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多证融合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021-06-28 01:06李蓉
职业教育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等级证书职业技能证书

李蓉

摘要:1+X证书制度为高职人才培养设立了目标、提供了标准。为了有效推进“1”和“X”的有效衔接,以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借助OBE能力分析框架,用可测量和可评价的学生学习成果取代传统的难以操作的目标,针对软件技术专业开设不同专业方向的实际情况,采用“多证融合”的设计思路,将“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大数据应用技术(Java)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实现不同专业方向紧密对接不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落实1+X证书制度,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多方向和持续性发展提供支持,满足区域行业、企业等多元主体需求。

关键词:1+X证书;多证融合;课程体系;成果导向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2-5727(2021)05-0028-06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提出要“推进资历框架建设,探索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为深入落实“职教20条”,强化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制定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已启动4批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X证书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职业教育学业证书制度的迭代升级,是对职业资格证书的突破[1],反映出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对我国职业教育培训乃至整个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转型的不断升级,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吻合度、前瞻性上还存在一定差距。为了更好地解决产与教的有效衔接和融合发展问题,各高职院校不断推进1+X证书制度,将其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师资建设等紧密结合,不断改革创新,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

软件技术专业以培养对接信息技术产业需求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面对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在IT产业转型升级和实施1+X证书制度背景下,急需专业结合实际,紧扣新时期软件技术技能人才的特征和属性,依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将专业建设与证书教育相结合。为此,本文以目前发布的《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大数据应用技术(Java)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为依据,采用成果导向(Outcome Based Education,简称OBE)理念,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多证融合”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课证融通”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实现能力本位和产业链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一、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解读

就目前发布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结合专业实际,在人才培养方案顶层设计时,以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首选对接“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大数据应用技术(Java)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多方向和持续性发展提供支持。“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充分考虑Web前端开发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以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知识水平为主要框架结构,反映出Web前端开发从业人员对每项技能应达到的水准。(见表1)

“大数据应用技术(Java)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主要面向信息技术领域, 反映了现阶段大数据行业的水平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具体要求如表2所示。

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路径

(一)多证交叉,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鉴于教育部颁发的专业教学标准中明确规定软件技术专业的“职业范围”,尽可能地拓宽学生就业面,专业开设了“Web前端开发方向”和“Java开发方向”,每位学生可选择其中一个方向进行学习。其中,“Web前端开发方向”要求对接“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中级标准,并延伸包含部分高级标准内容;“Java开发方向”要求对接“大数据应用技术(Java)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中级标准,专业方向与证书对接情况如图1所示。对接后的专业方向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证书能力要求密切相关,保证每位学生通过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具备获取证书的基础。当然,每位学生也可以考取非所选专业方向对接的证书,或者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考取非本专业的其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学生获取“X”证书提供实现路径。

通过采用“多证交叉”的设计思路,让不同专业方向紧密对接不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落实1+X证书制度,有利于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能力分析框架下“多证融合”课程体系的构建

专业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不可或缺的载体和关键性建设内容。本着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具有同等地位的理念,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借助OBE能力分析框架,将不同等级证书的标准与不同阶段学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相融合,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完善课程教学内容,调整课程开设顺序,重构“1”和“X”深度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科学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1.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是整个课程体系设计的前提。为保证培养目标的科学性,广泛开展行业企业调研、毕业生跟踪调研和在校生学情调研,了解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及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意见;加强院校交流和研讨,理解1+X证书政策精神;成立由行业企业专家、教科研人员、一线教师和学生(毕业生)代表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召开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共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专业培养目标编制可评价、可操作的专业核心能力和能力指标,如表3所示。

2.对接证书标准,梳理专业技能目标

确定专业技能目标是课程体系设计的基础,也是高职人才培养改革的薄弱环节,1+X证书制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推出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了指引。借助OBE理念,将1+X证书要求的知识、技能转换为学生参加系列教学活动后可以表现出的某种形式,形成可测量的学习成果目标,并帮助开展学生评价。根据“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出的技能要求和知识要求,归纳整理出Web前端开发方向的专业技能目标,如表4所示[2]。

同理,根据“大数据应用技术(Java)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提出的技能要求和知识要求,归纳整理出Java开发方向的专业技能目标,如表5所示。

3.建立课程矩阵,生成课程及知识内容

根据技能目标选择课程及其内容是设计过程的核心,也是实施专业课程教學的依据。从众多知识中选出专业课程知识的过程,就是根据培养目标将筛选出的知识点与技能点按照教学需要组织起来构成一门门课程的过程。为保证课程教学过程与证书培训过程同步统筹,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先针对每一个专业方向,以达成培养目标为前提,参照由1+X证书梳理出的技能目标,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的技能要求和知识要求进行分析、拆解、序化,筛选出构成课程体系的内容;再按课程需要将各个知识点和技能点具体分解在不同的课程中,将技能考核要求纳入各门课程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及素质目标,得到课程及具体教学内容。将确定的技能目标和选定课程按表6的形式罗列出来,可得到“技能目标—专业课程”二维矩阵。课程内容生成过程应最大限度地减少课程间的冗余、碎片和缺口问题,注重课程间的纵向衔接性和横向关联度,保证人才培养规格的深度和广度要求。

4.构建“核心能力—专业课程”关系分析框架

构建关系分析框架是课程体系设计的关键。生成课程与内容后,通过构建“核心能力—专业课程”关系分析框架,把专业核心能力指标分解到具体课程中去,确保培养目标落到实处。软件技术专业反映“目标—课程”关系的能力培养分析框架,如表7所示。

考虑到不同等级技能证书对专业知识的认知程度和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要求不同,专业核心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反复训练、螺旋递进的过程,将能力指标分为引进(Introduced)、加强(Reinforced)、应用(Applied)、评价(Evaluated)等4个从低到高的递进层次[3],分别用I、R、A、E表示。表7中的课程与能力指标交叉位置标识了专业核心能力要求的层次,不仅明确了每门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须达到的专业能力标准,而且反映出每一项能力指标的完整培养过程,清楚地知道每一项能力指标首先由哪些课程来培养,又在哪些课程中得到加强或应用,最后在哪些课程中得到评价和创新,表现出很好的可测量性和可操作性。

5.依据能力分析框架制定课程标准

通过能力分析框架将专业能力指标分解落实到各门专业课程中,依据分解到课程中的能力指标和须达到的层次要求确定出课程的教学目标,同时考虑企业用人需求,结合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以融合“X”证书生成的课程内容编制专业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成果。以“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为例。课程学习成果覆盖了“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的WLO7技能目标和“大数据应用技术(Java)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的JLO13、JLO14、JLO15、JLO17技能目标,实现了1+X证书的能力标准和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相呼应。此外,课程标准还给出每个培养层次具有可操作性的成果评定标准,依据制定的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可以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做到培教一致、考评同步、课证融合,消除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之间的区隔,实现学历教育与“X”证书培训一体化。

6.课证融通,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重构后的专业课程体系分为通识基础课、通识拓展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和专业选修课五个部分,如图2所示。

通识基础课和通识拓展课主要培养学生基础素养。专业必修课覆盖了Web前端开发和大数据应用技术(Java)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的初级标准要求,学生学完前四个学期的课程后可以考取Web前端开发或大数据应用技术(Java)的初级证书。专业限选课主要是方向课程,课程设置覆盖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的中级标准要求,学生学习完第三至第五学期的限选课程后可以分别考取Web前端开发或大数据应用技术(Java)的中级证书。专业选修课是实施学分制人才培养的重要体现,对于必修课与限选课中未能涵盖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开设选修课加以补充,拓展职业领域和职业能力。另外,还专门开设1+X证书课程(32学时),用来对学生进行集中式项目化实训和考前培训,完成技能的二次提升。最后,通过顶岗实习、企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实践实习中去,将学校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了解项目实际开发流程,寻求兴趣与能力的平衡点,实现个人持续发展。重构后的课程体系作为专业育人基础,有效对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体现出科学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可充分发挥专业人才培养指南针的作用。

三、深化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X证书制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鼓励学生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多获得几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更在于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综合能力,拓宽就业渠道,契合当下社会需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融合过程中对软件行业产生的影响,认清当前软件行业岗位需求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变化,以培养“知技创融合”的软件技术人才为着眼点,不断深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在不同层次的教学和各培养环节中,选择与课程教学目标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开展与教学要求相匹配的成果评价,推动从“教”到“学”的转变[4],促进“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符合度、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过程的符合度、人才培养结果与培养目标的符合度”的有效达成,拓宽复合型软件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通道。

1+X證书制度以社会需要为导向,有力促进职业院校与产业需求的整合。根据“Web前端开发”和“大数据应用技术(Java)”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基于成果导向思维,运用能力分析框架,逆向重构课程、生成课程内容、改进课程目标,建立起培养目标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将不同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课程中,为学生提供真正优质的适应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将课程目标和要求有效落实到教学过程中,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前瞻性,增强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吻合度,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

参考文献:

[1]马铮,龚福明.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课程体系重构探析——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9(4):51-57,68.

[2]郑根让,史志强,何成,等.1+X证书制度下以书证融通重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以WEB前端开发证书与软件技术专业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20(1):12-17.

[3]巩建闽,萧蓓蕾,董文娜.课程矩阵:一个课程体系设计分析框架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6):178-184.

[4]刘炜杰.1+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研究[J].职教论坛,2019(7):.47-53.

(责任编辑:杨在良)

Construction of Software Technology Curriculum System of Multi Certificate Integration Specialty under the 1+X Certificate System

LI Rong

(Guangdong AIB Polytechnic, Guangzhou Guangdong 510107, China)

Abstract:1+X certificate system sets goals and provides standards for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training.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1" and "X", with the help of OBE ability analysis framework, the traditional goal which is difficult to operate can be replaced by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compound technical talents with measurable and evaluable student learning achievement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different directions of software technology specialty, the "multi certificate integration" design idea is adopted, and the "web front-end development vocational skill level certificate" and "big data application technology (Java) vocational skill level certificate"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curriculum system to realize the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different specialty directions and vocational skill level certificat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1+X certificate system is 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of compound technical talents, providing support for the multi-directional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vocational ability and meeting the needs of regional industries, enterprises and other multiple subjects.

Key words: 1+X certificate; multi certificate integration; curriculum system; result orientation

猜你喜欢
等级证书职业技能证书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少就是多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物流管理、老年照护等成首批证书培训试点
两面夹击 让恶意证书无处遁形
假证
关于举办“太阳能利用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