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珞丁,邹敬宇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沈阳 110001)
垂体瘤多为良性肿瘤,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的15%[1-2]。流行病学报告[3]显示十万人中年发生率约为10%。垂体瘤患者可出现激素分泌异常、压迫垂体周围组织、垂体卒中及其他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等症状。研究[4]显示垂体瘤不仅影响患者身体,还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目前,手术是垂体瘤主要的治疗方式,多数垂体瘤患者术后存在抑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和生活质量[5]。延续性护理能调整患者的负面情绪,使患者在院外也能够获得恰当的护理,促进身体康复[6]。本研究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手术治疗的120例垂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延续性护理对垂体瘤术后患者心理的影响。
选取2019年5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120例垂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60例。纳入标准:(1)临床诊断为垂体瘤并采用手术治疗;(2)具备正常认知能力;(3)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精神疾病患者或意识不清无法正常交流;(2)合并慢性疾病;(3)病情恶化不能参与。干预组男27例,女33例;平均年龄为(44.28±2.88)岁;对照组男23例,女37例,平均年龄为(45.08±2.92)岁。2组性别、年龄等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见表1。
表1 2组垂体瘤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1)健康教育:组织垂体瘤相关知识健康讲座,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了解疾病、手术的相关知识,强化手术注意事项;同时介绍治疗成功案例,消除患者内心恐惧及焦虑;介绍相关饮食、护理方法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2)心理建设:采用鼓励、安慰等方法使患者正确认识、倾诉、发泄对疾病及手术的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采用注意力转移法(音乐和书籍等感兴趣的事物)放松心情;实时监控患者心理状况变化并及时处理。(3)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关爱患者,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帮助患者适应医院诊疗环境,拉近与患者距离。(4)协助治疗:根据医嘱指导患者用药、合理膳食及运动康复,离院前进行出院宣教,叮嘱复查时间及注意事项等,协助医生完成治疗,促进患者恢复。
1.2.2 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由延续性护理小组完成离院后6个月的延续性护理,(1)制定随访计划,保持沟通方式畅通,了解患者需求并及时解决,密切关注患者心理情况。(2)评估患者身体状况,掌握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情况,了解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评估患者饮食、运动、睡眠及心理情况,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患者出现负面情绪时积极疏导。(3)监测尿量并进行饮食指导,叮嘱患者勿食具有利尿效果的食物及药物,避免尿崩症发生,指导患者服用氢化可的松。(4)建立患者沟通联络群,强化宣传教育,同时鼓励患者之间进行交流,强化健康心理教育。
分别在患者入院后、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估焦虑情况。SAS采用4级评分,总分<50分为正常,≥50分为焦虑,得分越高焦虑症状越重。根据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来评估抑郁情况,SDS采用4级评分,总分<53分为正常,≥53分为抑郁,得分越高抑郁症状越重。
结果显示,2组入院时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与入院时比较,出院时与出院6个月2组焦虑、抑郁状态均有改善(P<0.05)。出院时2组SAS、SD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而出院6个月时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SAS、SDS评分显著降低(P< 0.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入院后、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SAS评分、SDS评分比较
近年来,垂体瘤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11]。已有研究[5]显示垂体瘤患者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入院时SAS和SDS评分均较高,可能存在焦虑和抑郁状况,与既往研究[12-13]结果一致。提示应在术前尽早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心理干预。
垂体瘤患者治疗时间长,容易存在负面情绪,有效干预方法可以预防及控制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发生[14]。侯雨辰等[9]研究表明,垂体瘤术后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术后依从性。SCHOTANUS-DIJKSTRA等[15]研究指出促进患者心理健康,指导其进行积极性自我缓解,能够保持健康的精神状态,减少焦虑和抑郁产生。因此,延续性护理对垂体瘤患者治疗及康复具有重要意义[16]。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后6个月时干预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提示延续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垂体瘤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改善垂体瘤患者术后焦虑和抑郁状况,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延续性护理小组的知识水平还需提升,同时需增加量化的护理措施及评估方式来进一步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