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怡繁
摘 要: 人类要想生存和发展,就不能离开劳动。高职院校通过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通过劳动教育与实践性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提高个人专业技能。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劳动教育 实习实践
一、劳动教育课程指导思想及开设该门课程的必要性
新时代,劳动教育赋予职业教育全新的价值期许,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该门课程拓展了职业教育学科的内涵,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大中小学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提出在各学段设置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并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为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指明改革方向与实施路径。
劳动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人回忆起小学时代,对上过的课程印象最深刻的不是身为主课的语文、数学,而是每周只有一次但特别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劳动课。自儿时开始,无论父母还是老师,都曾教育我们热爱劳动,劳动最光荣。在学校劳动课上,即使做了体力劳动,如擦桌子、扫地等,学生也不会觉得累和辛苦,反而因为自己能在劳动课堂里积极表现而感到特别开心。大家都很喜欢上劳动课,特别是集体劳动。通过劳动,学生们既可以收获技能,又可以收获快乐。在劳动过程中,大家可以开心地在一起说说笑笑,互相协作,互相帮忙。劳动不仅可以让人获得技能,还可以培养独立的性格,锻炼吃苦耐劳的品质和毅力,是一笔非常重要的人生财富。
现在的孩子缺乏劳动责任意识及动手能力不强。即便上了大学,自理能力依然很差。有的学生就连打扫教室卫生这样的轻松劳动也做不好,不愿意做。有的学生连系鞋带、洗衣服和袜子都不会,缺乏劳动动手能力,搬桌子会砸到自己的脚。造成这种现象,笔者认为不能全怪学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其他因素。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现在很多高职学生家庭是“421”独生子女家庭模式,家人对学生过度溺爱与呵护,使很多学生养成不愿动手、怕累怕苦的不良习惯。第二,很多家庭对学生的定位不准。家长为了将来孩子能找一份好的工作,只能埋头读书、好好学习,考上一所重点大学是最重要的,除了学习之外其他任何事情都不用学生操心,导致学生从小缺乏劳动意识,没有得到有效的劳动锻炼。第三,在学校基础教育中缺乏劳动教育意识。有些学校对文化课非常重视,课程安排得很多,虽然设置了劳动教育课程,但是并不重视该门课程,劳动教育课程形同虚设,几乎被文化课占用。我们必须把劳动教育这门课尽快补上、补全、补好。开设劳动教育课程主要有以下两个好处:第一,能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第二,能够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和美德。
二、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方面的优势
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从以下两方面可以看出:一是高职教育的特点,二是高职学生的特点。
1.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特点——培养实用型、应用型的技术性人才。
高职院校的教育主要是培养目标为实用型与应用型技术性人才。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要依据高职院校教育特点,将劳动价值观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教学中,围绕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强调实际性操作,使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职业教育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建立与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校内外实习基地,为高职院校顺利开展劳动教育提供重要的劳动场所。
2.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理论知识成绩不好,但是情商较高。
高职院校学生虽然分数不高,理论知识学习能力不强,但是大部分学生能清楚地给自己定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掌握一门专业技能,为以后进入社会谋生做好准备。笔者通过十余年的教学经历,发现虽然很多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动力不足,提不起兴趣,但是对于和专业相关的、以实训课形式教授的动手能力较强的实践课程特别感兴趣,高职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是个人心态及人际交往能力较强。笔者曾经在课堂上做过一项随堂调查,当问到学生上高职院校的目标是什么的时候,有90%的学生回答: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毕业后找一份适合的工作,多参加校内外集体活动,锻炼个人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高职院校可多开设实操性强的实践性课程,劳动教育课程可以依托实训、实习、实践课程实现教育目标。
三、高职院校实施劳动教育课程的方式
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有着与普通教育不一样的地方。最重要的任务是专业培养,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纯粹的科学知识学习,二是和生产劳动结合更密切的实践教育。劳动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一般劳动素养培育,另一个是与专业结合在一起的,与相应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有的学校忽略相关专业与它对应的劳动的连接,导致学生只学会了纯粹的自然科学知识,在应用某些科学技术时,缺乏动手能力,以至于企业在接收这些学生之后,不得不通过专门继续学习或者培训之后,才能解决学生知识和技能断层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我们要通过劳动教育改进的地方。
1.将劳动教育纳入必修课课程。
高职院校将劳动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指南及考核评价体系,围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组织、劳动安全与劳动法规等方面,进行规划和设计。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关于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专题教育讲座或课程,也可以定期邀请校内和校外的劳动模范、企业与事业单位的行业专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等到学校为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宣讲。还可以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主题活动。
2.以實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让学生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
结合实训、实习、职业体验、职业规划等活动,形成学校内与学校外、课堂内与课堂外贯通融合的劳动教育模式。以加强技术技能实训为重点,充分利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教育活动周等平台,开展“劳模进课堂”“大国工匠进校园”“优秀职校生校园分享”等活动,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海河教育园区的劳动教育培训,参观职业院校的名师工坊、名企的重点工作室等,让学生参加动手操作的劳动实践,如参加专业技能大赛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职业认同感,培养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
例如根据笔者所在院校教学进程安排,学生在大一和大二年级的时候,要在学校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到了大三年级上半学期的时候,都要到企业实习实践,完成为期6个月的顶岗实习环节,在这半年中,学生以实习生的名义在企业进行业务方面的实际操作。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实践方面的动手能力,还能够让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更好地结合。在顶岗实习期间,每个学生都有相应的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操作技能和业务环节等各方面进行详细的一对一指导,包含劳动教育内容,教育学生爱岗敬业,对待工作有精益求精、认真负责的职业精神。这些劳动教育内容都是在顶岗实习期间由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完成的,同时由企业指导教师在企业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及职业精神教育,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与实践经验的积累是极为有利的。
3.在各个学科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高职院校建立各学科融入劳动教育的制度,深入挖掘各学科劳动教育内容,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不仅要将劳动教育元素全面融入公共基础课,还要将劳动价值观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当中。通过挖掘各学科劳动教育要素,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与本专业相关的劳动教育元素,例如在讲授就业指导课程中求职安全方面内容时,可将劳动安全、事故防止等劳动安全教育内容融入其中。再如讲授创业指导课程时,可将劳动态度、诚实守信、职业道德素养等内容融入其中。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特点聘请相关领域的技术专家、能手等进行授课和讲座,使学生深化对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理解,培养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与敬业、严谨求实、刻苦钻研的品质。
4.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通过劳动教育课程,学生能够了解一般的生活常识与急救技能。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让学生至少掌握一种日常生活劳动技能。例如清洗个人衣物、学会扫地、擦地、学会做简单的家常菜肴、学会独立处理个人生活中的大部分事务及获得独立生活的能力。再如较好地掌握日常人际交往礼仪、学会常用家用电器的使用方法与简单的维修步骤、学会垃圾分类处理方法等。定期开展校内服务性劳动活动及校外志愿者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例如组织学生打扫学校公共区域的卫生、参加校内的安全保卫值守、参与后勤单位如学食堂的服务管理等。到学校外参加关于職业教育的社会调研、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运用专业技能为社会、为他人提供相关的公益性服务,强化公共服务意识和家国情怀。例如学生到辖区内的养老院进行一天的志愿者服务活动,陪老人们说说话聊聊天,帮忙打扫卫生等,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关爱他人。
5.完善学校建设标准,一步一步地建设好、配备好劳动工坊、劳动实践教室、实训基地等。
对于各年级学生,要制定适宜的劳动教育培养目标、选择适当的劳动教育场所。例如可以安排大一新生在入学时,将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实施地点选择在校园内,例如操场、校内道路,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打扫校园卫生活动,通过劳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生活和幸福人生。对于大二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实施地点可以选择在专业的实训室、劳动实践教室等,为其专业技能锻炼创造良好的便利条件。对于大三年级毕业生,可以在离校前开设大学生相关就业指导技能课与大学生创业课程,加强与地方企业的联系,聘请校企合作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等人士到校为学生举办求职面试相关指导讲座,为学生下一步顶岗实习环节传授知识、铺平道路,为学生步入社会积累丰富的经验。
总之,新时代,高职院校将从立德树人的高度,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学校人才培养中,通过不断探索与创新,积极开设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为社会提供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周昌明.职业院校学生劳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江苏科技信息,2015(33).
[2]陈长生.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的实践与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0,12(下).
[3]高雅琴.劳动教育: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探讨[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