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2021-06-25 06:07李旺宁
下一代 2021年3期
关键词:品德教育初中学生

摘  要:新课标改革落实到教学中来,其实就是要让学生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方式,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达到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培养出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要想实现这些,教师就得转变平时填鸭式的教学理念,对于新教材认真分析,仔细研究,找出更高效的教学方式,并且在课堂上尤其要注重如何应用知识,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展开交流,培养发散思维。教育理念的改进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升,不断完善。

关键词:初中学生;生理心理;品德教育

当前,由于我国社会高速发展,导致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发生的巨大的变化,并且呈多元化发展。这些理念势必投射到教育理念中去,但是初中生由于生理心理不成熟,无法建立完善的个人三观,只能靠教师去引导,塑造出正确的三观,才能面对社会发展对人的影响。并且,由于现在社会对于学生成绩要求较高,学校往往偏重于学生的成绩进步,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不太重视,但是这个时期正是学生塑造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教给他们的是功利性的价值观,那么,学生的價值观也会变得功利起来,很多老师都不明白的一个道理。德者,才之帅也,没有好的品德,是无法完成大事的。

一、初中生的主要生理心理表现

在这个时期,初中生的生理心理都开始快速发育,对于外界的知识接受较快,遇到好的观念能够认识并理解学习,但遇到不良的风气受感染也比较快,尤其这个阶段父母同学朋友对他的影响较大,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初中阶段,学生思想活跃,有探索精神,对于外界的的东西都想去尝试,这个时候一般学习和生活没有太大的压力,对于学习的热情还是比较高的。

第二:在初中阶段的学生看来,自己是新时期的学生,不想受学校的条条框框的束缚,不喜欢老师古板机械的教学方式,尤其有互联网的存在,导致他们喜欢上网接受新信息,他们喜欢老师能跟上他们的节奏,用新的教学方式。

第三:由于这个时期初中生生理发育不成熟,情绪性强,独立思考能力不够,比较冲动,他们的心理以及知识储备都不足,容易做出一些在我们看来比较感情用事的事情,为了口角之争打架斗殴、校园欺凌之类经常出现在这个时期。

第四:由于生理的不成熟,导致行为偏幼稚,行为很容易受外界影响,盲目跟风,明辨是非能力差,心理问题容易产生。

第五:初中生一般十几岁,这个阶段也是他们塑造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黄金时期,,但是由于知识储备较少,他们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自己所学知识和身边老师同学朋友父母的言传身教当中,极其容易受影响,因此,此时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学生三观塑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通过教师的教育引导,让他们培养出正确的三观。

二、如何做好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一)遵循初中生实际需要的原则

对于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一直以来是一个比较难的事情,这个时期的初中生既要面临大量新知识的冲击,还要面临心理生理的双重成长,教育过程比较复杂。而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离不开的一个点就是要充分考虑到初中生的实际需要,这个阶段他们需要的不是艰深难懂的道理,而是适应这个阶段的基础品德教育,并且,思想品德教育比较看中因材施教,每一位学生所面临的问题都不一样,要根据学生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因为初中生之间的问题不一样,时时还在变化,就给教师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在此,思想品德的教师要注意紧跟时代步伐,在课堂上注意上以下几点:

第一:由于初中生身心发展不一致,个体差异较大,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教师要掌握好每个学生的思想状况,既要达到全面教育的目的,也要考虑到一些特殊学生的需求,因为思想品德这个课程比较抽象,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主动求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第二:思想品德教师要自身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掌握好思想品德教育的变化。初中学生通过手机电脑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的信息,接收到的信息有好有坏,教师在这里一定要帮学生甄别优劣,因为初中生虽然能够了解这些东西,但是自身眼界和阅历不足,难以分清好坏,就要帮助学生成长。

第三:思想品德教育虽然比较抽象,“到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但是这个教育是要落实到实践上的,“到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通过实践,让学生理解优良品德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优良品德,实践出真知,尽可能帮学生提供多种类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初步在社会中锻炼优秀品德,锤炼意志,提升自身道德修养。

(二)在实践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首先,抓好时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应牢固树立德育是教育之本的观念,

要善于找准时机,随时对学生进行教育,比如对于后进学生只要有进步,抓住时机进行表扬,激发后进生的自尊心,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理解老师对他进行表扬与教育的意义。

其次,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好的师生关系是老师教育质量能否提高的关

键,只有学生愿意听老师的教育,老师的教育才会深入学生的心里,为思想品德教育铺路,并且,关心维护每一位学生也能让学生尊重老师,更愿意听老师的教育。

三、结束语

新课标改革对于教育理念的变革格外注重,对于教育理念,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具有两方面价值的东西。第一,教育理念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上的实际表现。教师的教育理念决定着课堂质量的高低,好的教学理念有助于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在思想品德课上,因为现在的初中生通过互联网接触社会较早,教师自身若没有能够让学生信服的水平,就很难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第二,从理论上来说,要搞好新课标改革,首先要改变的就是教育理念,重点研究如何搞好教育理念的改进,让学生的课堂质量得到提高,从理论出发,与实践相结合,找出适合当下形势的新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 刘敏.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中)》,2019-11-18 .

[2] 孙宁.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J].《考试与评价》2019-01-01.

[3] 谢志红.充分发挥家庭“第一教育”的作用[J].《教育艺术》2007-01-20.

作者简介:李旺宁(1974.10-),男,汉族,甘肃庆阳人,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及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品德教育初中学生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的策略探究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新加坡小学品德教育目标刍议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初中体育学习过程中学生体育技能评价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
初中学生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浅析
培养初中学生自信心与英语教学的相关性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培养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