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是一个建构者

2021-06-28 20:45黄丽
延河 2021年6期
关键词:图画书儿童文学建构

黄丽

1.您是由于什么样的个人或其他契机选择儿童文学创作的?您觉得儿童文学最吸引您的是什么?

上大学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开始为儿童读物配插图,成为一名儿童插画家。2003年,我读到了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先生的论著《我的图画书论》,这本书颠覆了我对儿童插画的认知。原来图画书中的插画并不是为文字配图,而是与文字合作,共同为孩子讲述一个故事,它也是儿童文学的一部分,自此开启了我的图画书创作之路。

儿童文学最吸引我的是它的表达方式。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用儿童能够体验和理解的方式,真实、温和而柔软地讲述对生活的见解和发现,这是一种爱的表达,也是对童年的平等与尊重。

2.您的儿童观是什么?您觉得优秀的图画书作品首先要具备什么要素?

我非常赞同皮亚杰提出的“儿童是一个建构者”的建构观点,这样的儿童观指明,在图画书中,儿童文学创作者的工作是搭建,而儿童的工作是建构。

优秀图画书总是用恰当的文字语言、画面语言以及文图关系去搭建一个内在的情感通道,这些艺术家一定懂得,体验和建构是儿童的天性,只有调动起他的生活和情感体验,他才能读懂图画书传递的主题和思想。

3.如何理解儿童文学的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儿童文学如何与现实生活对话?

生活真实是纯粹的事实,而艺术真实是想象、归纳、总结和创造。儿童文学创作者一方面要敏锐地感知和洞察儿童的真实生活,捕捉儿童内心的声音,同时也要通过想象和创造,搜寻出儿童生活的内在特质,并转化为更有力度、更准确、更富有意味的体验。

4.现在有一种说法是,儿童文学原创力不足,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您对提升儿童文学原创水准有什么个人建议?

近几年儿童文学阅读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但并不代表原创力越来越好。就图画书创作而言,我们还需要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持续创作,这样才有希望创作出优秀作品。

5.您如何理解当下时代儿童文学的社会问题意识,您在儿童文学创作中,有自己对社会问题和苦难表达的艺术策略吗?

世界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中从来不乏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这是优秀作家自觉的创作态度。比如英国作家安东尼·布朗的创作主题就涵盖了亲子关系、女性主义、弱势群体、家庭等严肃议题,瑞士作家约克·米勒也在作品中描绘了环境变迁和人类文明带来的破坏,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我在创作《安的种子》之前,就感受到这个时代整个社会的焦虑,这种强烈的感受是我创作的动力。《安的种子》讲述的是一个静待花开的故事,所以在画面色彩语言的运用上,我尝试去表达安静的感受。在角色的设计上,我尝试将我在生活里遇到的人和事转化为故事角色,也将我的理想和愿望画到书里。

6.您如何看待成人文学创作和儿童文学创作?是否儿童文学创作更考验一个作家的综合文化修养?

优秀的成人文学和儿童文学作品,都能够为读者提供在生活中不可能得到的那一样东西:意味深长的情感体验。而且读者阅读后会相信,作家讲述的故事是對人生的真实比喻。

儿童文学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它涵盖了文学、美学、哲学、儿童教育、儿童心理学、儿童阅读等多个专业领域,的确非常考验创作者的综合文化素养。

7.童年的经历对您的儿童文学创作重要么?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家如何从以往时代的童年经验和现代化背景下的童年经验的对接中提取创作灵感?

在创作《外婆家的马》时,我强烈的创作欲望来自童年与外婆相伴的生活经历,我将自己的感受画进故事里,读者才会在故事里“看见”自己生活中的爱与陪伴。

但仅依赖于童年经验进行创作,那是远远不够的。我在创作《外婆家的马》中的儿童想象内容时,查阅了儿童心理学图书中关于“想象游戏”的内容,又将近些年我走入小学,与儿童近距离接触时,观察到的儿童想象游戏的规律和逻辑应用到了创作里。所以,儿童文学的灵感不是空想,应该来自对童年的真正认识。

8.是否儿童文学是更有难度的写作?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谈谈您的体会。

儿童文学创作之所以有难度,首先是因为作品的阅读对象是儿童。作家需要考虑儿童的阅读方式,还需要了解其内在的认知发展规律。图画书的创作过程,就是创作者给儿童提供自我建构通道的过程。所以,《外婆家的马》中所有的角色设计、构图语言、色彩语言、故事结构,都是围绕搭建情感通道来构思的。

儿童文学创作之所以有难度,是因为要俯下身去体会和描绘儿童的生活和处境,而这种“俯下身”是一种比喻,是高而能下,将深刻的生活体察巧妙地讲给儿童。

在《外婆家的马》中有一个情节,小东西请外婆帮忙给20匹马过生日。文本写到:问题是事情一开了头就没完了,先是黑马的生日,改天又说红马也要过生日了,再接下来是咖啡色的马……外婆小小的屋子真要让这些马闹到天上去了。

在画这一页时,我想起了自己的生活。我时常回忆起我婆婆照料儿子生活的琐事,老人天天为孩子忙碌,我最真切地感受是,孩子的琐事就像一张网,将老人困在了里面。所以,我创造了这样的画面:借助阳台栏杆、门、阳光的光线,以及床单、气球、书架,织成了一张网,这张网困住了外婆。但这张网不是贬义的,它是一张爱之网,是老人对家人的爱。我将这网设计成具有爱的象征意义的黄色。这个画面看似与故事的文字无关,但由于文字与画面形成的巨大张力,将故事推向了高潮。这种主观性的表达,也令这个平凡朴实的生活故事有了意犹未尽的韵味。

9.谈谈儿童图画书的语言特点。在您看来,儿童能够理解和喜欢的叙述方式和叙事方法应该是怎样的?

图画书语言包含了文字语言和图画语言。亲子共读时,幼儿眼中看到的是书中的图画,耳中听到的是成人讲述的文字,图与文在他的脑海里交汇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种阅读方式,决定了图画书必定是文字和图画相互交织,共同叙述一个故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图画书=文×图。

10.谈谈图画书对儿童精神世界的构建及儿童文学作家的责任担当。

图画书中的情感通道,让儿童自主完成对图书主题的建构,并产生审美体验:它能够唤起儿童对人物、冲突、环境的感知,帮助儿童体验美丽、幽默带来的喜悦,体验悲伤、不公、丑恶所带来的绝望;游历其他的地方、其他的时间、其他的生活方式;学会认同他人、发现自我;更近地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观察世界。这正是阅读的价值,也是儿童文学作家创作的意义和价值。

猜你喜欢
图画书儿童文学建构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神奇的图画书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刊首语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图画书里的格子象
窥见图画书的门道
建构游戏玩不够
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才算优秀
儿童文学更需要成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