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铜材行业“走出去”的现状、挑战及路径选择

2021-06-28 01:19张伟
对外经贸实务 2021年6期
关键词:并购走出去挑战

张伟

摘 要:铜材行业“走出去”能够缓解国内铜材资源紧缺压力,提高铜企业国际竞争力。但是当前,中国铜材行业“走出去”面临铜材投资国别与投资项目集中、铜材企业海外并购低效和海外投资风险较高等现实挑战。因此,结合中国铜材出口现状,应构建国内外双循环铜材投资新格局,设定“高质量”并购模式,维护目标国市场的“矿-地”与“政-企”关系和谐,寻求外部力量开展“联合投资”,坚持技术驱动铜材高精端發展,为中国铜材行业“走出去”提供必要支持。

关键词:中国铜材行业;铜产业链;铜材资源;并购;挑战

铜材行业是关乎国家经济命脉的产业,对各国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就中国而言,铜材行业“走出去”能够缓解资源紧缺压力,提高铜企国际竞争力,有效促进铜材出口。近几年,中国铜材出口规模逐渐扩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2020年间,中国铜材出口贸易总额由30.65亿美元上升至43.38亿美元,出口量从45.22万吨增加至53.8万吨。与此同时,中国铜材行业对外投资额显著增长,铜材企业积极布局海外投资产业链,逐步建立起全球铜材生产供应链。但现阶段,中国铜材行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仍面临投资风险高、投资市场、投资项目过于集中等挑战。在此情况下,为更好地推进中国铜材行业“走出去”,有必要探究相应挑战的具体化解路径。

一、中国铜材行业“走出去”的现状

(一)出口规模先降后升

中国铜材行业出口规模呈先降后升趋势(如图1)。出口金额来看,2013年中国铜材产业从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模式开始向现代集约型生产模式发展,逐渐淘汰低端铜材产品。在此影响下,中国铜材出口逐渐下降。2013-2016年,中国铜材出口金额由41.77亿美元下降到30.65亿美元。从2017年开始,随着铜材技术创新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保证了铜材行业结构的优化转型,中国铜材出口逐步回升。截至2020年,中国铜材出口金额超过43 亿美元,同比增长2 亿美元以上,增幅5.4%。从出口量来看,中国铜材出口量从2013年的48.90万吨下降到2016年的45.22万吨。以2016年为节点,从2017年的45.22万吨逐步回升到2020年的53.8万吨。从出口金额和出口量的总体走势来看,中国铜材出口规模呈先降后升趋势。

(二)国有企业成为主力军

据国资报告统计,自2018- 2020年,中国在境外共计开发了50个铜矿和铜冶炼项目,涉及企业共22家。这些企业类型较为多元,主要可分为龙头央企、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是当前推动全球铜矿资源开发的最活跃力量。在这些企业中,国有企业单位有12个,开发的铜矿项目约为39个(如表1所示)。由此可以看出,国有企业是中国铜材行业“走出去”主力军。

(三)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欧地区

根据CRU有关数据统计,2016-2020年,中国铜材企业面向欧洲、亚洲地区出口的铜材产品占到铜材产品出口总额的92%。其中,受出口产品类型和价格低廉的影响,中国出口到东南亚、南亚、中亚等地区的铜材产品占主导地位,约为60%。据行业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出口到东南亚、南亚、中亚等地区的铜材产品主要为铜线类(无氧铜线、异性排等)、铜管类(水管道、空调器管、冷凝管等),出口到欧洲地区的多为更高技术含量的品种,如铜板带类、铜棒类。在铜材产品技术附加值差异性的影响下,中国出口至东南亚、中亚等地区的铜材产品比出口到北美洲、欧洲地区的价格低11%左右。进一步从国别分布来看,据中商情报网资料显示,从2016年至2020年中国铜材企业累计向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铜材产品,印度是中国铜材产品第一出口大国,韩国、德国分别排在第4和第5位。

二、中国铜材行业“走出去”面临的挑战

(一)铜材投资国别与投资项目过于集中

现阶段,中国铜材企业对外投资已覆盖全世界188个国家和地区。但与此同时,也存在对外投资国别与投资项目存在分布过于集中的问题。就投资国别而言,通过项目总产能便可看出中国铜企业铜材投资国别主要集中于刚果(金)、秘鲁等资源大国。在东南亚老挝、缅甸的投资项目产能,占中国海外投资项目总产能的25.8%,投资项目涉及金额不高,投资规模也相对有限。就投资项目而言,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项目主要集中于Tenke Fungurume、Las Bambas以及Toromocho三个项目,以上三个项目所涉及领域主要是铜原料领域,产能占比为总产能的53.5%,其中Las Bambas铜原料项目产能是Monywa Letpadaung高附加值铜矿生产项目产能的7倍。由于中国铜材企业在海外投资项目大部分集中在铜原料领域,附加值较高的铜材生产行业的投资项目占比较少。因此,相关企业通过跨国投资来提升铜材技术生产水平的作用并不显著,中国铜材行业在国际产业链中也难以占据高端地位。

(二)铜材企业海外并购低效

一方面,铜矿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且与国家经济发展紧密相关,所以铜材企业海外并购时很容易遭到地方政府的阻碍,迫使相关企业终止扩张或推迟并购。例如,2019年9月,江西铜业启动了收购赞比亚铜矿项目的计划,但受当地政府疫情控制措施的实施影响,该收购项目长时间延迟。另一方面,中国铜材企业国际竞争力不足,也会造成海外投资受阻,最终影响并购效率和成功率。例如,五矿集团曾在拟收购澳洲EquinoxMinerals铜矿企业时,收购权却被全球金矿巨头巴里克夺走,原因是五矿资源的每股收购报价,较巴里克低7.3美元。由于海外并购效率较低,铜材企业海外交易量逐渐下降,并购成功率不高。据行业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海外矿业并购交易量连续第五年下滑,与2016年峰值相比减少80%以上,亏损企业占比30%,海外并购成功企业仅占15%。

(三)铜材企业海外投资风险较高

国内企业对外投资时,会经常性地面临政治、税收、技术人才以及文化冲突等风险。与其他海外投资企业不同,铜材项目海外投资的收益周期一般较长,且前期资本投入较高。对于大部分国家来说,铜材行业属于国家敏感行业,对外投资过程中遭遇项目安全审查和政府阻挠等风险的可能性较高。因此,出于国家安全考量,部分国家会拒绝中国铜材企业的投资。如五矿集团收购OZmineral时,澳大利亚政府为了保护国家安全,拒绝了Prominenthill铜金矿的收购决定。从政府阻挠方面来看,中国铜材企业在外投资项目多次遭遇东道国政府的阻挠。例如,在收购刚果卡莫阿铜矿时,紫金矿业的投资项目被刚果政府以交易真实性不足为由否决。东道国对中国铜矿企业的投资限制,使两国的相关合作项目以及工业园区陷入停滞状态,从而产生较大成本损失和人才损失,对中国铜材企业海外投资产生不利影响。此外,中国铜材企业对外投资经验不足,也会导致自身在投资过程中面临较高的资金损失风险。例如,中信泰富曾因对海外大型矿山开发相关经验不足、错信合伙人,使得中信损失巨额资金。此后,紫金矿业集团因缺乏国际化经营经验和管理人才,未与投资地秘鲁的本土文化充分融合,便展开大范围的投资,使得项目开展并不顺利,最终失败。

(四)铜材产业结构矛盾突出

现阶段,国内低端铜材产品产能过剩,中高端产品对外依存度较高,铜材产业结构矛盾日益突出。例如,中国从德国进口的铜材产品中,高端铜板带、压延铜箔、铜合金管等占比超过70%。产生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为:一方面,国内铜材产品附加值较低。2020年9月召开的中国铜加工产业年度大会中指出,目前由于相关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落后,除内螺纹铜管外,国内铜材企业的高精铜板产品突破不足,仍然主要依靠进口。铜材产业中高附加值铜材产品的缺乏,不仅无法满足电子通信、航空航天、船舶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需求,一定程度上还使国内铜材市场受制于人,阻碍了中国铜材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中国铜材产业链生产集中度低。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国内铜材生产加工企业数量已超过1500家,但这些企业中并没有特大型企业,年产量大于5万吨的大型铜加工企业仅有13家,小型企业占比约94%。由于产业集中度较低,国内铜材市场大多均为低端铜材产品,企业经济收益居低不上,难以与国外相关铜材企业开展生产合作项目,阻碍中国铜材企业顺利“走出去”。

三、中国铜材行业“走出去”的路径选择

(一)构建国内外双循环铜材投资新格局,拓展海外铜材市场与领域范围

2020年5月,习近平提出,中国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着眼布局全球资源与市场,通过构建“双循环”新格局来提升国际竞争力。这一背景下,中国铜材行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应与构建国内外双循环铜材投资新格局相匹配,拓展海外铜材行业投资市场和投资范围,缓解投资国别和投资领域过度集中的状况。具体而言,首先,中国“头雁型”铜材企业要做好对外投资与评估双循环相互促进工作新格局。面对复杂的投资环境时,龙头铜材企业要积极做好目标铜材国家企业评估与对外投资相互协调的工作,形成依靠国内外投资良性循环系统,解决投资单一国别项目产业所带来的投资风险。其次,完善国内铜材企业治理与海外本地化战略实施双循环系统。一方面,中国铜材企业要完善内部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创新国际化经营管理模式,为投资其他国家铜材行业或引进技术资源做好基础管理工作。另一方面,铜材企业可采用合资形式,在投资区域采用本地化经营战略,积极雇佣当地员工并实施本地化采购模式,分担集中投资可能带来的财务风险。最后,科学规划投资方案与投保海外保险。中国铜材企业在投资国外铜材行业时,要提前做好投资方案规划、制定与海外投资保险投保的工作,借此在避免投资国别或项目集中的同时,获得海外投资保险机构所提供的风险保证。

(二)设定“高质量”并购模式,畅通并购渠道

针对海外并购效率较低的实际情况,铜材企业应设置多维度并购模式,畅通并购渠道。一方面,铜材企业应利用以往并购经验,制定定位明确、权责清晰、运转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在人才搭建平台上“赋能”,进而设定“高质量”并购模式。同时,在尊重当地市场基础上,借助现代化企业管理战略,针对并购企业标的国具体情况制定本土化并购模式。同时,企业还应从业务、品牌、团队等方面进行建设,以“高效+快速”的并购模式,提升并购成功率。另一方面,强化海外产业平臺建设。铜材企业的海外发展能够为整个企业以及行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因此,铜材企业应大力推进产业化平台搭建,整合生态产业链条,以此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

(三)维护目标国市场的“矿-地”与“政-企”关系和谐

在2019年7月召开的丝路矿业论坛上,有关人士提出,矿山开发的前提,在于“矿-地”关系融洽,矿企发展需要当地政府部门信任。因此,“走出去”铜材企业应借鉴紫金矿业集团的先进经验,坚持海外投资创新、合作、共赢三大基本原则,为海外并购项目开展提供便利,提高铜材企业海外并购成功率。在并购前,铜材企业应积极进行市场调研,提前考察投资项目目标国的政府政策、矿地环境、劳工问题等信息,保证企业投资后能遵循“就地”原则,进行铜材资源开发。在进行海外并购时,为避免由于对项目并购流程不熟悉而出现资金损失以及并购失败等问题,铜材企业应充分把握具体并购环节与程序,包括尽调、竞标、报价、谈判、交割。在并购成功后,“走出去”铜材企业应积极主动与铜矿投资目标国政府建立良好关系,维护海外铜矿与当地市场的和谐关系,在为海外并购项目开展提供便利的同时,避免由于不接地气引发的并购损失。

(四)寻求外部力量开展“联合投资”,平衡投资资源与资金配置风险

一是紧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联合外部力量推进铜材投资事宜。通常,“联合投资”有助于走出去铜材企业利用外部力量提供的数据、技术和信息,分散企业风险,增强企业竞争力。例如,在投资阿富汗爱娜克铜矿时,中国冶金科工集团与江西铜业展开合作,共同整合全球矿产资源,有效提升了企业自身投资竞争力。鉴于此,其他走出去铜材企业可紧抓“一带一路”历史机遇与政策优势,积极联合沿线国家政府及企业力量,推进与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的拉美、南非等地区合作进程,同时还可加强与欧盟、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合作,学习其先进铜材生产技术以及企业管理经验。根据铜材在当地投资项目与市场情况,积极联合多方力量提升铜企投资成功率。二是平衡“联合投资”中可能出现的资源与资金错配。由于铜材企业投资牵扯资源、资金较多,相关投资主体为降低资金类风险,可积极借助国债、货币基金等方式以“安全+”收益投资为重。借此方式,“联合投资”可将风险性投资尽可能转为无风险性投资,有利于铜材企业跨越市场风险,防范各项资金、资源带来的投资性配置风险。

(五)坚持技术驱动铜材高精端发展,提升下游铜行业集中度

要想有效解决中国铜材产业结构矛盾,中国铜材企业应推动高精尖技术在铜材生产行业的运用,以此提升下游行业集中度,优化产业出口结构。就铜材产品附加值来说,中国铜材企业应坚持技术驱动铜材高精端发展。一方面,走出去铜材企业应坚持铜材工艺技术自主创新,不断提高铜材加工行业装机水平,减少项目投入。在此可借鉴东莞红马铜材厂的先进经验,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突破重大铜材加工关键技术,力促铜产业链向环保、节能、连续化生产、短流程工艺方向延展。另一方面,走出去铜材企业应将重点研究内容放在开发设备方面,包括信息通信、高端复合和航空航天材料,由此升级铜产业结构。在产业链生产集中度方面,铜材行业协会应通过分析整体铜产业布局情况,合理布局上、中、下游行业,通过集中度高的下游铜材行业,倒逼产业整体布局优化,进而改善铜材产业结构矛盾。例如,行业协会可在中国建材集团倡导的水泥行业联合重组成果基础上,引导下游铜行业之间进行重组,倒逼中小铜材企业进行兼并重组。

参考文献:

[1]华经情报网.铜价快速回暖,2020年我国铜材市场未来发展趋势[EB/OL].https://www.sohu.com/a /427823486_120113054.[2020-10 -28].

[2]中国有色网.大手笔!我国矿企8大海外并购案[EB/OL]. https://www.cnmn.com.cn/ShowNews1.aspxid=405985.[2019-02-22].

[3]戚佰阳.中国铜板纸产业:从进口依赖走向产能过剩的演变——从我国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协调的视角探讨[J].对外经贸实务,2017(2):9-12.

[4]杨长华,何笑辉.我国铜企业“走出去”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J].中国有色金属,2019(12):42-45.

猜你喜欢
并购走出去挑战
“蛇吞象”并购后弱势企业的营销策略探析
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的策略分析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