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月勇 赵 杰
(1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场镇集体资产管理事务中心,上海 201314;2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上海 201201)
在果园中种植绿肥,不仅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还能改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更能为天敌昆虫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对控制害虫种群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农业科技工作者在果园天敌调查、果园间作控制害虫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1-5],但对梨园种植绿肥后梨树蚜虫及其发生影响的研究却鲜有报道。在此背景下,笔者针对上海市浦东新区梨园主推种植的光叶苕子和黄花苜蓿2种绿肥,开展了梨园种植绿肥对梨树蚜虫及其天敌影响的研究,以期为梨园进行害虫生态防治提供参考。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试验地位于上海歆香蔬果专业合作社翠冠梨基地。供试绿肥为光叶苕子和黄花苜蓿。供试黄板为30 cm×25 cm双面粘胶黄板,由上海盛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依据绿肥种植不同,共设3个处理,分别为:梨园种植4年光叶苕子(以下简称光叶苕子),面积为0.8 hm2;梨园种植4年黄花苜蓿(以下简称黄花苜蓿),面积为6 hm2;梨园清耕4年(以下简称清耕),面积为3 hm2。
采用陷阱调查方法[6],在梨树上距地面1.5~1.7 m阴凉通风处悬挂黄板,分别于梨园南、中、北部各悬挂1块,相邻黄板间距约50 m。黄板于2020年3月10日悬挂,每旬调查2次黄板上的蚜虫数量及蚜虫天敌种类和数量,直至5月31日为止,同时计算每旬的蚜虫数量和益害比。蚜虫天敌按照其数量所占的百分比确定优势种、常见种和偶见种(百分比>10%为优势种,百分比为1%~10%为常见种,百分比<1%为偶见种[7])。
由表1可知,3月中旬至5月底,光叶苕子和黄花苜蓿处理区的黄板上有翅成蚜数量接近,均远远少于清耕处理区;同时,光叶苕子和黄花苜蓿处理区的蚜虫发生最高峰均出现在5月中旬,明显晚于清耕处理区(4月下旬)。
表1 梨园种植绿肥对蚜虫数量的影响 (单位:头)
2.2.1 蚜虫天敌发生种类
由表2可知,3月中旬至5月底,光叶苕子和黄花苜蓿处理区分别诱捕到蚜虫天敌10种和11种,其中,优势种均为晋草蛉和异色瓢虫2种;相同的常见种为龟纹瓢虫、六斑月瓢虫、小花蝽、黑带食蚜蝇、大灰食蚜蝇、细腹食蚜蝇等6种,黄花苜蓿处理区的常见种还有全北褐蛉;偶见种均为七星瓢虫和四斑裸瓢虫2种。清耕处理区诱捕到蚜虫天敌6种,其中,优势种为龟纹瓢虫、小花蝽和异色瓢虫3种,常见种为晋草蛉和六斑月瓢虫2种,偶见种为七星瓢虫。
表2 梨园种植绿肥对蚜虫天敌种类的影响
2.2.2 蚜虫天敌发生动态
由表3可知,3月中旬至5月底,光叶苕子和黄花苜蓿处理区的蚜虫天敌发生动态相似,且均与清耕处理区的蚜虫天敌发生动态有差异,2个绿肥区的蚜虫天敌以3月中下旬至4月中旬发生数量较多,且发生总数大于清耕处理区。其中,清耕处理区的瓢虫和小花蝽发生数量大于2个绿肥处理区,瓢虫以3月中旬发生数量居多,小花蝽以5月中下旬发生数量居多;2个绿肥处理区的草蛉和食蚜蝇发生数量远大于清耕处理区,且均表现为3月中旬发生数量较多。
表3 梨园种植绿肥对蚜虫天敌发生动态的影响(单位:头)
2.2.3 益害比
由表4可知,3月中旬至5月底,2个绿肥处理区的总益害比相似,均高于清耕处理区。其中,光叶苕子处理区各旬的益害比均高于清耕处理区;黄花苜蓿处理区在3月中旬至5月中旬的各旬益害比也均高于清耕处理区。
表4 梨园种植绿肥对益害比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与清耕梨园相比,连续种植4年光叶苕子和黄花苜蓿的梨园,其蚜虫发生数量少、高峰期推迟,蚜虫天敌的发生种类和数量却增加,表明梨园种植光叶苕子和黄花苜蓿有利于增加蚜虫天敌的多样性;同时,2个绿肥处理区蚜虫天敌成虫的发生量均以3月中下旬较多,且益害比高,表明梨园种植绿肥能为蚜虫天敌提供优良的越冬环境,从而提早蚜虫天敌的发生高峰期,这对控制梨园早春时期蚜虫虫口密度和全年蚜虫发生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本次调查采用的是定点监测,并非大面积普查,再加上梨园气候小环境可能会影响蚜虫及其天敌的田间分布,从而影响蚜虫天敌的发生种类和数量,因此,本试验结果还需进一步进行试验验证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