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
上大学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开始为儿童读物配插图,成为一名儿童插画家。2003年,我读到了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先生的论著《我的图画书论》,这本书颠覆了我对儿童插画的认知。原来图画书中的插画并不是为文字配图,而是与文字合作,共同为孩子讲述一个故事,它也是儿童文学的一部分,自此开启了我的图画书创作之路。
儿童文学最吸引我的是它的表达方式。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用儿童能够体验和理解的方式,真实、温和而柔软地讲述对生活的见解和发现,这是一种爱的表达,也是对童年的平等与尊重。
我非常赞同皮亚杰提出的“儿童是一个建构者”的建构观点,这样的儿童观指明,在图画书中,儿童文学创作者的工作是搭建,而儿童的工作是建构。
优秀图画书总是用恰当的文字语言、画面语言以及文图关系去搭建一个内在的情感通道,这些艺术家一定懂得,体验和建构是儿童的天性,只有调动起他的生活和情感体验,他才能读懂图画书传递的主题和思想。
生活真实是纯粹的事实,而艺术真实是想象、归纳、总结和创造。儿童文学创作者一方面要敏锐地感知和洞察儿童的真实生活,捕捉儿童内心的声音,同时也要通过想象和创造,搜寻出儿童生活的内在特质,并转化为更有力度、更准确、更富有意味的体验。
近几年儿童文学阅读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但并不代表原创力越来越好。就图画书创作而言,我们还需要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持续创作,这样才有希望创作出优秀作品。
世界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中从来不乏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这是优秀作家自觉的创作态度。比如英国作家安东尼·布朗的创作主题就涵盖了亲子关系、女性主义、弱势群体、家庭等严肃议题,瑞士作家约克·米勒也在作品中描绘了环境变迁和人类文明带来的破坏,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我在创作《安的种子》之前,就感受到这个时代整个社会的焦虑,这种强烈的感受是我创作的动力。《安的种子》讲述的是一个静待花开的故事,所以在画面色彩语言的运用上,我尝试去表达安静的感受。在角色的设计上,我尝试将我在生活里遇到的人和事转化为故事角色,也将我的理想和愿望画到书里。
优秀的成人文学和儿童文学作品,都能够为读者提供在生活中不可能得到的那一样东西:意味深长的情感体验。而且读者阅读后会相信,作家讲述的故事是對人生的真实比喻。
儿童文学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它涵盖了文学、美学、哲学、儿童教育、儿童心理学、儿童阅读等多个专业领域,的确非常考验创作者的综合文化素养。
在创作《外婆家的马》时,我强烈的创作欲望来自童年与外婆相伴的生活经历,我将自己的感受画进故事里,读者才会在故事里“看见”自己生活中的爱与陪伴。
但仅依赖于童年经验进行创作,那是远远不够的。我在创作《外婆家的马》中的儿童想象内容时,查阅了儿童心理学图书中关于“想象游戏”的内容,又将近些年我走入小学,与儿童近距离接触时,观察到的儿童想象游戏的规律和逻辑应用到了创作里。所以,儿童文学的灵感不是空想,应该来自对童年的真正认识。
儿童文学创作之所以有难度,首先是因为作品的阅读对象是儿童。作家需要考虑儿童的阅读方式,还需要了解其内在的认知发展规律。图画书的创作过程,就是创作者给儿童提供自我建构通道的过程。所以,《外婆家的马》中所有的角色设计、构图语言、色彩语言、故事结构,都是围绕搭建情感通道来构思的。
儿童文学创作之所以有难度,是因为要俯下身去体会和描绘儿童的生活和处境,而这种“俯下身”是一种比喻,是高而能下,将深刻的生活体察巧妙地讲给儿童。
在《外婆家的马》中有一个情节,小东西请外婆帮忙给20匹马过生日。文本写到:问题是事情一开了头就没完了,先是黑马的生日,改天又说红马也要过生日了,再接下来是咖啡色的马……外婆小小的屋子真要让这些马闹到天上去了。
在画这一页时,我想起了自己的生活。我时常回忆起我婆婆照料儿子生活的琐事,老人天天为孩子忙碌,我最真切地感受是,孩子的琐事就像一张网,将老人困在了里面。所以,我创造了这样的画面:借助阳台栏杆、门、阳光的光线,以及床单、气球、书架,织成了一张网,这张网困住了外婆。但这张网不是贬义的,它是一张爱之网,是老人对家人的爱。我将这网设计成具有爱的象征意义的黄色。这个画面看似与故事的文字无关,但由于文字与画面形成的巨大张力,将故事推向了高潮。这种主观性的表达,也令这个平凡朴实的生活故事有了意犹未尽的韵味。
图画书语言包含了文字语言和图画语言。亲子共读时,幼儿眼中看到的是书中的图画,耳中听到的是成人讲述的文字,图与文在他的脑海里交汇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种阅读方式,决定了图画书必定是文字和图画相互交织,共同叙述一个故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图画书=文×图。
图画书中的情感通道,让儿童自主完成对图书主题的建构,并产生审美体验:它能够唤起儿童对人物、冲突、环境的感知,帮助儿童体验美丽、幽默带来的喜悦,体验悲伤、不公、丑恶所带来的绝望;游历其他的地方、其他的时间、其他的生活方式;学会认同他人、发现自我;更近地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观察世界。这正是阅读的价值,也是儿童文学作家创作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