实践实训为主,企业担任的校内教学课程分布在专业必修课程模块、素质拓展模块、企业实训课程模块中。另外,企业组织和参与入学教育、专业教育等工作,定期组织校企合作班级学生进行各种专业素质、专业技能方面的比赛活动,助力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在课程设置和修订过程中,始终以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为了培养实践能力强、适应工作岗位需求,以及学生就业的需求,在基本满足国家制定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宏观指导目录要求的前提下,不断地加大本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网络工程、大数据等方面的优质且实用课程的开出比例,使学生所学知识和技术更加贴近社会经济发展的行业岗位需求。如:企业网络安全管理、服务器集群技术、企业网络互联技术、虚拟化技术、云计算技术等课程。

根据人才市场反馈的信息表明,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实践能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和知识宽广度。“3+1”培养模式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人才的培养综合质量,在接下来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又进一步调整了该专业校内人才培养方案,将在学校三年的教学时间又划分成两个教学阶段:采取“2+1”校内办学模式,前两年完成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第三年的课程可以由学生在全校各专业开出的跨专业选修课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选课学习。这样一来,更加放宽了学习自主选择学习的自由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选择自己希望获得的课程,完成在校的学习任务。

4 教学与管理

虽然采用的是“3+1”校企合作模式,学生在校完成三年的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和拓展课程的教学与实验内容的教学,大四这一年在校外完成实习、实训,以及推荐就业等,但是根据与企业签订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云计算方向)的人才培养合作方案,学生在上大学期间的四年里,教学与管理工作是由校方和企业共同分工协作完成的。前三年以学校为责任主体,最后一年以企业为责任主体。企业技术专家到学校完成的主要是该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和实验工作,其任课教师皆为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大四一年的时间里,学生全部到企业实训基地开展工程项目实训、礼仪培训、岗前培训和模拟招聘等教学活动,在企业实习实训期间实行全封闭式、企业化管理。

5 实训实习与就业

按照企业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细则),所有学生在大四一年的时间里到企业完成企业化实训实习工作,完全按照现代企业运作和管理模式实施。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企业着重从两个方面进行组织与管理,一方面是利用目前企业正在或先前开发的项目实例开展实训,尽量利用较短的时间,使学生从专业技术能力、思想与行动上进入到项目研发与实战过程中。另一方面先后组织开展礼仪培训、岗前培训和模拟招聘等教学活动,不断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竞争能力和综合实力。

实训实习与就业是紧密关联在一起的几个重要的环节。就业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合作企业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不是等到毕业的时候才集中向用人单位和企业推荐学生,企业的相关人事部门有专设的工作员从事这方面的人才需求调研、统计和入库工作,在较大的范围内动态收集各专业的最新人才招聘信息。所以当学生进入实训基地进行实践学习的同时,企业便根据情况不定期地组织用人企业与学生进行“双选”活动,一批又一批不断地向用人企业和单位推送本专业的学生,直到全部完成学生的就业推荐工作。而且根据双方合作办学协议,企业方面完全负责学生的再次就业工作。

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除了合作企业面对面的企业化管理之外,按学院要求,一方面辅导员需要通过远程方式,利用电话、QQ群、微信群等对学生进行日常跟踪与管理,另一方面,每一个月定期或不定期到企业实训基地和学习实习就业的企业进行实地走访,从而实现完整细致的安全管理任务。

6 “3+1”办学模式的思考

经过前面的分析,可以明确“3+1”办学模式的以下优势:

1)符合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客观需求

地方本科院校的地理属性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就决定了其自身所处的发展空间的大小,引入实力较为雄厚的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育人,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和出路,取长补短,益于专业人才的全面培养和专业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养成和培养。完全符合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客观需求。

2)符合“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

在开展“3+1”办学模式下的校企合作的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中,我们都能够较为清楚地感知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皆是以学生为中心,强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实现专业人才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目标。远离大城市的地方对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更加迫切,所以立足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结合本地企业实际情况,采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应用型人才,更加适销对路,可以达到相对较为容易的就业,就业就是民生。

3)符合“合作共赢”的精神

凡是合作,总是要讲到盈利,不讲盈利就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我们能够非常明确地看到院校、教师、学生和合作企业,在不同的教学与管理情境下的真实付出,而得到回报的还有社会及用人企业和单位。合作共赢在院校实施“3+1”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得以充分彰显。

4)强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不断完善合作机制与管理

正如我们做任何其他事情一样,绝对的理论上的完整或完美在客观现实中可能是不存在的。应用型本科“3+1”办学模式的实践证明,其也不是完美无瑕地一种办学模式。存在的不足主要是:合作双方在各环节上的认真程度,以及责任与能力担当方面;合作方案合理性与课程设置的动态调整方面;推荐就来与长期就业方面;合作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影响方面等。限于本文篇幅大小,不再展开分析与讨论,正如同我们看到的一些唯利是图的校企合作,要是那样的话,则无所谓之不足,亦可另当别论。

5)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应用型本科“3+1”办学模式中的前三年学生主要以在校的公共课程、基本的专业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为主,辅之以必要的实践实训操作。最后的一年时间里完全由合作企业组织针对用人单位专业技术岗位需求的企业化的技术型或技能型培训与学习,通过任务、案例或项目实践,使得学生将前三年里所学的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经过企业培训学习,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将会有明显的提高,达到或超过真实工作岗位的要求。最终实现专业理论与实践较为完整的结合。

6)加强办学模式中“1”的深度思考与实践

虽然“3+1”办学模式从提出到现在,已经有好多年的时间了,人们在不断地思考、实践、总结和探索过程中,确实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但是仍然需要我们把目光聚焦在一个重要的点上的便是最后一年的社会或企业实践过程。社会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应用型本科院校也需要转型发展,转向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不可否认“3+1”办学模式是一种经过历史检验的较为行之有效的办学模式,可是在具体实施时,也需要与时俱进。社会经济转型时期或转型升级后,面对不断变化的新的岗位人才需求,我们怎样顺势而为,在一年的校外实践窗口期中,完成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转型升级,这是一个决定该办学模式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这里潜藏着许多方面的因素,不再展开分析与思考。

总而言之,在近几年的合作办学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创办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云计算方向)积累了一定的基于“3+1”办学模式下的校企合作办学的实践教学与管理经验。事实证明,这样的办学模式较为符合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要求,值得同行院校进一步深入地实践与研究,不断地深化校企合作的教学与管理工作,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及较高质量的就业。

参考文献:

[1] 崔彦群,应敏,戴炬炬.产教融合推进应用本科“双主体”产业学院建设[J].中国高校科技,2019(6):66-69.

[2] 张国庆,李俊鑫,李晋,等.应用型本科大学建设模式和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6):7-10.

[3] 邓頔.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模式的几点思考——以台湾逢甲大学为例[J].教育現代化,2019,6(10):105-107.

[4] 任志祎,赵楠,张美.河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7,27(1):48-49,52.

[5] 徐彬.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办学模式对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的启示[J].当代经济,2016(30):116-118.

【通联编辑:朱宝贵】

猜你喜欢
办学模式人才培养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虚拟工读学校:新常态下探索工读教育办学的新模式
论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