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儿童观下幼儿园园本课程资源建设实践研究

2021-06-27 14:38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娄葑街道香堤澜湾幼儿园谭红梅
青年心理 2021年32期
关键词:实物资源库资源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娄葑街道香堤澜湾幼儿园 谭红梅

随着学前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课程资源建设成为幼儿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我园在结合园所文化和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课程资源建设方面进行了创新和改革,以问题为导向,初步形成了全儿童观下园本课程资源库。本文结合我园前期课程资源建设的探索与经验,凝练了过程中产生的思考和阶段性成果。

在我园的课程改革背景下,课程资源日益丰富多样起来,自然而然就需要对这些资源进行管理,在课程资源管理和课程资源建设的过程中,梳理总结发现了几种常见的问题:对资源建设缺乏整体、周密、细致的布局规划;资源建设与课程实施、儿童发展不够紧密,园本特色凸显不够;课程资源建设后常态维护困难,缺乏有效机制。我们尝试积极面对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进行了以全儿童观下的课程资源建设实践研究。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一、梳理概念,构建框架

全儿童观下课程资源建设的观念和逻辑是在借鉴了现代儿童观理论基础上形成的,我们对概念进行了梳理明确。

全儿童观即儿童立场,学前教育必须珍视幼儿的世界与生活,这是现代教育逻辑的起点。进入21 世纪,为了进一步保障儿童生存权和发展权,国务院于2001 年5 月22 日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将儿童的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充分保障了幼儿的各种权益,尊重了幼儿的人格与个体价值,因此“以幼儿为中心”的幼儿教育观主导了21 世纪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以儿童发展为课程资源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为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满足儿童主动投入探索、发现、交往和表达的过程,满足儿童深度学习的可能。

课程资源即课程实施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自然资源的总和。课程资源建设能拓展幼儿园课程内容,丰富课程实施的途径,彰显幼儿园的园本特色。

二、链接资源,大胆重构

针对园所现有资源的特点和现状,对接课程项目组进行了深度审议,基于儿童视角,整理已有经验,以“资源”为关键词,大胆重构,让课程资源动起来。

(一)地点设置——因地制宜,分层展示

1.动起来的资源地图

在门厅改造创设了“长故事的园子”课程资源地图,实时呈现课程探索主题,便于班班互通、互动,真正实现场地资源由静态变为动态。

资源地图采用便于拼搭、构建、展示的洞洞板,将幼儿园的平面图以儿童素描的方式进行设计涂鸦,作为洞洞板的底纹,让每个班级、每个场域的孩子都能及时分辨出所在位置,同时也能从地图上读懂同伴的话题。

教师通过“长故事的园子”,能第一时间直观地获取信息,了解同一个主题下班级不同的活动开展和不同主题下各班级活动开展情况。同时发挥各场室预约功能,教师根据课程开展的需要,和幼儿一起在资源地图上进行预约,有效地整理利用现有资源,让每一块场室发挥作用。

改造前

改造后

2.火起来的资源收集小站

资源收集是课程活动资料来源的有效方式之一。课程会因为某种资源的缺失而不能进行或者不能有价值地进行。我们针对这样的难题,在门厅设置资源收集小站,固定每周二由“环保小卫士”按照园所活动需要,面向全园幼儿、家长、教师,为课程开展收集需要的实物资源。

3.细起来的资源中转站

随着资源小站火了起来,资源得到了源源不断地提供,于是怎样摆放归类成了新的问题。根据现有地理位置及场室布局,将资源归放到公区、走廊及户外室场边,形成“资源中转站”,将适合的对应实物资源进行分类摆放,张贴图标,便于师幼就近、按需利用。

4.满起来的资源存储室

随着源源不断的实物越来越丰富,急需专门放置的地方。我们将一楼的仓库开辟为资源室,分区分类进行管理:木质类、布艺类、塑料类、泡沫类、纸质类、线绳类、零星物品类等。分层归类、分框摆放,实现存储、开发和利用等功能。丰富的资源为幼儿的活动开展、经验习得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二)内容来源——按需开发,分期收集

1.梳理共性需要

依据各年龄段课程开展,梳理共性需要,规划学期资源开发内容。

例如学期规划重点:(1)完成泥沙水区、草坪小山坡的改造;(2)开展“瓶瓶罐罐”“秋日私语”等实物资源收集,保障了课程活动的需要。

在户外小山坡开发中,挖掘边角空间,对一些裸土、绿植杂乱的地方、不适合游戏的地方,联合爱心企业进行了改造,清理杂乱绿植,翻新裸土,种上适合孩子活动的草皮,共计种上了约600 平方米的草皮,为孩子的户外探索增加了安全有趣的空间。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各个班级围绕秋天讨论了很多不同的话题,于是我们将秋天的资源作为共性需求,开展了为期4 次的系列实物收集活动,带来的麦子、狗尾草、石榴、橘子、豆类等,在共性的基础上,满足各个班级个性的需求,充分发挥资源的作用。

2.凸显个性需求

根据班级主题开展需要,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类资源,门厅“资源订单处”以个性订单为依据,通过“环保小卫士”活动,即时收集各班所需资源;“小当家任务收集站”收集各班在各室场开展活动时的任务需求,比如“打扫鸡笼”“清理水池沉积物”等,让班、团、组、个体形成需求互通,拓展了资源内容,保障了班本课程的有效实施。

三、有效管理持续发展

(一)呈现方式——统筹规划,分类管理

1.实物资源库

园内开辟4 个实物资源库:资源地图、资源收集小站、各资源中转站、资源存贮室,面向幼儿、家长、教师,按需收集归类,形成规章制度,实现实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电子资源库

在园内网建主题资源包,内含主题实施路径、话题资源包、观察案例、成果(生成活动案例及音像、课程树或学习地图等)、课程环境创设路径、课程环境改造案例等六个库,通过网络资源传承与共享,避免已有资源的隐形浪费,高效发挥已开发的课程资源的价值作用。

(二)开发利用——建章立制,分步拓展

1.层级目录清晰

电子资源库形成四级目录,一级目录(主题资源包)——二级目录(园本课程、特色课程)——三级目录(大班、中班、小班)——四级目录(例、主题标志)——五级目录(主题实施路径、话题资源包、观察案例、成果、环境等),层层设立,清晰便捷,便于利用及管理。

2.拓展利用丰富

在原电子资源库的基础上,可根据课程开展进行主题资源包的补充,根据活动大小分条目丰富。在逐步完善充实的同时,拓展了对电子资源库的利用,逐建共享机制。如在中班组不同班级开展了同一个话题活动,每个班的形式、过程、成果等肯定不同,教师的观察反思也肯定不同,我们把自己班级的这些过程性资源放置资源库,变成大家共享的资源,真正做到“1+1 >2”,既是提升当班教师的专业能力,也是为后面的同类话题开展提供经验。

资源建设是幼儿园课程发展的支柱和保障。通过社会调查、资料收集、网上搜寻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广泛搜寻可利用的课程教育资源,并遵循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和认知基础进行筛选和整理,围绕园内外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人力资源、场地资源、文化资源等进行开发建设,初步形成内容科学、管理有序、应用有效的课程资源库。

课程资源建设是一个持续渐近、螺旋上升的过程,它永远在变化更新中。切实有效的运行机制,是课程资源建设不可或缺的,进一步完善资源库制度建设,形成实物资源库及电子资源库分类管理,提升资源库的开发及利用,为幼儿园课程建设服务,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服务,为办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服务。

猜你喜欢
实物资源库资源
幼儿园课程资源库建设之浅见
健身气功开放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
《五女拜寿》
我给资源分分类
浅论加强实物档案管理工作的策略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数控加工专业资源库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班主任进行实物分析的实践路径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