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1-06-28 14:08董爱华尹立鑫
文教资料 2021年6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英语教学大学

董爱华 尹立鑫

摘   要: 随着“互联网+”及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如何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的“双一流课程建设”、打造“金课”拒绝“水课”成了目前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首要议题。本文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从教育生态学视角探讨如何构建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率及学习效率,为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育生态观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顺应时代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越来越强调全面发展、终身教育。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渠道及学习资源更加多元化,大学英语课堂内外教学正在经历全新的变革,多模态教学、翻转课堂、打造“金课”“课程思政”等都强调课堂建设的重要性,力图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然而仍然存在一些教师与学生的主体错位、专业学习与语言学习的失衡、课内教学与课外学习的失衡、培养目标与教学效果的失衡等教育失衡现象。在目前大学英语课时减少的现实下,增强课堂教学高效性愈加重要。毕竟,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创设课堂情境,教与学配合好,把课堂的核心元素和重要意义经营好,赋予课堂教学真正意义与教育价值,才是创新课堂教学的正确方向。

一、教育生态观与生态课堂

1976年,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Lawrence Cremin 在《公共教育》一书中最早提出了“教育生态学”的概念。他指出:教育生态学是应用生態学的原理,特别是运用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等原理研究教育的种种现象、成因,掌握教育发展的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1](79-80)。教育生态学中的生态系统指由教师、学生、教学环境和现代信息四大生态因子构成的完整的生态教学圈,生态平衡指引导因子、主体因子、环境因子及主导因子这四大生态因子之间的平衡,课堂生态系统指教师、学生、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各要素之间构成的一种动态、平衡、有序的关系[2](89-90)。如果教师“一言堂”,课堂缺乏互动及反馈,就会造成生态位及信息传递的失衡;如果不注重自主学习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则会造成语言学习与实践应用的失衡,等等。从教育生态观来看,课堂教学是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环节,生态课堂更加强调“以人为本”“平衡发展”,具有开放性、前瞻性、整体性及可持续发展的特点。生态课堂更注重课堂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教学评价的逐步完善。生态课堂不仅可以为在校学生打造和谐的符合个性需求及社会需求,有较强适应性的可持续发展的英语课堂,还可以促进整个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平衡发展,推动整个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二、生态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

从生态学角度看,生态系统受外部环境系统的影响并通过信息的传输与周边生态环境既密切联系又相互作用,构成生态系统的各要素之间构成了一种相互辐射、共生并存、协同发展的关系[3](67-68)。只有积极的、开放的、具有极强的内在生命力的生态课堂模式才能与外界达成能量与信息的交流,才能使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配套资源的利用都达到较高的程度。要求课堂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大学英语绝不是英语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培养,已经经历从“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到“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再到“用英语表达中国声音传播中国文化”的发展阶段。迫切要求教学模式充分延展到课前课后,课前按主题布置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任务的引领下积极阅读分析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主动建构知识和经验,再通过教师课上精心设计交互式活动——小组讨论、总结陈述、随堂检测等,课后进一步在批判性反思的基础之上通过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完成作业任务完善整个知识体系。

另外,生态学强调“以人为本、自然发展”,强调知识的建构,是知识的生长,强调生态各体从不同角度对事物的理解,应该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生态课堂教学还要求学生转变教育理念,学习不能只是被动地“听老师讲”,应该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才是内化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生态课堂强调主体性参与,通过“体验”建构知识,需要教师用智慧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用活动激发自主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态课堂学习中产生极大的满足感,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潜能才能得到充分的挖掘。总之,教学模式的创新根植于教学观念的转变,生态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本着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从根本上转变理念,为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必要前提。

三、生态课堂教学资源的整合

“教育生态学”强调各生态因子的动态平衡及整体融合,“互联网+”时代,学生信息来源渠道不断拓宽,然而在海量信息资源面前,学生往往因缺少针对性指导无法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从而影响预期的学习效果。教师选用的教学资源不仅要多样化,还要在选用统一教材的同时,充分结合学生的专业领域、兴趣爱好及社会需求,合理利用教师、学生、教学资源各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效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首先,精选线上线下教学资源,设计课前预习任务。课堂生态系统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课堂教学绝不局限于课堂,生态课堂强调线上线下的充分互补,使学生将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不断拓展延伸,将线上资源和线下资源真正有机结合。在“双一流”课程建设大背景下,生态课堂迫切需要慕课网等数字平台的线上资源共享及线下资源的整体融合,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开始前学生就学习教师推荐或提供的学习材料,尝试完成教师布置的语言输出任务,在课堂教学之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最终有效完成学习任务。比如,我校大学英语除了精读教材《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外,还有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知识面、提高教学高阶性及挑战度为目标的全体教师集体制作的优质课件、有关名人传记电影视频采访等材料等供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内化、课后巩固与拓展,实现课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其次,构建课堂生态心理机制,实现课上知识内化。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建立和谐生态课堂的前提。教师发自内心地理解包容、宽严适度、真正关爱学生,及时肯定鼓励学生,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社会需求等都将大大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比如,上学期开展的线上四级备考课程,我校不仅精选了外研社线上必修课程及选修课程,还为学生准备了充分的备考资料,包括历年的真题原题、PPT解析、音视频讲解、学生版词汇汇总及自测试卷、各个专题讲解、翻译主题词汇、写作模板及范文等。另外,整个年级组分主题制作了“课程思政课件”灵活运用课堂教学中,如在讲到习近平同志在世卫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致辞时,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团结合作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正意义;在讲到救援物资包装上的寄语翻译时,让学生真正领悟到大爱无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涵。从学期末学生反馈中可以看出,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从老师身上感受到的认真、负责、耐心、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及满满的正能量,在了解时事、拓宽视野的同时提高语言文化素养。学习不仅是为了成绩,而是为了更好地充实自己。的确,教育本质上是让学生成为更好的人,教师是在培养学生成长、见证学生成长。可见,在这种良好的课堂生态心理机制的前提下定会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最后,组织开展各类竞赛活动,推动课后能力拓展。从教育生态学来看,各类英语竞赛从本质上说是打破时空限制,让每个学生发现最适合自己生存的时空位置,充分体现教育生态链中尊重个体差异、实现个性化发展,体现教师和学生两大教育生态主体的共生性及协同发展性、课上知识内化与课后知识运用之间的动态连续性,组织开展各类竞赛活动,无疑是把课堂生态系统与外部社会环境诸多因素紧密联系,使大学英语教学各个生态因子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平衡发展的有机教育生态系统。近年我校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阅读、写作大赛、海峡两岸英语口译大赛“讯飞”杯全国高校英语口语大赛,“国才”杯阅读写作大赛等,还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内演讲赛、配音大赛、词汇竞赛、英语综合能力大赛,等等。实践证明,参赛学生在参赛过程中提高了学习效率、提升了文化修养、锻炼了心理素质、提高了应用能力,真正体会到了“学以致用”,参赛的成绩更是带来成就感,充分实现了“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学习。从生态学角度看,只有获得终生学习的能力,才能减少对外界的依赖性,大大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在资源整合的前提下,在各类竞赛这种真正的语言实践应用中,才能真正掌握并运用语言技能,才能真正体会并领悟语言文化,才能真正表达并传递语言思维。

四、生态课堂教学评价的完善

生态化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是建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保障。根据教育生态学的原理,每一个学生个体都有着生态位,在对课堂生态主体进行评价时,应尊重个体差异,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更应该倾向于形成性评价过程,我校形成性评价主要体现在平时成绩上,包括各项作业、网测、词测、课堂表现、网络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学习等。另外,生态课堂教学评价不能忽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方法、批判性思维及创新能力、心理承受力及综合表现力,等等。教师可以通过课前检测管理、课上的师生共评及生生互评、课后的学生自评等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如学生在自评过程中可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监督的能力,在生生互评过程中可实现学生之间的沟通技巧及交际能力的提升,等等。同时,生态化的评估还应该在不同阶段对学生进行过程性、发展性的评估[4](58-59),以及阶段性的知识技能、应用能力、情商、逆商等进行综合评估帮助生態个体不断成长。总之,更科学化、系统化、动态化、生态化的评价体系是大学英语课堂生态化教学平衡优化的保障,是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生态课堂是未来课堂改革的方向,未来应该在强化生态课堂意识的基础上,注重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及策略研究,将大学英语生态课堂与专业结合、与国际办学接轨。另外,在研究深度上着重挖掘生态教育背后的世界观、价值观、自然观和文化观等[5](1-7),不但培养学生的大国意识,还培养大学科意识。大学英语绝不是单纯的一门学科,而是整个教育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在推动整个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教育生态观”的指导下,构建大学英语生态教学模式顺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求及未来社会发展需求,使教学内容更加系统,课堂形式更加多样,教学效果更加显著,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及终身学习能力,更实现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凤杰.课堂生态对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J].教育探索,2006(10).

[2]孟娴.基于生态学的英语实践教学研究[J].英语广场,2020(2).

[3]莫天生.新时期本科高校课堂生态化构建策略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5).

[4]王艳华.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生态课堂构建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5).

[5]刘志芳.我国生态教育研究:回顾、反思与展望[J].教学研究,2020(7).

该论文的撰写与发表受到2019年度北京高校继续教育高水平教学团队(北方工业大学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经费的资助。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英语教学大学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