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创新开拓与学科体系建设

2021-06-28 20:46肖汉
中国图书评论 2021年6期
关键词:科幻

肖汉

【关键词】科幻盘点  2020年  创新探索

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远程办公、线上教学、云聚会等曾经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描述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生活之中。居家不聚集的防疫号召给予人们更多的阅读与思考时间,面对纷繁复杂的疫情形势与数据变化所带来的焦虑,科幻阅读成为缓解情绪的重要渠道之一。

于作者而言,面对科幻入侵现实的情况,对未来的设计与反思则会加入更多内容,更多作者意识到科幻不是纯粹的预言或无情的批判,而是全球文明高速发展下与之相匹配的一种文化思辨模式,其可见的载体是想象力构建的疏离与认知场域,再将人类可触碰的现实置于其中。现实情况纵横交错,这一年度科幻图书也以兼容并包的态度,在各分支领域探索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科幻全行业受疫情影响在2020年前半年有一定幅度的缩减,但在疫情控制稳定的后半年有所回升。2020年上半年科幻阅读市场总规模约12.5亿元,同比下降9.4%,上半年科幻图书总码洋约为6.8亿元,同比下降30%左右,同期整体新书出版种数同比降幅达28%。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总值回跌,但电子阅读与有声阅读在上半年的占比有所提升,约占35%,余下65%的主要占比仍由纸质阅读贡献。2020年下半年,科幻阅读市值同比持平。2020年度新出版科幻图书共约320种:其中新出科幻图书占比约46%,再版图书占比约54%;本土原创图书占比约41%,翻译引进图书占比约59%。[1]

在篇幅结构上,单行本图书占比约五成,合集占比约三成,系列丛书占比约两成。在科幻图书市场,头部效应仍存,知名作品与畅销小说的带动作用明显。受疫情影响,线下图书实体销售模式受阻,但网络销售渠道上涨。此外,疫情期间少儿读物热销,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少儿科幻作品的出版发行。

纵观全年,疫情的暴发使读者急于寻找关于人类与瘟疫抗衡的科幻作品进行阅读,但就创作而言,全球疫情严峻态势仍存,科幻作家的相关创作还需时日。而近年来热门书写题材如太空冒险、人机关系、虚拟现实、外星生命等方面仍有新作涌现。

2020年度科幻图书的关键词为“创新开拓”与“体系建设”,其体现在主流科幻良性发展的同时,注重学科理论体系的建设;在吸收国外科幻长处时,注重本土话语的确立;在阅读市场头部效应氛围下,注重挖掘青年作者优秀作品的价值;在纸质阅读的主体位置旁,注重电子阅读、有声阅读和非文字形式科幻图书的印行;在少儿科幻异军突起时,注重不同年龄段的基础语文教育和想象力培养。在年度代表性作品中,这些特征展现得更为明显。

一、主流科幻的扩容与变奏

2020年度的科幻阅读市场尤其是纸质阅读市场,仍然存在头部引导的现象,这一方面说明知名作者与重要作品得到广大读者认可并持续产生影响力,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当前中国科幻创作仍需推陈出新,让更多带有本土鲜明特色的新作家、新作品呈于读者面前,因此这一年度科幻图书在该方面有所尝试。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本土出版的主流译介科幻图书以文字性作品尤其以长篇小说为主,2020年度的译介中,对破除唯长篇论、唯小说论还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为提升青年科幻作者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近年来以丛书推广新人佳作较为常见,这一形式既能集中推荐多位作家的代表性作品,又给予读者根据自身偏好选择阅读的权利。2020年度影响力较大的系列丛书是由杨庆祥主编的“青·科幻”第二辑(作家出版社)。早在2018年4月,杨庆祥就主编了“青·科幻”第一辑,旨在收录活跃于科幻界的青年作家代表作,展现中国青年科幻作者的眼界与文字爆发力,系列丛书第一辑收录了“更新代”群落中张冉、江波、陈楸帆、宝树、飞氘、夏茄六位作家的作品,一人一册获得了销量与口碑的双赢。

2020年度的第二辑仍延续一人一册的形式,收录了近年创作更为活跃的六位作家的代表作品,分别是《湿润的金属》(阿缺)、《猞猁学派》(双翅目)、《海鲜饭店》(王侃瑜)、《分泌》(彭思萌)、《流光之翼》(刘洋)和《异变》(汪彦中)。在杨庆祥看来,中国科幻想要保持“黄金时代”的发展势头,必须推陈出新,同时避免经典化的迷信。与此同时,当前科幻形势对青年作家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进行题材、主题、构想上的创新,如何摆脱因“点子”带来的焦虑与困惑。要想达成上述目标,需要青年作者综合考虑自身创作语言和科技、时代之间的复杂关系,兼顾全球化与价值观凸显,为中国科幻良性发展助力。

“青·科幻”第二辑在此语境下进行了改良创新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第二辑收录的作家作品题材多样、风格迥异,展示出多维度的创作特征。六位作家通过自己的方式实现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破壁,通过或古典或现代的创作手法来表达对科学技术和未来社会生活的态度,人机关系、后人类文明、宇宙物理等热门话题都在颇具活力的文字中演绎出了新的可能。

《湿润的金属》收录了阿缺近年创作的18篇中短篇小说,以“机器人系列”为主体,兼收《再见哆啦A梦》《收割童年》等涉及时光穿梭、生物异化题材的故事。阿缺笔下的机器人摆脱了冰冷的对立形象,通过温情的叙述和日常小事给读者描绘一个人机和谐共处的美好未来,而幽默活泼的语言也成为阿缺科幻小说极具辨识度的标签。

《猞猁学派》收录了双翅目的10余篇作品,其中包括同名篇目《猞猁学派》和《我们必须徒步穿越太阳系》《我的家人和其他进化中的动物们》等重要作品,双翅目擅长将自己的专业背景融合进多样的语言技法之中,作品读来拥有奇特的疏離感,但内核所反映的问题则是作者对技术、人类与社会三位一体的思考。

《海鲜饭店》实际上是王侃瑜第二本中短篇小说集,在收录早期代表作之外,还收录了《海鲜饭店》《链幕》《失乐园》等新作,王侃瑜的作品出彩之处并不在繁复的技术细节,而是对于个体情绪的极致关注,展现在宏大却冰冷的技术变革背后存留的人文温情,在王侃瑜处,科幻应该是关于“人”的创造。

《分泌》是彭思萌的首部中短篇小说集,收录有《野兽搏击》《灰海》《缓缓失色》等作品。彭思萌是一个纯粹的幻想者,她的文字穿行于这个纷杂世界的角落与缝隙之中,用感性的笔触去感知与反思这个时代中人们在面对压力时的迷茫与焦虑,并通过科幻的方式进行排解。

《流光之翼》依然展现了刘洋科幻创作的高水准,严谨的设定与技术细节在有力的语言和精妙的架构上画龙点睛。选集像一次形式上的融合,既有中篇,也有微小说;既有写实主义语言,也有古白话叙事;既有当代生活的科幻演绎,也有古典背景的“故事新編”,刘洋闪光的故事在选集中碰撞出奇妙的化学反应。

《异变》收录汪彦中的11篇小说,在20世纪80年代悬疑惊悚科幻受到各界抨击后的近40年,汪彦中用自己的作品将这一风格正名,作品集中展现个体与技术背景或他人的冲突交锋,在抽丝剥茧后强调科幻语境下对人困顿状态的关注,选集中《症候》《伶盗龙复活计划》《同温层食堂》都是值得一读的佳作。

在系列丛书外,2020年度的科幻小说单行本在面临极大挑战的情况下,力求通过本土化特征介入的形式去进行销量与影响的扩大。受疫情影响,2020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首次出现负增长,科幻图书也受此影响,平均单册图书总码洋降幅达到37.5%。[2]相较于“开源”,主体为长篇小说的科幻图书在此情形中面临销路不畅与题材审美疲劳的双重困境。在此形势下,为避免科幻创作与审美模式的僵化,这一年度的科幻作者依旧注重将本土元素融于科幻,去营造更符合读者期待的科幻世界观。

宝树与阿缺合著的《七国银河:镐京魅影》(人民文学出版社)颇具野心,作者想通过对春秋战国历史背景的跨时空运用,打造一部如“基地”般宏大的太空歌剧。小说的设定和叙事使用了两种不同的策略,前者是读者熟悉的历史架空注入科幻色彩,后者延续了历史故事与青少年冒险故事的叙述方法。小说架构宏大,场景描绘也是两位作者所擅长的领域,故事的阅读体验良好。

“归来者”作家七月在2020年度再度发力,出版了作品《白银尽头》(新星出版社)。这是一个人类与外星人接触的故事,字里行间可以见到七月对阿瑟·克拉克《童年的终结》与特德·姜《你一生的故事》的致敬,但同时这也是一个属于中国的故事,近未来的成都为主人公抽丝剥茧破解真相提供了熟悉的地理区域与文化场域,达成了反乌托邦的思考。

E伯爵的《重庆迷城:雾中诡事》(重庆出版社)将故事的发生落地自带传奇色彩的山城,通过晚清的历史背景设定,加入未知病毒与机械朋克元素,让小说穿行于真实与虚幻之间,增强了可读性。以上三部长篇作品中的本土化特征是显性注入,通过拟换经验、架空历史、落地城市等方式进行。2020年度还有一些作品的本土化特征是隐性表达。

吴楚的《幸福的尤刚》(作家出版社)结合近年来热议的基因话题,在虚构的本土乡村背景中展现了一场先进科技与伦理观念的冲突,作者将社会热点话题放入作品中形成观念集群,希望以点带面地讨论未来技术与人性的冲突。邓思渊的《触摸星辰》(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出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科幻图书的一次创新尝试,图书市场现阶段可以包容网络文学风格的科幻作品进驻,曾存在于游戏与其他幻想类型领域的“修仙”概念在这本小说中得到了合理转换,成为描写星际战争、构建太空史诗的一种方式。

由此可见,无论显性抑或隐性,这一年度长篇科幻的创作在力求新变,本土化特征在可见设定与深层价值观方面展现。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现阶段这种特征融合稍显模式化与割裂,本土化特征的展现不单单是元素罗列和拟表达价值观的集成,而应该是对既有文化的再认知,科幻的思辨功能完全可以避免为本土而本土的“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在译介图书方面,2020年度仍可见一些变化。21世纪初,科幻世界杂志社陆续出版“世界科幻大师”丛书,此后,长篇科幻小说的翻译引进成为主流,所选作者也基本上是在科幻发展史不同阶段的重要作家。2020年度的译介科幻图书展示出了更高的包容度与维度,非长篇创作形式的科幻作家逐渐被更多中国读者所熟悉,漫画等形式的科幻图书也得以引进。

2020年度美国科幻大师罗伯特·谢克里的小说集《世界杂货店》(新星出版社,孙维梓、罗妍莉、胡绍晏译)中译本问世,共选取26篇谢克里经典短篇科幻,给读者带来神奇的幻想体验。相较于“三巨头”的声望,罗伯特·谢克里是“黄金时代”以精妙短篇见长的科幻大师,他的科幻小说想象精妙,文风幽默,被誉为“一张通往奇异想象世界的车票”。谢克里一生写就了400多篇小说,在科幻界与主流文学界都得到了高度认可,他以想象力窥探美国现代化以来的建设改变,其通过科幻进行讽刺写实的方法被誉为马克·吐温与欧·亨利风格的继承者。《世界杂货店》2009年在美国结集成册,10多年后才正式与中国读者见面,其中的每一篇都是谢克里的经典之作。在长篇译介外,读者又有了新的阅读选择。

2020年年初,后浪集团联合湖南美术出版社推出了法国著名漫画家恩基·比拉编绘的科幻漫画作品《动物帝国》(王秀慧译),这是其“地球震怒三部曲”的第一部。漫画隶属末日废土题材,讲述因为磁场错乱生灵涂炭,地球上的生物为求自保进化出各种特殊能力,甚至出现了人和动物的“嫁接”。漫画风格沉郁,展现出强烈的批判警醒意识。

同年10月,后浪集团再次联合湖南美术出版社推出了法国漫画家斯特凡纳·勒瓦卢瓦编绘的科幻作品《克隆达·芬奇》(叶蔚林译)。漫画描绘了一万多年后人类遭遇外星人入侵,人们在达·芬奇的画作中提取指纹并用克隆技术复活出达·芬奇2号,以期依靠他的智慧击退侵略的外星人。这部情节简单篇幅不长的漫画却耗费了勒瓦卢瓦两年的时间,尽管勒瓦卢瓦已有丰富的好莱坞科幻片艺术设计经验,但在创作这部纪念达·芬奇逝世500周年的作品时,勒瓦卢瓦面对卢浮宫提供的6000余页手稿和原作时还是一丝不苟。

可以看到,2020年度译介作品同样展现包容与突围,长篇的审美疲态可以通过引进不同风格作家的作品解决,而主图副文的科幻漫画则预示着未来引进和本土原创的一个可行的新方向。

二、理论基础的成型与发展

伴随中国科普作协科幻专委会的成立与中国科幻学会的筹备,科幻创评体系在不断增加的作品与读者数量基础上陆续成型。近年来,业界一直呼吁建立中国的科幻学科理论体系,越来越多的作者、研究者意识到本土科幻理论的奠基与发展不是单纯文学批评的内容堆叠,而是在基础教育、专业研究、阶段性总结与发展史梳理等方面综合的基础上,交织形成的动态网络。2020年部分科幻图书在上述方面已经展露出中国科幻理论体系建设的初步形态,为后续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2020年度相关图书的一个亮点在于《中国科幻发展年鉴2020》(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吴岩、陈玲主编)的出版发行。该年鉴由中国科幻研究中心联合深圳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会同众多科幻从业者共同完成,旨在多渠道、全方位地分析上一年度中国科幻的发展情况。年鉴的出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科幻蓬勃发展的态势,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读:其一是科幻业内已经有足够的产业实绩、从业人员和重要事件可以支撑起年鉴的巨大体量;其二是业内已有从业者达成共识应该对当前科幻发展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回顾。

2020年度年鉴由四个专章和一个附录构成。第一章是综述,对2019年中国科幻长、中、短篇小说创作、翻译引进与外译出版、主题论文与年度会议和科幻文化这八个方面的情况进行了以点带面的概览;第二章是产业报告,主要集中讨论阅读市场、电影与网剧、电子游戏与周边衍生这四个方面的年度数据与走向趋势;第三章是专论,就2019年热点科幻事件如《流浪地球》上映、《科幻世界》杂志40周年、港深双年展等进行深入讨论;第四章则是资料汇编,罗列了年度科幻电影和原创科幻故事梗概;而最后的附录则放入了年度科幻活动大事记和年度科幻图书全目。总体上看,《中国科幻发展年鉴2020》信息收录全面,所论内容详略安排得当,可以为此后的年鉴编写提供形式与内容上的参照。

近年来,各地中小学语文考试中屡次出现科幻相关的题目,科幻文学阅读与想象力培养已然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重点关注的内容,但囿于师资力量科幻储备不足、专业教材匮乏等原因,基础教育界亟待专业科幻教育图书介入。2020年3月,由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吴岩牵头,在对教育部颁布的教材编写大纲和国家教育政策进行反复研究和推敲后,经由多位一线教师、教育专家和科幻作家全力编写,出版了《科学幻想:青少年想象力与科学创新培养教程》(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缓解科幻基础教育的燃眉之急。

这套丛书主体由《科学幻想:初阶》(吴岩)、《科学幻想:中阶》(刘洋)和《科学幻想:高阶》(韩松)三本教材构成,分别对标小学、初中、高中的语文课标要求,目前已出版前两本。此外,教材还有一本配套教师用书《科幻应该这样教》(姜佑怡、姜振宇著),从丰富的一线科幻教育经验和案例入手,给中小学教师提供科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参考。教材同时还配套一本《未来是怎样的——15位世界科幻名家的写作示范课》([意]弗朗西斯科·沃尔索编著,夏明明译),对标科幻作文写作,书中所选作品涵盖科幻文学常见的主题与题材,展现世界范围内名家名作的写作技巧与写作理念,这是在科幻教材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科幻习作领域进行的补充。

本套教材及配套书籍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结合当前语文教育的热点议题,在充分把握对应年龄层次学生接受度的基础上,在细致研判教师对课文熟悉度的条件下,以引导认知的方式,以高维思辨的角度探索了未来中国基础语文教育中科幻教育的模式。这套教材的积极意义在于强调了想象力在青少年基础教育阶段作为关键素质的重要性,并以此引导学生此后努力去探索社会与科技前沿。而对于科幻学科理论体系建设而言,这些接受想象力教育的年轻人,可能也将在环境氛围的影响下,在未来产出立足本土、贴近前沿、关注社会的科幻作品。从该角度而言,《科学幻想:青少年想象力与科学创新培养教程》的出版是给破除应试教育交出的一份答卷,让想象的魅力更早绽放,也让更多的学生从科幻中获得学习的乐趣。

在学科体系建设中,专业的学术研究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2020年度的学术研究图书中既有知名学者对既往科幻批评理论的更新和重审,也有新锐青年学者对本土科幻理论的探索。《中国科幻文学沉思录》(吴岩著,接力出版社)是科幻学者吴岩对以往40年间科幻文学研究重要论文的集结,此次集结并非篇章的重复堆砌,很多內容是吴岩根据国内外科幻研究动态前沿做出了相应的调整,著作整体看来仍具有科幻理论的先锋意义。

书籍主体部分由四章构成,分别对应科幻理论研究、中西科幻史研究、作家作品研究和科幻赋能研究,四个章节综合交叉,共同勾勒出世界科幻与中国科幻发展的时代形态与美学意义,展现了作者在科幻文学研究领域的多年深耕与理论建树。尤其在第四章科幻赋能研究中,吴岩将近年科研与执教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对科幻在想象力培养、基础教育与新文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建构。诚如作者在附录文章《我的学术生涯》中所言,这部作品更像是吴岩科研心路历程的总结,从“新时期”一路走来的40年中,所见证中国科幻发展的点点滴滴,所历经的科研、招生、从教、从业过程,都在作者自己的生活与中国科幻发展路径上刻下深深烙印。

《中国语境下科幻文学的文体建构》(杨琼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是2020年度一部重要的青年批评家理论作品,其突出特点是找准中国语境这一切入点,通过翔实的文献材料与合理的学科方法论,试图在理论研究领域回答何谓中国科幻的中国性这一命题。在作者看来,中国科幻文学历经百年磨洗,已经由小众转向主流,并产生了足够的国内外影响,而中国科幻独特的文体传统和诗学特征则不应该是一个固定的内容,应该视为历史过程加以考量,而科幻边界的开放性则赋予了话语体系、表现形式和思想特质的多元化。该部作品共分六章,使用类型学与文体学的方法,跨越中外、跨越不同科幻发展历史时期,通过文本细读串珠重要作家作品,在完善定义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案例,以期得出当前科幻新变的意义。

学科理论体系建设的基础是对科幻发展史的全面梳理与对各时期作家作品的全面把握,中国科幻发展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但在每个较为独立的发展阶段,仍有很多基础性问题尚未厘清。鉴于此,部分学者开始编撰中国科幻文学大系,2020年度出版的是中国科幻史的开端——《中国科幻文学大系·晚清卷》(李广益主编,贾立元点校,重庆大学出版社)。

此书系内含5卷,其中创作三集,编译两集。创作三集共收录《月球殖民地小说》《新野叟曝言》《冰山雪海》《电世界》《女娲石》5部本土小说;编译两集共收录《蝴蝶书生漫游记》《星球游行记》《回头看纪略》《梦游二十一世纪》《幻想翼》《世界末日记》《八十万年后之世界》7部译介小说。这12部小说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晚清科幻在译介方面的审美倾向,同时也反映了彼时本土科幻创作中高水准作品的面貌,全本选择与悉心点校,不仅节省了读者与研究者“寻宝故纸堆”的时间,还对原作中的错漏进行更正,为此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较为坚实的基础。

三、少儿科幻的提升与侧重

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科幻就与儿童文学形成了紧密纠缠的特殊形态,在彼时的文化背景与时代要求下达成了新中国早期青少年阅读扩容与科普教育的目标。当前,少儿科幻发展异军突起,相较于主流科幻,在销量与总码洋甚至形成反超,形成一种归附般百花齐放的景象。当然,现阶段少儿科幻承载了更多新价值与新意义,纯粹的知识普及已不再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取而代之的是对青少年视野的开拓、想象力的培养与正确价值观的塑造。在此基础上,近年的少儿科幻更注重与中国儿童成长路径的契合,使故事表达在本土化特征外更利于阅读理解,同时也传递温暖的家国情怀。

2020年度的少儿科幻同样注重通过系列丛书的方式给青少年读者带去更多的选择,同时在篇目的选择上也更注重精选知名作家兼具儿童本位的作品,并且还关注阅读后的思维整理与知识总结。

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了“科学家带你读科幻”丛书,该丛书共8卷,邀请刘慈欣为顾问,由吴岩、尹传红、顾备等科幻专业人士主编,优中选优,摘取叶永烈、刘慈欣、王晋康等著名科幻作家的经典作品,同时辅以科学家与科研人员解读小说中的科学奥秘。8本分卷几乎涵盖了近年儿童科幻领域热门的题材,如宇宙旅行、与外星人交流、时间旅行、虚拟现实等都可以在书中找到对应作品,极大地激发了小读者的阅读兴趣与想象力。该套丛书的出版可以视作在科幻方兴未艾的发展热潮下,以少儿出版核心机构为阵地,职业作家、科幻从业者与科研人员之间的一次大联动,现象表明当前中国少儿科幻的关注度正在不断提高,相关资金与人员投入力度不断增加,其背后的未来指向是青少年进行早期科幻阅读与科学想象力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时代意义。

2020年度少儿科幻单行本中有一部特殊的作品《中国轨道号》(吴岩著,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这是科幻学者、教育者吴岩多年后重拾科幻创作,以成长经历与生活经验为参照,历时三年磨洗写就的科幻佳作。故事描述了军队大院的少年们与其父母两代人为实现中国航天梦想所做的拼搏与努力。小说在真实存在的时间与城市中展开想象,完善的历史与生活细节裹挟蓬勃的想象力,让故事展现出神奇的活力。无论是丰富细腻的人物刻画、逼真生动的年代素材,还是历久弥新的北京文化与温暖的时代记忆,这部小说的完善与全面程度都远远超出了少儿科普科幻的范畴,认为这部作品是纯粹的核心科幻与儿童文学,甚至认为是航天文学、教育文学、乡土文学等类型,都不为过。作者在《后记》中称该作品是一部假想的自传,是圆梦般对过往的重温与对人和物的怀念,这部作品的核心主旨可以用“民族精神,家国情怀”这八个字总结。

吴岩的创作文风可以视作对郑文光、童恩正、萧建亨、叶永烈等人的继承,但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首先将其归入儿童文学,再归入科幻文学。得益于作者近年所做的青少年科幻教育推广工作,一线实践经验所提供的反馈让作者得以总结出优秀的少儿科幻标准,评价与推荐体系之类都属于外部因素,其核心是需要作者的真诚。毫无疑问,《中国轨道号》是一部极其真诚的作品。包括该作品在内,2020年度少儿科幻长篇创作的数量已达56部[3],其中不乏尝试进行创新性写作的作品。

《寻找飞行国》(张军著,科学普及出版社)讲述了一群少年探秘师根据古书记载和历史线索,去探寻奇肱国的冒险故事。在此过程中,少年们克服重重困难并与黑暗科学家周旋,展现出强烈的正义感与团结协作的冒险精神。故事以解谜为主线串联起极具特色的地理风貌和人文风情,将时空穿梭、宇航技术等热门科幻设定为内容,通过亲切活泼的文字呈现在小读者眼前。

小说采用游历探险模式展开叙事,兼有倒叙、插叙等技法,将不同性格、不同特长的主人公形象以团队的形式聚集在一起,又不脱离最终的探秘目标,在明晰的主线下生发出诸多引人入胜的情节。故事在培养小读者想象力外,还通过巧妙的嵌套手法进行本土文化传播,同时也润物无声地做到了对历史知识与科学知识的普及。想象中的先进科技与丝绸之路的细腻景致相互交织,生发出别样的陌生化美感,对历史细节的再现、对文物宝藏的描绘,甚至是对一种地方美食的刻画,都可以感受到作者落笔时肩负的使命感。对“飞行”的向往贯穿民族想象的全程,公输班等先辈的匠人精神转换为中国少年的正义勇敢,在科学幻想的加持下,描绘出了别样的天地。

《海神的宫殿》(马传思著,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讲述了妹妹田小葵在台风后的海边被未知生物蜇伤因而性情大变,为了寻求救治方法,哥哥田小羽带着妹妹去往灯塔下寻找宋爷爷,却没想到宋爷爷负责的隐蔽研究小组正在追查这种陌生生物,于是兄妹俩与宋爷爷一道出海下潜,历经各种奇遇后,最终目睹了深海的生命文明形态,而一段更加恢宏的故事也就此展开。

故事的科幻核心设定是海底世界光怪陆离的奇景與海洋智慧生命的成型,在此基础上,航海知识、海洋生物、深潜工具等小读者十分感兴趣的科学元素串珠其中,在想象力的渲染下,共同描绘出一幅绚烂的海底世界图景。小说以独特的节奏架构和行文风格为小读者呈现出一隅极具本土特色的“亚特兰蒂斯”,故事兼顾致敬与创新,海洋漫游的情节推进彰显着凡尔纳式科幻的古典美感,科学家带领少年游历的模式又彰显着新中国成立初期儿童科幻的温情,而对探索方式、先进技术以及海底生命构成的创造性描写,则又将故事拉至观想的未来。小说通过“太岁”这一概念聚合度极高的符号来命名未知海洋生物,既是对后文海洋生命文明的影射,又是对本土文化的一次再演绎。

《无边量子号:惊变》(江波著,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是系列作品的第二部,故事承接《无边量子号:启航》的情节,讲述主人公李子牧和伙伴们在探寻“第二地球”的航程中,遭到了其他星球智慧生命的阻挠与偷袭,其背后的真相似乎与几百年前占领地球的人工智能系统有关,关键时刻李子牧承担重要职能,带领飞船冲破阻碍继续航行。

系列小说试图以太空歌剧的形式构筑一群少年的成长路径,宇宙风貌与宇航知识成为小说中重要的科幻元素,加之作者先前的硬科幻创作经验,故事中的诸多科学阐释丰富且细腻。在宇航背景外,小说以当下流行的人工智能题材构筑起一个更为宏大的人机斗争背景,这也是作者此前科幻创作所擅长的内容。故事用充满童心的语言构筑庞大的世界观,宇宙壮美景致的描写和快节奏的情节相得益彰。小说中仍有对本土传统文化的科幻阐释,例如,舰队命名与建制灵感源于八卦,并将八卦与二进制代码进行比较,贯通古今的同时也有助于读者理解。太空漫游与人机斗争作为科幻书写的常驻题材,将在《无边量子号》系列中迎来一个适合少年儿童审美与价值观的版本。

综合而言,2020年中国科幻图书市场在近5年的爆发式增长后,虽然在出版与销量等方面保持了稳步推进的势头,但在题材挖掘、新人新作等方面呈现出些许短板与疲态,同时,通过多方面、全方位图书构建学科理论体系,仍任重道远。此外,少儿科幻在良好的创作与销售形势下如何攻坚克难保持高质量,仍需不断探索。在未来,全球新冠疫情所带来的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势必给科幻的创作、接受与批评带来新变,我国优秀的抗疫举措让多方面成果与数据都立于世界前列,属于文化形态一隅的科幻能為这一现状进行怎样的书写和描绘,能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怎样的构建和警示,都是未来可以重点关注的内容。人们常言从2020年开始中国科幻将迎来“黄金时代”,结合科幻发展的历史经验,我们是否可以在当前热烈的科幻语境中保持清醒,避免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欧美科幻审美疲态,抑或在更多创新性写作的加持下,主动以开放并包的姿态进入独属中国科幻的“新浪潮”时期。以上都是中国科幻在2021年及以后的创作发行中可以去不断思考和探索的内容,我们也相信中国科幻携本土化特征行于世界前列指日可待。

注释

[1]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幻研究中心,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2020中国科幻产业报告[EB/OL].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1102/c404079-319

14463. html.2020-11-02.

[2]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20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EB/OL].http://www.cpin.com.cn/h-nd-606.html.2021-01-07.

[3]数据源于笔者参与第二届少儿科幻星云奖相关工作所做统计。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 陈琰娇)

猜你喜欢
科幻
Burst Your Bubble
打造一场科幻嘉年华!2021ChinaJoy同期增设“Sci-FiCON科幻主题展”
月背神秘的巨型容器
发现不明生物
“青少年科技博览杯”科幻画选登
未来科幻城
“青少年科技博览”科幻画选登
《球状闪电》:科幻大神刘慈欣又一力作
大宝小神探·神秘科幻城堡
乘一艘驶向科幻世界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