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歌唱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探讨

2021-06-28 10:08王洁
成才之路 2021年16期
关键词:音乐教学歌唱教学策略

王洁

摘 要:早期音乐教育的基础是歌唱,歌唱是培养幼儿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师要运用饱满的热情,使幼儿体验歌曲的美感,运用多种形式演唱,采用游戏法激发幼儿对歌唱活动的兴趣。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幼儿不同情感体验的歌曲,并在音乐教学中体现情感教学的功能,在一日活动中融入歌曲演唱的方式。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学;歌唱;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6-0102-02

早期音乐教育的基础是歌唱,歌唱是培养幼儿能力的重要方式。部分幼儿在演唱歌曲的时候不是在唱歌,而是在“喊歌”,或者根本没有旋律,听起来没有丝毫的美感。如何让幼儿在融入自己感情的基础上用好听的声音演唱,使其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激发幼儿对歌唱活动的兴趣

幼儿从牙牙学语开始,就能在成人的带领下进行简单的哼唱,不管唱得在不在调上,懂不懂歌词大意,幼儿都会模仿着唱。因此,笔者尝试用以下方法激发幼儿对歌唱活动的兴趣。

1.运用饱满的热情,激发歌唱兴趣

教师是幼儿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教师饱满的热情、动听的音色,对激发幼儿歌唱兴趣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的热情不仅能把幼儿愉快地带进音乐的意境中,还能使幼儿积极地模仿演唱和大胆表演。如在歌曲《蚂蚁搬豆》中,笔者扮演一只小蚂蚁,幼儿被生动夸张的表情感染,都想扮演小蚂蚁来尽情歌唱。

2.体验歌曲的美感,产生歌唱兴趣

在歌唱教学中,让幼儿体验歌曲的美感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范唱时表达出歌曲的情绪情感,使幼儿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歌曲的优美旋律。歌曲《我要亲亲你》那优美的旋律和熟悉的场景让幼儿很轻松地体验到爱护小动物的情感,并产生歌唱的兴趣。

3.运用多种形式演唱,激发歌唱兴趣

幼儿歌曲的演唱主要有独唱、齐唱、合唱、对唱等形式。教师对小班幼儿多采用齐唱、对唱的形式。教师要多参与幼儿的演唱,提高幼儿的歌唱兴趣。如在演唱歌曲《数鸭子》时,笔者就和幼儿一起用对唱的形式来学习,换一种演唱形式,更能激发幼儿的歌唱兴趣。

4.采用游戏法,提升歌唱兴趣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之一,同时也是符合其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活动,它具有自主性、趣味性、虚构性、社会性和具体实践性等特点。在歌唱活动中加入多种形式的游戏,不仅让歌唱活动生动有趣,还能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如在学习歌曲《碰一碰》《大雨小雨》《找朋友》时,笔者都是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演唱,不仅提高了幼儿的歌唱兴趣,还让幼儿感受到了歌唱活动的快乐。

二、选择适合幼儿不同情感体验的歌曲

幼儿园小班幼儿的思维带有很大的直觉行动性。因此,歌曲的选择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内容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并易于理解,3~4岁的幼儿生活经验有限,理解能力不足,因此,在选择歌曲时,歌词的文字内容要简单清晰,否则,幼儿很难理解。另外,歌词所表达的形象也应该是幼儿比较熟悉或者喜欢的,比如各种小动物、幼儿熟知的交通工具、幼儿喜欢的游乐场所等。

其次,歌词内容要方便肢体表达。小班幼儿无论是说儿歌还是唱歌跳舞,常伴有相应的肢体动作。方便肢体表达的歌词内容很容易让幼儿接受和喜欢。另外,小班的幼儿如果一边演唱一边进行肢体表现不仅能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还有利于他们记忆歌词,更好地协调肢体语言,提升对音乐节奏的感知。

最后,歌曲的曲调要音域适中、跨度较小。因此,需要选择一些节奏比较简单的歌曲。例如,体验快乐情感的歌曲:《大西瓜》《开车歌》《碰一碰》《走路》《蚂蚁搬豆》《蓬蓬头》《我上幼儿园》《小鸭洗澡》《一只哈巴狗》《摸耳朵》《我家有几口》,体验安逸舒服情感的歌曲:《小宝宝睡着了》《摇篮曲》,体验得意情感的歌曲:《小毛驴》,体验关心爱护动物、事物情感的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我爱我的幼儿园》《我要亲亲你》,体验爱妈妈情感的歌曲:《大树妈妈》《袋鼠妈妈》《好娃娃》《我的好妈妈》,体验幽默感的歌曲:《扮家家》《大雨小雨》,体验自豪感的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使幼儿在不同的体验中,感受不一样的快乐。

三、在音乐教学中体现情感教学的功能

音乐的灵魂是情感的表达,情感表达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要。教师要探索多种途径来发挥情感教学的功能,真正让每个幼儿都能理解音乐的旋律和内涵。

1.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

学前儿童的音乐发展能力受环境、教育及遗传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的必要前提是遗传,而为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提供一定可能性的是教师创造的音乐环境。为了给幼儿提供更多音乐表现的机会,教师必须用饱满的热情走近幼儿,观看幼儿的表演,并适时给予支持和激励。教师还要经常带领幼儿聆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比如风声、雨声、流水声、钟声、喇叭声等周围环境中各种各样有趣的声音,提升幼儿对听的敏感性,进而将情感教学渗透到音乐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当中,比如学习歌曲《好娃娃》时,笔者请一位幼儿扮演“妈妈”,笔者自己来当“好娃娃”,给妈妈捶背、端茶,然后让幼儿在歌曲中进行分角色表演,让每位幼儿都体验到“爱妈妈”的情感。

2.把情感交流融入到教师和幼儿之间

情绪不稳定是幼儿的情感特点之一。在幼儿园里,很多时候教师的喜好会影响幼儿的情感取向。初入园的幼儿因为对教师不熟悉,在音乐活动中可能只喜欢观察不愿意表演。此时,教师就要俯下身子,用关注、肯定的眼神与幼儿交流,拉着幼儿的小手,亲亲幼儿的脸蛋,和幼儿来一个深情的拥抱,拉近与幼儿之间的距离,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渐渐地,幼儿就会融入到活动当中,接受教师,接受同伴,接受音乐。

3.带领幼儿感受音乐的美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教师要让幼儿多感受自然界好听的声音。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幼儿审美的培养至关重要,因为幼儿情感教育的一部分就是审美,缺少了美,音乐就无法打动人,更不能激发幼儿情感上的共鸣。在学习歌曲《扮家家》中,笔者布置了很温馨的场景:“厨房”里的设施一应俱全,请幼儿来扮演爸爸和妈妈,“做好饭”之后“喂”娃娃吃饭。只有让幼儿喜欢歌唱活动,才能让他们用饱满的热情来演唱歌曲。

四、在一日活动中融入歌曲演唱

歌唱活动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重要形式。想让幼儿更好地体验歌曲的情感,就必须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熟悉歌曲旋律。教师要在幼儿日常活动中融入不同的歌曲,这样才能达到让幼儿体验歌曲情感的目的。例如,早上入园时教师就为幼儿播放《我上幼儿园》《我爱我的幼儿园》等歌曲让他们放松情绪,使他们能够喜欢幼儿园;每日餐前和幼儿一起唱一唱《我有一双小小手》《扮家家》等歌曲,让幼儿学会自己吃饭,并愉快进餐。在想让幼儿改变座位形式時也可以用歌曲来引导,如《走路》这首歌曲就可以引导小班的幼儿搬起自己的小板凳,换一种座位形式。通过歌曲的融入,幼儿会渐渐熟悉并了解更多的歌曲,更多地参与歌唱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王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歌唱教学中的应用[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8(04).

[2]薛洁茹.幼儿歌唱教学方法初探[J].黄河之声,2016(09).

[3]袁敏.在歌唱教学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幼儿积极情感的探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01).

[4]吕燕.幼儿园歌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2(12).

[5]龙凌冰.论幼儿歌唱教学中的情感体验[J].艺术教育,2012(02).

[6]张哲.基于体验教学的幼儿园歌唱活动的行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20.

[7]郭静.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音乐,2019(06).

猜你喜欢
音乐教学歌唱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