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一
我上高一的时候,在《儿童文学》发表了处女作动物小说《狼》,收到样刊时,正好是我十六岁的生日。该作获1986年《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被《儿童文学选刊》转载、入选《1986年全国优秀儿童小说选》,这对于一个少年来说产生了一种涡旋力,这种涡旋力叫诱惑。
儿童文学最吸引我的是不时地回望自己的童年,不住地打量当下的童年,心里总有着一种活脱脱的感触,这对于人生的滋养、对于生命的滋养都非常可贵。
孩子的天性之一是游戏精神,他们的游戏精神既是与世界互动的形态,也是对生活参与的态度之表达。游戏精神能够大大地滋养想象力,想象力不仅是创造力的源泉,也是对生活渴望的能力。这种渴望很有利于健康人格(心态、心力、性格)的养成,从而着力消解心灵的焦脆而具有韧性。童年是人生的发端期,人格成型主要在童年,因而从童年的质量中可以看出人生的质地。
孩子看待的世界,与成人眼中的世界往往不同。孩子对世界的感知、体验,进入文学维度后,便成为了儿童文学,因而儿童文学的本质,是以孩子的视角在打量世界时所形成的艺术性表达。据此我认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首先具备的要素是视角,即,童眼看世界,以及对“看法”进行具有充足文学属性的表达。
文学艺术的灵魂在于虚构,但必须着落于真实的细节上。儿童文学从属于文学,也必然具备这一规律。以合情、合度的虚构讲好童年故事、达到艺术真实,在故事的情境下,用真实的细节去体现生活真实。
童年并非独立的存在,而是处于时代背景之下、社会生活当中,时代、生活从根本上影响着童年的生态,因而童年的生态能够映射出现实生活的样态。
儿童文学不仅要呈现童年的内部,诸如,本体生活、经历经验、成长中的喜怒哀乐,还要展现童年生活对现实生活的映射,并在展现中建立一个童心世界、构建一些童真秩序,从而创造一种精神景观,由此实现儿童文学与现实生活的对话。
这个问题的确存在。我认为,儿童文学原创力不足主要是指创作同质化、浅层化的倾向。
要想提升儿童文学原创水准,就得让儿童文学(现状)真正回归文学,从而具备充足的文学属性。“属性”是指事物所具有的不可缺少的性质,对于文学来说,其为审视人性、抚慰人心,使心灵柔软且坚韧,由此能够在失望中希望,在绝望中盼望,在冰冷中寻求温暖,在残缺中得以保全。当具备了这样的属性,儿童文学就能够拓宽视野,主动去观照生活里的褶皱、心灵中的隐秘。
而且,高等级的儿童文学必定带有寓言结构,可以对成人世界的感受予以解构,这是儿童文学深层的功能。
发现社会问题、认识社会问题,并给予艺术化的呈现是文学的功用之一;儿童文学作为文学的一个门类,也应当具备这种功能。
孩子的群落也是一个社会,自然会有整体性的问题,比如,时下的童年,资讯、知识过于发达,而生活经验却很薄弱;很多孩子心理焦脆等等。这些与科技、生活的高速发展、社会性的焦虑有着紧密的关系。儿童文学在体现娱乐价值、审美情趣的同时,也应当具有社会问题意识,从而对童年之于人生的意义有所担当。
当然,这种担当首先基于文学性、讲好童年故事,这是儿童文学创作对社会问题或苦难表达的特别之处。
对成人文学创作和儿童文学创作的看待,着眼点在于二者之间的疆界。这两处域境是相同的,因为它们的本质一样,如同水和冰。两者的区别在于视角。儿童文学的视角是孩子的目光,在前面的第二题中我已有所提及——童眼看世界,即,孩子对于世界的感知、理解、反应,这些合成为他们对待世界的态度和方式。因而,视角是看待成人文学创作和儿童文学创作的基点。
至于儿童文学创作是否更考验一个作家的综合文化修养——既然出现了“更”,再结合题干的意蕴,显见是要将成人文学创作和儿童文学创作在“综合文化修养”上做比照。
其实这二者是无法比较的,就像体操运动员和长跑选手,无法将他俩做一个合适的比对。因而只能自我比量,比如,一位儿童文学作家,其创作路途越长、创作程度越深,就越发考验其综合文化修养。
童年经历决定了对童年的看法、对童年的理解,对于我关于儿童文学的创作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时代的童年经验之对接,取决于相同的童年精神。比如说,真实性(好坏真假)一直就是孩子对于世界的判断标准,游戏性从来就是他们与世界互动的形态。孩童的本真意识和游戏精神,贯穿着不同时代的童年。如果说,将不同时代的童年经验看作是错位,那么相同的童年精神便是融合;在错位中融合、在融合中错位,足以激发创作灵感。
儿童文学是否是更有难度的写作,不在于其门类,而在于创作个体的意识和追求。著名诗人阎安(亦是学者)曾说,“高等级的儿童文学创作不仅可以打动孩子,也能够打动成人;当然,被触动的角度、深度不尽相同,这也正说明高等级的儿童文学创作的功能。”于此我深感赞同。我一直主张难度写作,也在呼吁难度阅读;我以自己的动物小说集《白狐 大雕和狼》、长篇小说《蓝格莹莹的彩》做着努力和尝试。
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既有其外在的风貌,诸如,明白、轻松、短句、跳跃、时尚等,也有内在的意蕴,比如节奏、韵律;比如语言情感的动画感、语言情境的新奇特等。后者尤为重要,因为它与孩子感知得到、但又说不出来的情致相融。
儿童文学的叙述方式和叙事方法,可理解为儿童文学的文本结构。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线性结构,即,人物沿着一条线索,依循时间顺序或情节脉络(起因、发展、结果)从头到尾地游走;另一种是复式结构,亦即,有两条乃至多条线索先后生发,在交织中各自发展,有的线索明走、有的线索暗行,最终相互扭结,构建出十足的张力。
至于儿童能够理解和喜欢的不一而足,我提倡难度阅读。
儿童文学本就是儿童的精神世界,儿童文学创作是对这一世界的构建。构建需要符合孩子的规程,这种规程约定俗成,在不同年代的童年之间传递,那就是,用成长中的快乐化解烦恼,把成长中的烦恼转变为快乐;让向往美好、寻求光明成为一种能力,并培蓄这种能力,使之强健;长大后,用这样的能力去化解人生的挫折、甚至苦难。这也正是儿童文学作家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