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力光, 张本亚, 徐玉平, 赵锐智, 刘彦方,任 勤, 孟德仁
(云南省烟草公司 曲靖市公司师宗分公司, 云南 曲靖 655700)
【研究意义】地膜覆盖移栽是曲靖市烤烟生产上常见的栽培技术措施,加之曲靖山坡耕地面积占比较大,地区及年份间降雨量存在差异,常发生间歇性干旱,常规栽培技术措施严重影响烤烟的生长发育及烟叶的产质量,亟待改进现有栽培技术措施。灯盏型积水移栽技术是针对干旱缺水地区采用的灯盏型积水凹槽收集雨水的栽培技术措施,探明灯盏型积水移对烤烟生长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前人研究进展】烟草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在烤烟生产中,气候、地形、地质和土壤等是影响烟叶产量及风格特色的主要生态环境因素[1]。气候因素中降雨量是影响烟叶品质的主要因子,且与日照、气温关系密切[2]。干旱胁迫影响烤烟的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导致其品质下降[3-4]。梁太波等[5]研究表明,干旱胁迫下烤烟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发生降解,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下降,导致干物质积累量降低。云南省烤烟种植面积占全国种植面积的44%,其山地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4%[6]。烤烟生产上需水量较大,其在伸根期有间歇性干旱时间10~30 d,生产用水紧缺[7]。曲靖市是云南省烤烟种植面积最大主产烟区[8],山坡耕地面积占75%以上[9],降雨量在烤烟伸根期和成熟期呈减少趋势[10]。因干旱导致蓄水减少以及运输和用工成本高等因素,降雨量的大小及分布很大程度上影响烤烟移栽期。生产上要求生根期最适土壤相对含水量在60%左右[11],要使降雨量与烤烟生长发育相适宜,同时规避病虫害的影响,适宜的烤烟移栽技术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影响烤烟的产质量[12]。目前,地膜覆盖移栽是生产上常见的栽培技术措施[13],主要有膜下移栽[14-16]和膜上移栽[17],但在缺乏农业用水、前茬作物收割晚以及交通不便,劳动强度大的地区,移栽期多在5月中下旬,此时温度已逐渐回升,膜下移栽烤烟生长发育和后期大田长势不佳,出现还苗期长,后期长势不均等弊端[12]。各地在烤烟生产上围绕最佳节令对移栽方式进行改进,主要有井窖式移栽[18-20]、膜下集雨抗旱移栽[21]、双膜单架移栽[22]、井窖式垄体打窝地膜积水移栽[23]、对株距标记地膜移栽[24]和穴窝深栽与带营养土高茎深栽[12]等。【研究切入点】目前,改进移栽技术多集中在膜下移栽方面,对不适宜膜下移栽地区的改进移栽技术研究较少,未见缺水山区适宜膜上移栽技术的研究报道。【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探明灯盏型积水移栽技术对烤烟产量、产值、农艺性状、病害及节水省工等的影响,以期为云南曲靖干旱缺水区地的烤烟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试验于2018年在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彩云镇路撒委会大路撒村进行,土壤基本理化性状为pH 6.5、有机质21.6 g/kg、速效氮130.2 mg/kg、速效磷37.4 mg/kg、速效钾150.9 mg/kg。
1.2.1 供试品种 烤烟品种为云烟87,玉溪中烟种子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1.2.2 供试肥料 供试化肥均为烟草专用肥(N∶P2O5∶K2O为15∶8∶25)和硝酸钾(N∶P2O5∶K2O为13.5∶0∶44.0),烟草专用肥和硝酸钾均由云南欧罗汉姆肥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商品有机肥(有机质≥45%、氮磷钾≥5%),师宗国发彩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3.1 试验设计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共设3个处理:T1,为膜下小苗移栽;T2,膜上移栽;T3,膜上灯盏型积水移栽;3次重复。每个小区种烟400株,行株距为120 cm×55 cm,随机区组排列。
1.3.2 施肥 追施硝酸钾10 kg/667m2;烟草专用肥22 kg/667m2,其中17 kg作基肥,5 kg作追肥。商品有机肥100 kg/667m2,在移栽前一次性环施覆土,各处理施肥量相同,其他技术措施均按当地优质烟生产技术要求操作和管理。
1.3.3 移栽 T1和T2参照当地移栽方式操作;T3移栽方式为先整地理墒,覆膜时间较T1和T2提前约20 d,即在移栽前约20 d开始整地理墒打塘覆膜,墒高30~35 cm,塘深15~20 cm,塘直径40~45 cm;覆膜后将位于塘中央的地膜最大限度向塘内压,形成深10~15 cm,直径25~30 cm的灯盏型积水凹槽,并用土块置于凹槽底部固定积水凹槽,以收集4月中下旬的降雨,5月初移栽时戳破凹槽底部地膜,待积水流入塘内土壤后,将健壮烟苗植入塘内,再浇1.0~1.5 kg定根水,烟苗还苗期结束后即可接上雨季降雨,有利于提高烟苗成活率和促进烟苗早生快发。各处理移栽时间相同,移栽烟苗苗龄相同,成活率均在98%以上。
1.3.4 指标观察与测定
1) 生育期记录。在烤烟生长过程中,详细观察并记录烤烟的生育期和农事操作时间。
2) 农艺现状。打顶后5~7 d,每个处理选取具有代表性烟株10株,按YC/T 142-2010规定测定其株高、茎围、节距、有效叶数和最大叶面积等农艺性状。
3) 烟叶产质量。采用全小区采烤计算各处理的产量。根据GB 2635-1992规定分级后计算上等烟和上中等烟比例。
4) 病害调查。在烤烟生长过程中,根据GB/T 23222-2008规定进行病害调查,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发病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该病级值)/(调查总株数的高级值)×100
试验连续种植3季,研究所用数据为第3季。采用Excel 201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用SPSS 20进行方差分析,Duncan 法进行多重比较(P<0.05)。
从表1看出,不同处理烤烟株高、茎围、节距、最大叶面积、有效叶数和生育期的变化。株高、茎围和节距:均是T3最高/大,分别为107.5 cm、10.88 cm和4.33 cm;T1最矮/小,分别为97.63 cm、9.15 cm和3.42 cm;各处理间差异显著。最大叶面积:T3最大,为1 403.98 cm2;T1最小,为1 339.12 cm2;T3显著大于T1,T3和T2间差异不显著。有效叶数:T3最多,为22.33片/株;T1最少,为20.33片/株;T3显著多于T1,T1与T2间、T2与T3间差异不显著。生育期:T1最长,为120 d;T3最短,为115 d;T1显著长于T3,T1与T2间、T2与T3间差异不显著。
表1 不同移栽方式烤烟的农艺性状
从表2可知,不同处理烤烟普通花叶病、番茄斑萎病、气候斑点病、赤星病、青枯病和黑胫病的发生状况。普通花叶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4.01%~4.07%和1.07~1.18,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番茄斑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11.17%~12.13%和7.63~8.53,发病率T1显著高于T2和T3,T2与T3间差异不显著;病情指数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气候斑点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7.73%~8.10%和2.00~2.53,发病率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病情指数T3显著低于T1和T2,T1与T2间差异不显著。赤星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8.00%~9.03%和1.59~1.85,发病率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病情指数T1显著高于T2和T3,T2与T3间差异不显著。青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4.72%~4.82%和3.10~3.90,发病率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病情指数T2显著高于T1和T3,T1和T3间差异不显著。黑胫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7.80%~8.63%和4.97~7.53,发病率T1显著高于T2和T3,T2与T3间差异不显著;病情指数T1显著高于T2和T3,T2与T3间差异不显著。总体看,T2和T3对病害预防效果要优于T1,其中T3防病效果最好。
表2 不同移栽方式烤烟病害的发病率
2.3.1 经济性状 从表3可知,不同处理烤烟单叶重、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和中上等烟比例的变化。单叶重:T3最重,为7.29 g;T1最轻,为7.23 g;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产量T3最高,为2 687.63 kg/hm2;T1最低,为2 466.75 kg/hm2, T3与T2显著高于T1,T3与T2间差异不显著。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均以T3最高,分别为81 704.19元/hm2、30.40元/kg和49.15%,T1最低,分别为72 769.13元/hm2、29.50元/kg和48.39%,T3显著高于T1和T2,T1与T2间差异不显著。中上等烟比例T3最高,为94.87%;T1最低,为93.19%;各处理间差异显著。综合看,以T3经济性状最好。
表3 不同移栽方式烤烟的经济性状
2.3.2 浇水和移栽投入及总计用工成本 从表4看出,不同处理烤烟的浇水耗水量及用工、移栽耗时及用工和总计用工成本的变化。浇水:耗水量及用工分别为24 750~49 500 kg/hm2和15~30个/hm2;移栽:耗时及用工分别为52.5~75.0 h/hm2和45~60个/hm2;总计用工成本为3 600~4 800元/hm2。其中,T1和T2的浇水耗水量及用工、移栽耗时及用工和总计用工成本均相同,且均大于T3。原因:T3在前期提前覆膜形成灯盏型积水烟垄,去除蒸发消耗,可收集一定量的雨水,后期移栽省去覆膜环节用工和降低一定的浇水量。与T1和T2相比,可节约用水量24 750 kg/hm2,缩短移栽用时22.5 h/hm2,节约浇水和移栽用工均为15个/hm2,总计节约用工成本1 200元/hm2,T3是较有效的省工降本移栽方式。
表4 不同移栽方式烤烟的浇水和移栽投入及总计用工成本
地膜覆盖是近年烟叶生产中常见的栽培技术措施,可促进烟株生长[25]。与膜下小苗移栽相比,膜上移栽是目前常用的栽培措施,烟株前期生长较慢,对改善下部叶身份和促进烟株早生快发的效果相对较差[13]。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烤烟株高、茎围、节距、最大叶面积和有效叶数均是膜上灯盏型积水移栽最高/大/多,分别为107.5 cm、10.88 cm和4.33 cm、1 403.98 cm2和22.33片/株,膜下小苗移栽最短/小/少,分别为97.63 cm、9.15 cm和3.42 cm、1 339.12 cm2和20.33片/株。与谢廷鑫等[12]研究结果相一致。与膜下小苗移栽相比,膜上移栽和膜上灯盏型积水移栽大田生育期分别缩短3 d和5 d,其中,膜上灯盏型积水移栽方式在明显缩短大田生育期时间和改善烟株农艺性状的同时,还可有效减少病虫害发生和移栽用水用工量,在缺水山区,膜上灯盏型积水移栽是较好的移栽方式,与高卫锴等[26]研究结果相一致。原因:云南师宗县膜下小苗移栽多在4月初,此时气候干旱少雨,特别是缺水山区农业生产用水更是紧缺,4月下旬至5月上旬才会出现有效降水。研究采用膜上灯盏型积水移栽技术提前覆膜,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在气候干旱少雨收集降雨后进行移栽,既可避开4月中旬掏苗时倒春寒对烟苗的影响,还可收集移栽前的部分降雨,再加上此时移栽烟苗明显比膜下苗健壮和移栽后不久即可接上雨季降雨,更有利于提高烟苗成活率和促进烟苗早生快发。膜上灯盏型积水移栽可显降低病害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原因:一是健壮烟苗和前期良好长势提高了烟株抗病性,二是膜下小苗移栽烟苗较弱以及农事操作增加了破膜掏苗工序,进一步增加烟株病害侵染的风险。
在缺水山区,膜上灯盏型积水移栽是较好的移栽方式,可减少生产用工用水,促进烟株生长发育,有利于烟叶品质经济效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