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胸腔闭式冲洗管在慢性脓胸应用中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探讨*

2021-06-28 10:55李彩红杨红刘琳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14期
关键词:脓腔闭式胸腔

李彩红 杨红 刘琳

慢性脓胸(chronic empyema)是胸外科的常见疾病,其病因多与急性脓胸治疗不当而引起的继发感染等原因有关,常伴有高热、多汗、白细胞数增高及壁层胸膜增厚等体征表现[1]。目前,临床多以胸腔闭式引流术作为慢性脓胸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通过胸腔内渗血、渗液及气体的引流,促进胸腔内负压的重建,以此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达到缓解病症的目的[2]。但据大量临床数据显示,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护理质量是影响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关键环节,对其术后并发症风险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3]。近年来,随着胸腔闭式引流技术的不断优化与更新,临床对于引流操作的护理要求也逐渐趋向于多样化、个体化及全面化。在此,本文对新型胸腔闭式冲洗管在慢性脓胸患者中的护理干预及其应用效果进行了探究,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1月收治的60例慢性脓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1)慢性脓胸确诊,且资料完整;(2)符合胸腔闭式冲洗术的治疗指征。排除标准:(1)存在凝血功能及免疫系统障碍;(2)合并肿瘤等严重疾病;(3)依从性及配合度较差。其中30例患者采取新型胸腔闭式冲洗管治疗及护理(观察组),该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6~76岁,平均(58.7±5.2)岁,其中自发性气胸18例,胸腔积液12例,左侧引流16例,右侧引流13例,双侧引流1例;另30例患者则采取常规的胸腔闭式冲洗管治疗及护理(对照组),该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7~78岁,平均(58.5±5.4)岁,其中自发性气胸19例,胸腔积液11例,左侧引流17例,右侧引流12例,双侧引流1例。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已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批。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胸腔闭式冲洗治疗。

对照组(常规胸腔闭式管引流及护理):术前行普鲁卡因皮肤过敏试验,明确可行后指导患者取半卧位,于腋中线第6~7肋间进针,置入胸腔闭式引流管,并连接负压水封瓶吸引进行胸腔积液引流,同时将另一胸管置于同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位置进行气体引流,以丝线缝合胸壁皮肤切口,并结扎固定引流管,敷盖无菌纱布,随后经胸管注入冲洗液进行冲洗操作,并促使胸膜腔内脓液由引流管排出。其护理措施包括常规的术前检查、健康教育、管道管理及体征监护等。

观察组(新型胸腔闭式引流及护理):新型胸腔闭式冲洗管设计:取4.0 mm管径的吸痰软管为内套管,另选择普通胸管连接Y形管作为外套管,将内套管穿过胸管与Y形管后,与输液导管相连,同时将外套管中Y形管一头接输液导管,一头连接闭式引流瓶,将冲洗液经输液导管注入内套管流至胸腔,促使脓液由外套管流出。冲洗方式:于患者脓胸最低点位置进针,置入新型胸腔闭式引流管,随后采用一次性输液导管将冲洗液注入,排尽空气后,连接Y形管一侧端口,并于另一端口连接闭式引流瓶,随后与负压吸引装置进行连接,固定无误后进行冲洗治疗。护理措施:(1)术前,核实患者信息,并确定其穿刺部位,随后向患者进行一定的健康教育与讲解介绍,帮助患者认识到胸腔闭式引流的治疗目的、流程及注意事项,提高其重视度与配合度。(2)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感染的发生风险,其冲洗液尽量选择敏感抗菌药物联合生理盐水(500 ml),并将其加热至37 ℃~40 ℃,同时注意冲洗速度,不可过快,并注意患者体位的调节,以此促进胸膜腔脓液的顺利排出,必要情况下,可于冲洗时叩击患侧背部,帮助附着脓苔的脱落。此外,在冲洗过程中需时刻关注维持冲入液量及排出液量的平衡,同时叮嘱患者尽量控制咳嗽等行为,可通过深呼吸、止咳药等方式进行控制,若患者在术中出现连续咳嗽或头晕、胸闷等症状时,需立即停止抽液,拔出穿刺针后,协助患者平卧,并遵医嘱给予吸氧等对症处理。(3)术后,当冲洗液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清澈时,可在引流管末端连接一次性负压吸引器进行吸引,经B超证实胸腹腔内无积液后,拔除闭式引流管。术后叮嘱患者避免患侧负重,同时需加强营养,观察3~5 d后,若B超及化验指标均正常,则可准许出院,并给予相应的出院指导。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引流治疗情况:统计两组72 h胸腔净出量及脓腔引流时间。(2)临床指标:观察两组住院时间及冲洗结束后1 h疼痛程度,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判定(0~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强烈[4]。(3)综合疗效,治愈:症状基本消失,脓腔闭合,无并发症出现;显效:症状明显改善,脓腔闭合程度明显改善;有效:症状有所改善,脓腔有所改善;无效:未达以上标准。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4)并发症情况:统计两组治疗后3个月的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引流情况对比

观察组72 h胸腔净出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且脓腔引流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引流情况对比 (±s)

表1 两组引流情况对比 (±s)

组别 72 h胸腔净出量(ml) 脓腔引流时间(d)对照组(n=30) 579.8±205.4 10.4±2.2观察组(n=30) 1 085.7±248.6 6.0±1.5 t值 8.593 9.051 P值 0.001 0.001

2.2 临床指标对比

观察组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VAS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s)

表2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s)

组别 住院时间(d) VAS评分(分)对照组(n=30) 12.5±2.6 5.4±0.6观察组(n=30) 8.2±2.0 3.2±0.4 t值 7.180 16.710 P值 0.001 0.001

2.3 综合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综合疗效对比

2.4 并发症情况对比

在治疗后3个月的观察中发现,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

3 讨论

胸腔闭式引流是脓胸等疾病的常用治疗方式,该技术可通过经胸管注入冲洗液这一措施,促进胸膜腔内脓液的排出[5]。但相较于常规的胸腔闭式引流管,新型装置将原来的上下导管改良成了一根管道,大大减少了多次穿刺带来的疼痛感,同时降低了感染的发生风险,对其疾病的复发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6-7]。此外,新型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的Y型引流管,其操作更为便捷,且无须特殊辅助即可独立完成操作,且冲洗利用度高,可有效缩短患者的脓腔引流时间[8],对组织的损伤也通常较小,大大减少了皮下气肿的发生概率,在脓胸患者的治疗中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9]。

随着新型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的大量应用,其护理方案往往也更为全面化及人性化,部分患者在初次治疗时往往对该装置及治疗过程并不了解,由此可引起一定的心理负担,大大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配合度[10-12]。因此,本文在新型胸腔闭式引流术前,实施了一定的健康教育措施,在解除患者疑惑的同时,有效提高率患者的治疗配合度,为后续治疗及维护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由于独特的Y型引流结构,其接头部位需加倍注意,同时需严格遵医嘱给予相应的冲洗治疗,并配合系统化的监护与辅助措施,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13]。最后,在治疗结束后,给予全方位检查,确定无误后方可准许出院,并给予相应的出院指导,对其预后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本次研究可见,观察组引流情况、临床指标及综合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充分证实了新型胸腔闭式冲洗管治疗及其护理方案在慢性脓胸治疗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综上所述,将新型胸腔闭式冲洗管治疗及其护理方案应用于慢性脓胸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显著提高其综合疗效,缩短治疗时间,同时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应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脓腔闭式胸腔
更正说明
胸腔巨大孤立性纤维瘤伴多发转移1例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游离股外侧肌皮瓣治疗合并巨大脓腔的慢性脓胸疗效
沿海电厂闭式水换热器失效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
胸腔积液中CRKL的诊断价值
康复新液应用于糖尿病患者颜面部软组织多间隙感染脓腔破溃愈合1 例
基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常闭式防触电插座的研制
1000MW机组闭式水温度控制优化
食道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介入置管的保守治疗效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