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健
摘 要: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将生活化情境教学法融入其中,不仅能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还能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观、法治观、学习观,以及正确的“三观”。文章分析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和生活化情境教学法,探讨道德与法治课堂应用生活化情境教学法的重要性和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情境教学法;教学质量;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7-0030-02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培养。而作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良好道德品质和基本法治意识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将生活化情境教学法融入其中,不仅能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还能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观、法治观、学习观,以及正确的“三观”。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生活化情境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有效应用进行探讨,希望为德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教师觉得学生年纪小,心智发展不成熟,应该先教授学生知识,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知识和经验之后,再培养学生的能力。但是,往往教师在教学完学生知识后,就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只懂得理论知识,却不会灵活运用。另外,还有部分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照本宣科,只注重完成教学内容的教授,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感受,没有从实际情况去了解和发现学生,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心智发展和学习效果。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和作用缺乏正确认知,不仅缺少对学生年龄特点及行为习惯的研究,还对自身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不明确,只是依赖传统的教学方式千篇一律地进行授课,很少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理论知识较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觉枯燥,再加上教师进行填鸭式的、单方面灌输知识的教学,师生之间缺乏应有的沟通互动,学生就会陷入机械化的学习状态,甚至逐步丧失学习兴趣。另外,部分家长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状况关注度太低,这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和思想道德品质提升构成了阻碍。
二、生活化情境教学法概述
生活化情境教学法具体是什么样的呢?简单来说,就是在课堂上模拟出一定的环境和情境,将实际生活与相关道德法治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虚拟的情境中学习知识、体悟生活,进而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增加生活阅历和经验。生活化情境教学法是知識教学与生活教育的完美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浓郁的生活气息,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生活化情境教学法更加贴近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要求,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三、道德与法治课堂应用生活化情境教学法的重要性
学生年纪小,心智比较稚嫩,对事物的认知程度不高。因此,教师如果单纯给他们讲授知识,学生往往只掌握理论知识,却不会灵活运用,这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是相违背的。而生活化情境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应用,能够让学生直接在课堂上接触到生活,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能锻炼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对学生的心智开发及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生活化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添加了实际生活案例,能够使知识更贴近生活实际,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能够让学生更加轻松地理解教学内容,为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提供保障。对于学生来说,生活化情境教学法具有比较强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并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而言,生活化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发挥该课程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道德与法治课堂应用生活化情境教学法的策略
1.让教学情境更有趣味
对于学生来说,有趣的教学方法充满诱惑。因此,教师应该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学“我和我的家人”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创设谈天式的生活情境,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家人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们畅所欲言,再根据学生所谈内容及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这样既能调动学习气氛,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并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因此,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教师都应该主动接近学生,经常与学生交流,与他们成为朋友,这样才能更好地对他们进行教学和培养。
2.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要想更好地开展生活化情境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观察和学习。例如,教学“我们当地的风俗”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谈谈家乡有哪些文化风俗,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在学生发言过后再进行补充教学,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然后,再让学生谈谈课本中的哪些风俗在生活中消失了踪影,接着探讨面对传统文化的流失自己应该怎么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这样做,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感悟,进而激发学生保护传统文化的责任心及家国情怀,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结合游戏开展生活化情境教学
学生都喜欢游戏,教师将游戏作为教学切入点,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游戏积极地参与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选择互动性较强的游戏来进行课堂授课,这样能够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更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更加有效地开展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开展知识竞赛活动,先将班级学生分成不同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抢答。即教师向学生提出相关的道德与法治知识问题,让学生进行抢答,并且进行得分的累积,最终分数最高的小组获胜。对于提出的问题,教师应该多选择那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道德与法治内容,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这种游戏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到更多知识,真正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的提升。
4.利用信息技术拓展教学资源
如今,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同样可以应用网络信息技术来拓展教学资源。教师通过互联网搜寻教学资料,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实际案例,并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掌握其中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使学生反思自身的所作所为,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形成法治意识。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时,可以以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示道德与法治内容,还可以结合一些传统经典名著,帮助学生加深对思想道德品质的理解,真正做到教学生活化,促使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5.加强家校联动
家庭是影响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提升的关键因素,所以教师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及时向家长进行教学反馈,并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情况及思想状态等。这样,教师就能更加全面地掌握学生情况,就能及时针对问题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做到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情境化,以学生更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进而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叶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路径[J].天津教育,2019(18).
[2]蒋秀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路径[J].江苏教育研究,2019(11).
[3]杨秀云,吴怡桦.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探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8(05).
[4]王超.情境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作用[J].江西教育,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