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爱国主义精神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自觉担负起培养学生良好家国情怀的责任,把握住每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契机,助力于学生思想教育的良好发展、终身发展。基于此,文章探讨了特殊时期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方法,希望能够对广大同仁有所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教学;价值观
爱国主义精神,是指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根本意义就是在无穷变化的生活中寻找并挖掘教育的意义。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栋梁,对于青少年的教育与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它是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是影响一个民族和国家命运的重要因素。
一、立足当下,走进爱国
2020年初,由于特殊公共事件的持续发酵,各中小学开学时间都为此顺延,且都开展了“停课不停学”活动。教师们纷纷化身“十八线主播”,进行网上授课,微课也随之成为微信、微博遍布下的微时代“新宠”。在此期间,各学科教师可以尝试以学科教学为依托,充分利用微课及授课平台,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让学生感受到教材中处处蕴藏的品德教育元素。
譬如,笔者身为美术老师,利用微课体量小、样式多、易传播、省时间、提效率等众多优点,以绘制漫画的形式制作出一个“居家小贴士”视频,且在后期配上了音乐与绘画步骤字幕。一方面,微课可供学生们跨区域学习;另一方面,从中融合美术、音乐学科的艺术展现后,其艺术表现力更可以感染学生,让学生明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再如语文老师,在制定学科教学计划时,可以尝试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把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渗透在网络教学之中,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著名人物,再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学习特殊时期涌现的感人事迹。
二、精准把控,多样实施
根据学校九年一贯制教育的特点,在学校学生处、大队部的牵头下,结合办学特色和实际情况,我们通过微信、QQ、钉钉等家校交流平台进行了分段教育,组织开展适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多元化教育活动,以响应《爱国主义教育纲要》中指出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重点是广大青少年”。
2.1 第一学段(1-3年级):读绘本,重在了解
根据低年级段学生年龄特点,学校通过网络找到相关的绘本,并以“绘本图片电子稿”的形式发送到了各班的班级群。色彩鲜艳、吸引眼球的图片,能让低段学生一下明白2020年春节期间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要呆在家中、特殊时期是哪些人呈现了“最美逆行”……学生在阅读完绘本后,教师会引导他们分享给爸爸妈妈及家中其他长辈,并要求其独立绘制绘本心得收获卡。整个过程是学生亲身感受与动手的,能在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为思想教育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2.2 第二学段(4-6年级):画唱朗诵齐上阵,重在理解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每个孩子呱呱坠地,最早接触的游戏就是玩手。所以,为了更好地展现“爱国主义精神”,学校号召该学段学生通过绘画及手抄报形式,宣传特殊时期做好防护的重要性,并向坚守一线的奉献者们表达敬意、加油助威。大家知道,动人的音乐是最能感动人的,故而,音乐也是特殊期间传达爱国情怀的重要载体。对此,学校音乐老师们通过视频会议,各抒己见,最终甄选出《天使的身影》《我和我的祖国》《祖国不会忘记》等歌曲,号召学生、家长一起唱歌,唤起所有人的爱国热情。
2.3 第三学段(7-9年级):笔墨、文字宜传情,重在感悟
现阶段的初中生已经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爱国主义的认知也不仅仅停留在小学阶段,初中生更能了解清末到新中国成立这段历史中的辛酸与荣辱,对于爱国主义的解读更为深刻。为此,在特殊时期,学校鼓励初中生多关注时事,关注国家与社会。居家过程中,鼓励他们通过收看央视新闻联播,实时了解事件动态,让学生明悟身为中华民族一員的幸福与自豪,引导他们意识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要发挥自己的绵薄之力,将爱国情怀寄情书画作品中,用笔墨传达情感。
三、反思创新,加固教育
当今社会是数字化信息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学校合理运用网络交流平台,号召组织了多元化教育活动,通过各年级同学直接参与或观看等间接获取信息的方式,学生们依次进行了成果展现,在这一过程中,大家都深刻感受到了各行各业人民群众的团结与互助。
同时,学校充分发挥了家校联动的作用,携学生和家长一起去尝试、去体验。大家一致认为,在之后实施与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的过程中,要走出对传统教育的狭隘理解,爱国主义不能只停留在思想品德课上。不仅要在班级文化建设上下功夫,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环境,营造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还要开展好平时的活动,将理论讲解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如: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档案馆等。
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过程中,还可以引入思维导图的形式,用以表达教育过程并制作出记录每个活动情况的学生活动册,让学生发现自我、反思自我、改善自我,循着他们的生命成长的需要出发,正确引导其思维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对爱国主义价值观的理解更加深刻。今后,学校将始终秉承“以生为本”的理念和“从心出发,用心做事”的校训,抓住一切契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他们最终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俞玮.爱国于心践于行——小学德育教学中爱国情怀的培养策略[J].教书育人,2020(07):5-6.
[2]张晶晶.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小学教育的路径探析[J].教育观察,2020,9(35):73-75.
[3]杨大艳.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中美术媒介功能浅探[J].新闻前哨,2020(12):127-128.
[4]杨月和.爱国主义教育要注重螺旋式上升[J].人民教育,2019(23):8.
作者简介:陈春颖(1993.04-),女,汉族,浙江宁波人,本科学历,二级教师。研究方向:绘画,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