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第八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圆满闭幕
2021年11月14日,第八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圆满落幕。为期四天的展期内,来自18个国家、45个城市的120余家优秀画廊、设计品牌及艺术机构呈现了近万件高质量作品。今年的西岸博览会在空间上进行了再一次的扩容,6大板块、5个特展、首次三馆联展,呈现历届西岸博览会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今年,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将到访观众、参展商及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放在首位,所有入场人员均须遵守防疫规定。严格执行的入场程序,也并未阻挡藏家、艺术从业者和参观者的热情,同时博览会期间频传捷报,参展画廊的成交额达到新高,远远超过了大家的预期。
今年,设计单元进一步扩大规模,占据了穹顶艺术中心大部分的空间,分享艺术化的生活方式新风尚。举办多年的xiàn chǎng单元的14组大型作品今年备受讨论,作品遍布穹顶艺术中心与西岸艺术中心A、B馆的展厅内外。Video影像单元今年得到了AI PLAZA西岸凤巢的特别支持,B馆花园滚动播放着近20部作品,吸引众多参观者的驻足。在Perspective视角单元,五家机构策划的特别展览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切入,丰富了西岸博览会的“视角”。而连续三天,十四场内容丰富的高质量论坛(West Bund Voice)在A馆公共区域进行,六十余位嘉宾分享见解与经验,见证全球艺场的最新动向。
在这个活力升腾的艺术申城,作为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期间的重点项目西岸博览会,与上海各大美術馆、画廊和艺术机构联动,艺术生态多元生长。西岸让全球目光聚焦的同时,呈现上海这座城市的蓬勃艺术生机。
02在上海,地铁遇见普拉多—29件西班牙国家博物馆镇馆藏品与您相约地铁龙华中路站
11月6日至明年2月10日,上海地铁与西班牙驻沪领馆文化处、西班牙国际发展合作署和西班牙驻华大使馆共同合作,《宫娥》和其他28件西班牙普拉多国家博物馆馆藏珍品,将以原尺幅复制品的形式在7/12号线龙华中路站站厅展示。这也是普拉多国家博物馆首次以此形式在中国举办的展览,活动得到了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西班牙国家旅游局的大力支持。
本次展览旨在打造城市公共空间内的博物馆,在近600平米的地铁站内进行空间再创造,令观众仿佛置身于博物馆展厅长廊一般,享受身临其境的艺术体验。为此,普拉多博物馆从众多藏品中精心挑选了最具代表性的29件作品,全部按照展品在普拉多内的真实尺寸复制,从而使观众得以欣赏完整的作品和其中的精彩细节,包括每一幅画作的色彩运用和人物的面部表情。
不仅如此,地铁乘客还可以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进入“遇见普拉多”微信小程序,聆听语音导览,浏览相关信息、图片以及视频,作为本次展览的补充内容。
这次展览的地铁龙华中路站,正好位处艺术氛围浓郁的西岸艺术区。上海地铁专门辟出将近600平方米的空间作为展览,首创性地为公众打造了一个流动的“车站美术馆”,让乘客能够在足不出“沪”的情况下欣赏到世界上顶级美术馆的艺术作品,更能让原本单调的交通出行变为“可阅读、有温度、有情怀”的文化之旅。
据悉,“普拉多展”是该艺术空间的首次展出。接下来,上海地铁将结合“城市美术季”“世界设计之都大会”等重点活动,与市文旅局、市各大美术馆和博物馆、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等单位进一步深化合作,给城市第二空间带来更多的文化艺术内容。
03花开富贵—梁缨作品展
龙美术馆(西岸馆)于2021年11月13日至2022年1月9日呈现“花开富贵—梁缨作品展”。展览由龙美术馆主办、云杪文化协办,谢晓冬担任策展人,共展出艺术家梁缨三十余幅以花卉为题材的最新创作,全面呈现其绘画新探索。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独树一帜的女性艺术家,梁缨是20世纪80年代去德国学习的最早一批艺术家之一,也是最早放弃油画创作而回归聚焦水墨创作的中国知名艺术家之一。无论是早期刻画都市女性生活场景的“梁缨日记”系列,还是近些年的“仙人与传奇”系列,梁缨创造性的将德国新表现主义的构图方法、旨趣与中国画的笔墨和题材相结合,绘制出许多佳作。本次展览,梁缨将其笔下奇幻的大千世界图景集中在花卉这一领域,共计展出《花开富贵》《岁朝清供》《黄花蓝叶》《连莲看》《绿与黑》《芙蓉园里看花,鱼藻池边射鸭》《鱼自乐》等三十余幅作品。
对梁缨而言,早年父母家学之于她像一座高山,她一直想避开,等到后来她能够从容的把握两种文化、两种绘画方法,她才更深入认真的了解自己的“家学”,也就是每一位中国艺术家所共享的自古至今包罗万象的中国艺术传统。
本次展览策展人谢晓冬指出:花卉与山水、人物并列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三大绘画题材,历代名家辈出。所生成的伟大美学传统,是中国艺术传统这一“家庭”中亲密关系的重要内容。正是在于此意义之上,本次梁缨展览的新作系列超出了作品图像和题材本身。
04中国美术学院第四届国际博士生论坛
中国美术学院第四届国际博士生论坛自7月5日发布《征稿启事》以来,至10月10日截稿,共收到海内外114所高校的投寄论文240篇(以投稿人第一单位为准)。在这些稿件中,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共137篇,香港中文大学、台湾艺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港澳台高校13篇。牛津大学、伦敦大学、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巴黎第一大学、东京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27篇。中国美术学院本校46篇。内容涉及艺术学、哲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门类。
中国美术学院举办的全国博士生论坛肇启于2008年。2009年6月,经多方襄赞,在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成功举办了“全国美术院校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共收到全国11家知名高校的博士生投寄的38篇论文,出版了《原道与正纬论文集》,后因故中断数年。2017年重启时宗奉2009年这次论坛为首届,这就类似咱做学问中的“统绪”,经过近年来的积累,现在已重新焕发了生机!
2017年11月,中国美术学院第二届博士生论坛在象山校区成功举办,共收到全国24家知名高校的博士生投寄的49篇论文。经严格遴选,最终邀请25人携文赴会,共同围绕“艺术何为”这一主题,开展有深度的学术交流。
2019年11月,第三届博士生论坛在校研究生会的积极动员下,得到了全国艺术学科博士生的热烈响应,共收到全国47所知名高校的博士生投寄论文85篇。其中,985高校18篇,国外高校4篇,港澳台高校6篇,专业艺术院校41篇,中国美术学院本校21篇。经专家评审,学校共邀请了41篇论文的作者赴我校上海张江校区参加论坛,参与规模和稿件质量远超往届。
05 Prada荣宅:牛皮纸包裹的月亮
目前,Prada 于上海 Prada 荣宅呈现艺术家 Nathalie Djurberg 与 Hans Berg 展览“牛皮纸包裹的月亮” (A Moon Wrapped in Brown Paper)。展览由杨北辰策划,于 2021 年 11 月 11 日至 2022 年 1 月 9 日在 Prada 荣宅展出。展览名“牛皮纸包裹的月亮”致敬英国诗人 Carol Ann Duffy 所著诗歌 《情人节》(Valentine),集结了艺术家自 2000 年至 2019 年的精选雕塑及影片。Djurberg 与 Berg 以有机材质的地毯联通 Prada 荣宅 一层多个空间和多层次迷宫,邀请访客步入扰动思绪的梦幻宇宙。 置身于流畅的沉浸式展览景观中,每一件作品皆创造出由童话人物、 动物、后人类与怪异生物组成的叙事微宇宙。在这些诱惑、荒诞的幻想中渗透着人类的内心世界,正派与反派、受害者与施害者的角色往往模糊不清,恰如文化和社会习俗融合并直至消解。
Nathalie Djurberg 和 Hans Berg 现居住并工作于瑞典吕瑟希尔与斯特哥尔摩。自2004年起,Nathalie Djurberg 与Hans Berg即以双人艺术组合的形式进行创作。艺术家通过视频、动画、装置及雕塑作品,呈现一场具备离经叛道叙事的展览,风格介于荒诞不经与戏剧性之间,唤起充满情感张力的场景。Djurberg 开启了基于黏土动画的原创影像风格,Berg 则为其影片和装置创作氛围感音乐和催眠式配乐。两位的实践深入探索人类欲望和动物本能,营造神话、传说般的独特幻象。近期,他们更创作了结合雕塑、电影和表演元素的复杂艺术作品,置于充斥着原创音乐、动态影像、立体布景和既有物件的沉浸式环境中。
06文采风流—玉山雅集特展
由刘海粟美术馆、昆山市侯北人美术馆、苏州美术馆和苏州美术院联合主办的“文采风流”—玉山雅集特展于2021年11月19日—12月8日在刘海粟美术馆举行。展览由解读篇、人物篇、传承篇、名胜篇四个板块组成,通过对“玉山雅集”相关的人物介绍以及书画、文献、诗文、典籍和家具等展品的呈现,进一步阐述了“玉山雅集”的文化价值及其对江南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贡献。
为配合展览内容,本次展览特别展出“元四家”之一的倪瓒的《松石图》《溪山春霁图》,元代书画家张雨的《清閟阁图》、被誉为“清初画圣”的王翚的《幽碧亭雅集图》以及顾瑛的《古树空亭图》等历代绘画精品。同时展出唐、宋、元、明、清古籍善本十部。
“玉山雅集”的雅集活动中创作的众多诗词作品大多是以园林景点为创作主题,而成为元诗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雅集活动的开展主要在私家園林,而因雅集的绘画大多亦是以这些园林景点为创作主题甚至就是在这些亭园中所成。本次画展特邀各地艺术家以园林为主题,创作为国画、油画、版画、水彩43件,诗画合璧展示。
07当代海派名家双人展系列—杨正新、王劼音
“当代海派名家双人展系列—杨正新、王劼音”首展于2021年10月27日在刘海粟美术馆开幕。首展选择了两位在上海具有广泛影响力的“80后”艺术家—杨正新、王劼音进行联袂呈现,采用双人双展厅的呈现方式,近60件作品以未公开发布的最新创作为主,其中也不乏代表性经典佳作,展示了海派艺术家对传统水墨艺术独具风格的诠释。双人展系列引入了“比较艺术”的概念,将两个优秀的艺术家同处一室,在学术上做一番搏斗,给艺术家一种彼此的激励,给艺术带来新启发。
当代海派名家双人展系列将在未来五年内每年筛选两组水墨艺术家组合搭档的阵容,致力于对传统中国绘画“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探索。通过选送艺术家以往代表性风格技法中展现创新性的当代水墨最新作品,挖掘传统绘画的当代元素讲好中国故事,展现海派艺术家深厚底蕴与高水平继承创新能力、展示新时代风貌。
杨正新先生表示,自己作为上海中国画院第二代画师,一方面继承了海派绘画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通过中西合璧的尝试推动了新一代海派艺术的形成。他还表示坚守中国画的笔墨,因为中国画的笔墨,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磨炼和沉淀之后,其力度、韵味、节奏才能达到中国画的审美要求,走向成熟。王劼音先生则表示这一次启动当代海派名家系列展计划很有必要,给海派艺术注入活力,加大宣传力度是当务之急。
08上海静安雕塑公园艺术中心举行“肖谷—东庄新语”展
五个多世纪前的中国明代,沈周在他60多岁壮年之时创作了传世经典的《东庄二十四景》,而在当下同样步入耳顺之年的艺术家肖谷,运用油画这一西方传统的创作方式,重新描绘出属于这个时代的《东庄新语》。
《东庄二十四景》不单单是沈周创作的二十四幅传统水墨作品,更是他为笃友吴宽的私家园林所留下的一份对文人生活的向往和寄托。这二十四景生动地展现了江南吴地的园林艺术风貌,以简明的构图和明快的线条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画面效果。肖谷全新创作的《东庄新语》则以油画中的明暗色块代替水墨的游丝线条,展现出另一番风情的园林情趣。同样的二十四幅作品,却又是不同的创作心境。除了作品本身,此次展览地点静安雕塑公园艺术中心的展厅中庭还装置了“镜园”,使其与“东庄”融入为一体,让“肖谷—东庄新语”艺术展成为一场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东方园林与西方园林的对话。让观者能在步入展厅的那一瞬间,就能被艺术家所营造的江南园林意象所包裹,进而沉浸其中感受江南吴地文人包容的气度以及其特有的艺术趣旨。展览时间从2021年11月6日持续至2022年1月9日。
09间有小憩—不同世界的时间表达
时间性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意味着什么?个体对时间的感受由什么决定?不同文化对时间有着各自的定义,这些不同的定义对个体对时间的感受有多大影响?上海的生物钟是否走得和柏林的不同?由刘海粟美术馆和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联合主办的中德艺术交流项目“间有小憩—不同世界的时间表达”12月3日在刘海粟美术馆展出,展览展至12月26日。本次展览携手中国艺术家康青、高珊和周胤辰与德国艺术家葛星(Stella Geppert)、文妮尔(Nicole Wendel)和温斯雅(Saskia Wendland)共六位艺术家,向观众展示了行动绘画、雕塑装置、表演影像和草稿文献类的33组近百余件作品。三位柏林女性艺术家邀约三位上海女性艺术家一起尝试着寻找时间以及更多相关问题的答案。她们这场联合展览,探索艺术创作中时间性的不同形式,同时也对女性在文化产业中的可支配时间和其参与性进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