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奇迹
——内蒙古乌审旗毛乌素沙地生态治理巡礼

2021-06-26 10:42刘生梅内蒙古乌审旗旗委宣传部
内蒙古林业 2021年6期
关键词:大寨沙地牧区

刘生梅 内蒙古乌审旗旗委宣传部

苍翠满目、生机盎然,曾经荒凉寂静、人迹罕至的毛乌素沙地如今治理率已达70%,生态状况达近百年来的最好水平;绿色绵延、繁花似锦,昔日风沙倾天、贫穷落后的乌审旗如今已实现绿富同兴……

超越自然的奇迹来自世代坚守、久久为功的拼搏。

毛乌素沙地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也是京津地区主要风沙源之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南端、素有自治区“南大门”之称的乌审旗,就被包围在这片沙地腹部,是毛乌素沙地在鄂尔多斯市境内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最重的旗区,毛乌素沙地近三分之一都在乌审旗。

曾经,乌审旗荒漠化、沙化土地占比达90%以上,其中强度沙化面积占全旗国土总面积的40%,森林覆盖率仅为2.6%。漫漫黄沙无情地吞噬着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家园。

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顽强而又执着地创造了一个个绿色奇迹,铸就了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牧区大寨”精神,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毛乌素绿色传奇”。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已然成为这片热土上“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绿色崛起”的思想潮涌和生动实践,乌审旗正在续写新的绿色传奇。

绿色追求铸就“牧区大寨”精神

历史上的乌审旗曾经是水草丰美、森林繁茂的富饶之地,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距今7~14万年的“河套人”(“鄂尔多斯人”)就诞生于此,孕育了著名的萨拉乌苏文化。然而,由于受自然灾害和滥伐、滥垦、过度放牧等因素影响,地处毛乌素沙地腹部的乌审旗生态持续恶化。

“黄沙滚滚半天来,白天屋里点灯台。行人出门不见路,一半草场沙里埋。”1958年前的乌审旗乌审召镇(原乌审召公社),风沙肆虐,气候干旱,醉马草丛生,牲畜大批死亡,牧民流离失所。

在恶劣的自然环境面前,以乌审召镇布日都大队党支部书记宝日勒岱等为代表的乌审召各族干部群众,在条件严酷的毛乌素沙地里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

通过铲除醉马草,采取“前挡后拉”“穿靴戴帽”和兴建草库伦等方法治沙造林,乌审人探索出了“治理沙漠、建设草原”的独特经验,为牧区建设开辟了一条新路。据统计,当时10 万亩流动沙丘被封固,近6 万亩寸草不生的荒漠变成了林草葱郁的草牧场。

向沙漠要草、要畜、要粮、要钱——乌审召人民在我国沙区治理的历史上首先提出“治沙”是为了“用沙”的观点。

1965年11月25日,《内蒙古日报》发表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乌兰夫同志为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审召公社的题词:“学习乌审召人愚公移山、改造沙漠、建设草原、改天换地的革命精神”,号召全区人民向乌审召学习。同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作出决定,命名乌审召为学习大寨的典型——“牧区大寨”。

1965年12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诗人、记者郭小川等采写的长篇通讯《牧区大寨——记乌审召公社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革命道路》和《发扬乌审召人民的革命精神》的社论文章。

1966年6月12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陈毅元帅,在陪同马里苏丹联盟党政治局委员、司法部部长马马杜·马戴拉·凯塔为首的马里代表团参观了乌审召后,欣然题词:“治沙种草获胜利,牧业农业大向前;马里贵宾来参观,乌审召美名天下传。”

问:老师您好!我老公43岁,有时会有眩晕症状,发作时根本不能动,而且睡觉时必须侧身,仰卧就会眩晕,睡眠也不是很好。请问,他该服用哪种补品?谢谢!

随之,“牧区大寨”的故事响彻全国。乌审召的经验被推广到了全区、全国乃至其他国家,为沙漠地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稳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绿色信念凝聚全民共同意志

作为全国牧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牧区大寨”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乌审人,始终将“牧区大寨”这面旗帜高擎在天,用执着和汗水创造了变茫茫沙海为大美草原的绿色奇迹。

60多年的接力不止,乌审旗始终坚持将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和民生工程抓紧抓实,先后建立了以治沙场站为主力的国营治沙、以宝日勒岱为代表的集体治沙、以殷玉珍为代表的个体治沙、以博源生态公司为代表的企业治沙、以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厂为代表的产业治沙5 个不同时期、不同主体的造林绿化典型模式,形成了政策引导、产业带动、全社会参与的防沙治沙格局。

谷起祥、宝日勒岱、殷玉珍、盛万忠、乌云斯庆……一个又一个治沙英雄奋战在乌审大地。从个人到集体再到全民义务植树,乌审人民生态建设的初心从未改变!

治理荒漠的生态理念和带来的生态红利在乌审大地裂变出了强大的正能量。如今的毛乌素沙地更是以绿为生、因绿而兴,走出了一条生态与产业并举、美丽与发展双赢之路。在绿水青山建设中受益的老百姓由最初的“要我造”变为“我要造”,迸发出更大的生态建设自觉。

据统计,在毛乌素沙地承包造林面积达3000 亩以上的造林大户有240 多户,累计承包荒漠面积150万亩。建成各类林沙产业基地230.9 万亩,培育林沙龙头企业6 家。农牧民人均来自生态建设的收入达到2400 元以上。全旗植被盖度从20世纪70年代的28%提高到现在的80%,并且已经实现从单纯的“防沙治沙”守护生存防线到“管沙用沙”绿富同兴的历史性跨越。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60多年躬耕不息,乌审旗从鏖战沙魔到人沙和谐,先后荣膺“全国绿化模范县”“三北防护林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林业科技示范县”“首家中国人居环境示范城镇”“中国全面小康生态文明县(市)”“中国绿色名旗(县)”“全国生态文明标杆旗”“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国家园林县城”……一项项荣誉,是肯定也是激励。乌审人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了当下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潮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永续发展的高度,强调绿色发展理念,绘就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在绿色发展实践中,乌审旗坚决落实中央、内蒙古自治区和鄂尔多斯市的决策部署,久久为功,深化对“生态”和“绿色”的理解,建立“牧区大寨”体验式生态教育基地、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让生态文明理念在全旗各族干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接力传承,让绿色的底色在这片沃土上更加浓重。

乌审旗一直在努力追寻绿色、守护绿色,并且在“沙里淘金”,不断追求高站位、低门槛,小切口、大内涵的生态文明。乌审人铸造出了解开荒漠化治理和环境保护这一世界性难题的“钥匙”,并且用这把“钥匙”打开无数把“锁”:一是“围封转移”,即在沙区采取严格的禁牧休牧、划区轮牧、生态修复等效果明显的治理措施;二是用产业化的理念治沙,增加农牧民收入,这也是今后彻底治理沙漠的最终途径;三是将工业化思维引入生态领域,做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并进,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

在乌审旗召开的“牧区大寨”精神座谈会上,宝日勒岱老人深情地对这种精神内涵进行了概括,就是“改革创新的精神,团结拼搏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百折不挠的精神。”

沧海桑田,精神不变。“牧区大寨”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乌审人民的血脉,如今,这种精神正在新的发展中不断升华,并发扬光大。乌审旗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持续将绿色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为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贡献新的智慧和力量。

“牧区大寨”发源地乌审旗乌审召嘎查美如画 摄影/布和

绿色崛起践行光荣使命担当

生态环境保护是为民造福的百年大计。2019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2020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

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南大门”、毛乌素沙地腹部的乌审旗,时刻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决担负起重大责任,坚守绿色信念、传承“绿色接力”,奋力开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绿色崛起”的新局面,为祖国北疆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贡献乌审力量。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乌审旗坚持生态优先,让绿色发展更具底气、绿色崛起更具品质。作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乌审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大力弘扬“牧区大寨”精神,继续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在生态产业链上做文章,实现沙里淘金、绿富同兴,努力建设更加美丽、更具魅力、更为富饶的绿色乌审。

围绕生态建设这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题中要义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乌审旗更加突出生态建设保护的战略地位,强化生态建设的组织实施和生态管护责任落实,紧盯重点区域,坚持适地适树,发动全民参与,扎实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精心实施好重点生态工程,画好全民植绿护绿最大的“同心圆”,构筑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目前,乌审旗基本草原面积1060 万亩、林地面积896 万亩,植被盖度和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80%和32.8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讲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甚至想方设法突破生态保护红线。”

作为资源型地区和生态脆弱区,乌审旗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坚持一手抓污染防治,一手抓环境治理,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在全区率先通过ISO14001 环境质量体系国际国内双认证,跻身自治区工业经济十强,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清洁能源生产输出基地。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让乌审的天更蓝、水更清、草更绿、空气更清新、老百姓的心情更愉悦。2020年,全旗空气优良率达92.6%。

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强化生态文明考核评价导向,探索建立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自然生态和环境保护责任离任审计制度,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问责机制,用制度红线守住绿色底线。真正把生态文明建设成效体现在推动解决实际问题上,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绿色崛起的生动实践。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绿色崛起”的征程中,乌审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编制全旗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总结推广毛乌素沙地治理经验,弘扬“牧区大寨”精神。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的全面崛起,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在乌审人心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全旗干部群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行动,他们用蓝天净土培育绿色品质,用生态文明引领全域发展,用文化铸魂凝聚守望相助,并日益呈现出神形兼备的全域化格局。全力推进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旗”,获评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2020年,乌审旗综合实力上升至中国西部百强县第21 位、中国工业经济百强县第43 位。

“绿色生态成为了乌审旗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品牌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实现绿色崛起正当其时,必须坚持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根本立足点,宁愿牺牲一定的发展速度,也要守住生态底线。”乌审旗旗委书记额登毕力格说,“乌审旗将继续在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等方面勇于创新、探索实践,建设中西部地区绿色崛起先行区,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样板城。”

“六十载,人与自然的碰撞;一甲子,写满呵护家园的渴望。赓续‘牧区大寨’的不熄荣光,撑起‘绿色崛起’的初心梦想。人类战胜‘地球癌症’的奇迹,正在我们手里续写辉煌。”这是2020年9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期“北疆楷模”发布会上给予“绿色乌审”治沙群体的致敬词,也是对乌审旗未来发展更高的激励和期许。

装点此江山,今朝更好看!乌审人民用坚持不懈的绿色追求和绿色发展远见,在毛乌素沙地腹部创造了绿色奇迹,诠释了永续传承、生生不息的“牧区大寨”精神,让“乌审绿”助力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和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增添更多希望和色彩。

(未注明作者图片由内蒙古乌审旗旗委宣传部提供)

猜你喜欢
大寨沙地牧区
塞罕坝地区沙地云杉引种试验及培育要点
能钻过柔软沙地的蛇形机器人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沙地迷宫
民族传统游戏在牧区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运用
牧区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策略
新巴尔虎左旗
风滚草
过去的苹果
郭凤莲:昔日“铁姑娘”带领大家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