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
摘 要: 如今人们越来越注重学前高质量课程,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学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标准与要求,致力于多方位、有针对性地推动幼儿素质教育发展,不断发挥出幼儿舞蹈创编的优势与作用,在日益激烈的学前教育课程教学发展当中占据一定的有利地位。
关键词: 幼儿舞蹈创编 现状认识
幼儿舞蹈创编涉及的学科领域是十分广泛的,在实际的讲堂讲习运用当中,存在一定的难点与困境,如教师无法高效地根据学生的实际身体状况与心理发展需求等进行教学,缺乏一些相应的富有新意的教学方法,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幼儿舞蹈创编的发展。本文从对幼儿舞蹈创编的现状认识、现下意义及在学前教育教学当中的体现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幼儿舞蹈创编的现状认识
(一)不能够有效地结合幼儿的身体条件
以人体作为表现的辅助工具,通过动态性的肢体语言与艺术语言等,掌握一定的音乐节奏,彰显出人体动作造型的协调与平衡,或者舞蹈的队形、画面等的一致连贯,为视觉、听觉等感官带来一定的冲击,传达出需要表示的内在精神情感与人格品质,能够最大限度地将这些思想情感活动融入人体行动的表现当中,这是舞蹈艺术的特征。幼儿舞蹈教学同样如此,需要对幼儿的身体整体的协调性与平衡性作出一些要求与调整,才能够真正发挥出幼儿舞蹈创编的积极作用,但在现实授课当中,一些教师不能够有效地结合幼儿的身体条件,不能够很好地指引幼儿发掘自己的身体优势,对幼儿舞蹈创编具备更高的积极性与自信力,不能有效弥补一些课程设计与实施方面的不足,给学前教育舞蹈教学造成一些不利影响。
(二)缺乏充分的教學方法
幼儿舞蹈创编体现了更强的综合性,既需要兼顾各个幼儿个体的多方面差异性,又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手段,进行更加深刻的自我考评与反思,逐步提升幼儿舞蹈创编的可行性与准确性。然而,在实际讲堂讲习中,幼儿舞蹈教学缺乏一定的灵活度与弹性。对幼儿而言,缺乏有力的教学手段,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对学前教育舞蹈课程的学习兴趣与认可,可能会极大地降低幼儿对舞蹈创编的好奇心与欲望,而不愿意自主参与到舞蹈课堂学习当中。对教师而言,没有运用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会阻碍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限制幼儿舞蹈课堂创编的优质与强化,不利于教师职业素养的提高。
二、幼儿舞蹈创编的现下意义
(一)促进幼儿对舞蹈课堂的认知
幼儿舞蹈创编应当帮助幼儿对舞蹈教学具备基本的认知与熟悉,而不是教授过多的、过度复杂的舞蹈知识及动作,使幼儿舞蹈创编课堂变得烦琐枯燥。幼儿舞蹈的动作创编是相对简单且较为统一的,能够有效帮助幼儿理解并记忆舞蹈动作,充分提升幼儿身体的协调性,令幼儿对舞蹈课程学习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并培养出一定的学习兴致。同时,教师帮助幼儿创编一些简单的队形设计,鼓励幼儿积极地跟随音乐的节奏作出一些舞蹈的造型,推动幼儿在合作学习模式当中,渐渐学会初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团队精神具有一定的初步感知,并通过不断的舞蹈学习激活逻辑思维,进一步了解舞蹈课堂。
(二)提高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课堂质量
幼儿舞蹈创编开展的意义在于帮助幼儿初步掌握幼儿舞蹈的基本概念知识,同教师协作完成对幼儿舞蹈动作的恰当创编,同时利于教师更加高效地对幼儿在舞蹈课堂教学活动当中的表现进行合理的监督与组织,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舞蹈课堂教学质量。一是幼儿处于好奇心相对强烈的年龄,对于新奇的事物容易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幼儿舞蹈创编符合当下幼儿身心发展实际需求,更加贴切幼儿生活实际。二是在与幼儿一同完成幼儿舞蹈创编的过程当中,教师对舞蹈题材的选编、音乐的选取、形式的选择等有更加明确的方向,积极开展幼儿舞蹈创编课堂教学工作。
(三)推动幼儿综合素质能力的强化
幼儿的综合素质能力在学前教育当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幼儿舞蹈创编恰好有利于幼儿全面强化综合素质能力。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舞蹈题材的选取、音乐的选择方面,更多地贴近幼儿的实际身心发展需求,更容易进入幼儿舞蹈课程学习当中,充分发挥出幼儿的表现能力,编创出更加容易被幼儿接受与理解的舞蹈编排方案,为培养幼儿个体的舞蹈意识,以及自我肯定与认可的自信力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教师为幼儿舞蹈创编注入一定的活力与趣味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幼儿不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及参与自主性,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及合作精神。
三、幼儿舞蹈创编在学前教育教学当中的体现
(一)促进幼儿与教师的课堂互动
幼儿舞蹈的创编在教师讲堂讲习当中是一个双向传递和输送知识信息的过程,不仅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与职业涵养,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积极性,还需要根据幼儿实际心理与身体发展特征,不断完善幼儿舞蹈创编,在讲堂讲习当中实现有效的互动,帮助幼儿解决更多舞蹈学习中的困惑与难点。譬如,在创编幼儿律动的过程当中,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与不同身体发展的特征,实现幼儿与教师的课堂互动。小班幼儿可以根据教师的舞蹈动作解析,跟随一些非常简单的音乐节奏,模仿一些比较单一重复的舞蹈动作,教师可以更多地令幼儿放松地融入舞蹈的共同创编当中,令幼儿对舞蹈具备基本的感受力与模仿能力。中班幼儿可以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之下,伴随一些节奏感强一点的音乐旋律,尝试一些有起伏变化的舞蹈动作,可以对这些复合性动作产生一定的兴趣并及时消化,提高模仿能力与应变能力。大班幼儿可以在教师的鼓励下,积极地学习一些更具表现力与张力的舞蹈动作与音乐节律,全面提高肢体协调能力及与教师互动交流。
(二)激活幼儿的自身思维
教师鼓励并积极地指引幼儿,融入幼儿舞蹈课程教学创编过程当中,能够有力地激活幼儿的思维逻辑,帮助幼儿强化认知能力、模仿能力、身体协调能力、思考能力、创新意识等,为幼儿的长期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利于幼儿充分地将舞蹈动作与音乐节律结合,体验到更加丰富的情感及价值观。譬如,在创编幼儿集体舞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动作统一、结构简单、节奏轻快、富有情趣的舞蹈,便于幼儿灵活变换队形,作出舞蹈造型,如圆舞、轮舞、自由队形舞等,在结合短小的音乐伴奏与队形的组织上,激活思维逻辑,不断感知舞蹈的美妙与乐趣,在集体合作学习过程当中,强化团结同学、热爱集体的精神品质,为人际关系交往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强化幼儿的个体协调性发展
舞蹈是一种可以调动人体全身技能的运动,幼儿舞蹈的创编都是从强化幼儿的个体协调性出发的,逐步发挥幼儿的身体条件优势,不断帮助幼儿实现肢体协调的调整与进步,为幼儿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幼儿更加全面地融入幼儿舞蹈创编课程学习当中。譬如,在学习基本舞步的时候,教师要尊重幼儿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合理创编出适合幼儿学习的舞蹈动作。小班幼儿可以学习小碎步、鸡走步等一些比较基础简单的舞步,对身体的协调有基本的控制能力,中班幼儿可以学习踏掂步、踵趾步等略微复杂的舞步,能够尝试更好地协调肢体表达,大班幼儿可以学习娃娃步、进退步、交替步等复杂的舞步,对自身肢体协调有更加充分的认识与了解。因而,合理创编幼儿舞蹈,在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当中具备重要的地位。
(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在学前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幼儿舞蹈创编,鼓励并指导更多的幼儿乐于融入舞蹈课程教学过程当中,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力推动幼儿自主实现对学前教育舞蹈创编的认识与理解,在真实的讲习情景当中感受更加丰富、更加巧妙的幼儿舞蹈创编实施过程,增强幼儿对学前教育舞蹈的喜爱与求知欲。譬如,教师可以借助网络信息技术为幼儿显示更加丰富的舞蹈学习内容,激发幼儿对舞蹈课程的学习兴趣,通过肢体语言为幼儿显示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鼓励幼儿理解并模仿,营造较为积极的舞蹈教学环境,为幼儿学习教师创编的舞蹈动作奠定一定的兴趣基础,利于推动学前教育舞蹈的讲堂讲习。
四、结语
幼儿舞蹈的创编体现了幼儿的纯真性与模仿性,是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发展过程,在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了解幼儿舞蹈创编现状之后,教师需要与幼儿共同配合、相互监督、共同进步,充分地、高效地体现出幼儿舞蹈创编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杨春苗.幼儿舞蹈创编能力培养模式初探[J].戏剧之家,2019(32):191.
[2]田雪.幼儿舞蹈创编课程的教学解读[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35):133.
[3]宗欣.浅谈幼儿舞蹈的创编[J].魅力中国,2019(44):225-226.
[4]岳生菊.浅谈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发展策略[J].读与写,2019,16(28):242.
[5]刘宇.学前教育舞蹈教學课堂中课堂整合模式分析[J].魅力中国,2020(15):140-141.
[6]罗曦.关于幼儿舞蹈创编的几点思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