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鹏,黄惠桥,梁 榕,陈 湘,黄亚芬,罗丹妮,潘 晓,卢舒雨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西530000
知识动员是指在知识产生及需求的驱动下,供需双方之间进行知识交流与联系,从而达到双方知识共融,促使知识内化并外显的过程[1-4]。糖尿病作为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病人自己及家属需要更多的糖尿病知识进行病人自身的健康管理[5-7]。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微信平台为主的通信技术在糖尿病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8-10]。糖尿病病人在此情景下,会对糖尿病知识进行激化,包括知识的感知、识别、整合、实践等[11-13]。糖尿病知识动员会发生在基于医生、护士、病人、病人家属4个角色知识供需双方,这就意味着医生和护士要作为个人或者团体来指导病人及家属群体对疾病知识的执行行为。因此,收集糖尿病病人随访微信群的文本内容对其进行质性研究,分析其所蕴含的知识动员价值,构建糖尿病知识动员模型,使得糖尿病知识最大价值化并进行有效传播,有利于病人进行自身的健康管理,也为糖尿病病人的院外指导模式奠定理论基础。
1.1 研究对象 选取研究人员加入的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糖尿病病人随访群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2019年4月3日—2020年8月4日。群成员362人,总发言量7 745次。纳入标准:①微信群具有完善管理方案,固定管理员、群成员进群的要求与条件等。②群目的明确,满足糖尿病病人及其家属的知识需求,解决院外糖尿病相关问题。③已征求群成员同意,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保证不涉及个人隐私。
1.2 数据收集与处理 确定微信群的数据资料在手机存储卡中存储位置,利用手机本身的蓝牙传出功能或硬件导出功能将群聊天内容导出。本研究导出微信群聊天的互动字段,该字段包括微信账号、微信名称、消息内容、消息时间、接受状态、消息类型等。研究者手动筛选文本内容,并关联公众号、语音、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格式的相关信息,删除与该主题无关的其他数据,并规范数据格式,制成标准CSV格式或NVP格式的数据。
1.3 研究方法 收集的文本资料导入NVIVO12中进行访谈资料分析,本次研究以扎根理论为基础,并将扎根理论的开放式编码、轴心式编码、选择式编码的三级编码划分为两级编码:自由节点和树状节点[14-15]。自由节点是文本层级的平行编码,所有资料进行平行编码后,进一步对自由节点进行同属归类、形成概念、提炼主题[16-18],最终形成类属范畴相同的树状节点,对文本数据进行数据结构价值化的研究。如图1所示。
图1 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与思路
2.1 微信群成员活跃分布与话题形态
2.1.1 微信群成员活跃分布 在群成员发言的基础,对群成员个人的发言情况进行计量统计,有270名成员有发言交流,即存在成员的交流互动,仍有少数成员未发言,其显示为沉默状态,处于观看或不关注状态。
2.1.2 微信群成员聊天内容主题形态 将聊天内容转化成txt格式,对文本数据进行词频分析,得到如图2所示的糖尿病相关主题,其词频分析主要集中在安全、病人、病情、病友、吃饭等方面,这些也是与糖尿病相关知识动员的主题。在对图2进行去中心化处理后,知识动员在病人群体内部也出现主题的局部聚集效应。
图2 糖尿病知识动员的词频分析
2.2 扎根理论的内容分析
2.2.1 糖尿病知识动员的路径分析 社会中的互动关系具有方向性[19-20]。根据发言内容与发言时间确认群成员之间存在大量的互动关系。但其知识动员的路径表现为医护个人或医护团体单向传递至病人及家属群体,但在医护团体内部以及病人和家属群体中知识动员路径具有双向性。见图3。
图3 知识动员路径分析图
2.2.2 二级节点编码 根据本研究扎根理论的编码原则,将文本资料平行编码为“情感需要”“技能共享”“知识强化”等自由节点,再将自由节点归类、概念化、确定主题,形成“医学知识情怀”等树状节点。如将“技能共享”“理论知识”“心理状态”自由节点提炼成“知识呈现表型”树状节点。借助于NVIVO12对自由节点和树状节点与文本资料进行图示分析,完全展示出各级节点的相关性以及有向性。见图4。
图4 知识动员各级节点关系有向性图谱
2.2.3 树状节点的相关性分析 对树状节点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树状节点相关性的大小由Pearson相关系数表示其线性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0.8 ~1.0 为极强相关,0.6 ~0.8 为强相关。表中所有Pearson相关系数>0.8 ,表明各树状节点之间具有极强的相关关系。如知识呈现表型与知识存储方式的相关系数最大,表明两者的相关性最高,说明知识的呈现表型是知识存储方式的一种外在体现,知识存储方式也是知识呈现表型的内在形式,两者之间具有相互协同作用,可进一步细化分析自由节点相关性。
表1 树状编码的相关性分析(r值)
2.2.4 自由节点的聚类分析 在NVIVO12中,进一步对自由编码进行聚类分析制成自由节点聚类模型,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知识强化”“知识需求”“多媒介方式”“个性化诊疗方案”等11个自由节点相互作用,动态影响,各自由节点的相关性连线密度均匀,但连线的粗细表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大小,即连线越粗,相关性越大。自由节点相关性连线内部可形成中心球体,标志着其知识动员的稳定程度,即中心球体越圆其稳定性越好。图5显示:虽然各自由节点之间具有相关性,但是相关性强弱不同。知识强化和医护供给与其他自由节点的相关性连线较粗,说明在知识动员过程中,医护供给是知识存储方式的重要基础,知识强化是在糖尿病病人的知识组织形式中不可缺少的任务和要求。人文情怀及其相近的自由节点与其他节点的相关性连线较细,表示在知识动员过程中群成员之间有人文情怀的体现,但是相对其他自由节点来说,人文情怀稍差,应进一步增强群成员之间的亲密度,提高知识动员过程中的人文情怀。
图5 知识动员自由节点聚类模型
2.3 知识动员的模型构建 根据本研究的结果构建糖尿病病人知识动员的演化模型,如图6所示。由于知识动员路径是整个知识动员过程中的重要链接,特别是病人及家属群体之间的角色互换效应与知识动员是紧密相关的,本研究的知识动员演化模型构建中,病人及家属群体中出现了内部出现聚集效应,称为小聚集现象。
图6 糖尿病病人知识动员模型
3.1 知识动员的演化分析 本研究知识动员的演化过程是多维度的。①群成员的活跃度主要集中在少数成员中,主要以医务人员为主,负责解答疑惑或微信群管理。群成员在知识动员的过程中,参与度越高,越能满足自身的需求,还能带动其他群成员积极参与进来。②群成员的知识动员强度与群内引导话题呈正相关。特别是群内引导话题与病人自身安全直接相关时,病人的讨论意愿会大大增加社群知识价值,也能促进病人之间的好感和亲密度。③群成员之间知识动员路径具有方向性,以单向传递为主,双向传递为辅。医护团体在疾病相关知识存储量上远大于病人及家属群体,其知识动员路径为单项传递。在医护团体和病人及家属群体中,不同角色对知识的感知与认识决定了知识动员路径的方向性,并与角色的知识存储量无关。知识动员路径越长,对知识的感知与内化越具有价值,表明知识动员效果越好。④病人及家属群体内部出现聚集效应。病人及家属作为知识需求者的角色并非一成不变的,在其自己群体内,角色的互换效应与角色本身的知识存储量以及活跃度紧密相关,角色自身可以在知识供应者、知识需求者、倾听者之间进行角色互换。
3.2 知识动员的模型构建 糖尿病病人知识动员模型分为模型中心层和外围层,外围层又分为模型中层和模型外层。如图6所示,模型中心层是医务人员,是整个知识动员中的知识供应者以及知识推动者,也在糖尿病知识主题引导中起着重要作用。模型的外围层是糖尿病病人及其家属,是整个知识动员中的知识需求者及知识受益者。随着者外围层群体的知识存储量和主题参与积极性等相关因素的变化,外围层群体会逐渐发生分层现象,即演变成模型中层和模型外层。知识动员在局部群体中会发生聚集效应,即小聚集现象。小聚集现象的本质是病人及家属知识需求者的身份向知识供应者身份的改变,也是由于其个人的知识存储量的增加以及主题参与度的提高,病人及家属也会成为知识动员过程中的间接知识供应者。糖尿病知识动员路径越长,糖尿病知识的内化及呈现等效果越明显,更加有利于糖尿病知识价值化。
3.3 糖尿病病人知识动员的建议
3.3.1 加强糖尿病知识的动员管理 医护人员进行糖尿病知识的动员管理,主要是为了增加病人本身的知识累积,可以使其长期、有效地控制血糖。医护人员在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丰富自身知识储备的同时,应该积极进行与病人自身安全等相关主题的切入,激起病人的关注度。同时也能提高病人的活跃度并积极带动周围人群进行主题讨论,促进糖尿病知识渗透。管理者也可以针对某个共性或特殊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使得群成员通过共同解决问题而产生自身荣誉感和成员之间信任归属感,更加有利于糖尿病知识动员的传播并形成良性循环。
3.3.2 创建糖尿病知识动员的学习文化 糖尿病知识动员的学习文化应该是知识动员过程中知识价值的内在表现。丰富的学习文化可以促进病人及家属群体对糖尿病知识的感知、识别、整合与实践。由于病人及家属群体的文化、性别等差异,糖尿病知识动员的学习文化应进行跨人文背景的知识融合与展现,形成多元认知的共同学习氛围。同时,医护人员更应该关注心理状态差的对象,积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并解决现存问题,引导正确的疾病认知观并树立血糖管理的正向理念,展现出医学知识的人文情怀,使其积极参与话题讨论,提高个人的活跃度与群体中的影响力,进一步促进糖尿病知识动员的价值体现并形成良性循环。
在糖尿病知识动员模型内,医护人员与病人及家属之间构成了知识动员途径的相互关系,医护人员散播分享糖尿病知识,不仅能够满足病人本身健康管理的需要,也能够使得糖尿病知识价值化。构建糖尿病病人知识动员模型,明确糖尿病知识动员的驱动力和动员途径,分析其影响因素,可以加速提升糖尿病知识的交流与共享,使病人可以更好地进行健康管理,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构建模型的目的在于将糖尿病知识内化为外在表现,从而凸显知识动员的价值,进一步验证该模型对其他慢性病的管理与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