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多抗早熟油菜新品种盛贵油1号的选育

2021-06-25 06:31赵昌斌邓武明余青青田露申杨玉恒代兵兵黄成云
贵州农业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制种油菜田间

赵昌斌, 邓武明, 余青青, 田露申, 杨玉恒, 代兵兵, 黄成云, 宋 稀

(南充市农业科学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0 引言

【研究意义】油菜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1],但其生育期较长,长期以来与三熟制地区水稻等后作存在严重季节矛盾[2]。近年来,随着水稻直播轻简栽培技术以及油菜机械化一次性收获技术的不断推广[3-4],使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单季稻种植地区的稻油茬口矛盾也进一步突出,因此加快优异早熟油菜新品种的选育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前人研究进展】作物早熟性与丰产性、抗逆性之间存在较大负相关[5-8],早熟油菜品种相较于中晚熟品种往往产量或抗病性表现较差[9-12],因此,协调油菜早熟性与抗性关系是油菜育种的关键。【研究切入点】目前可有效解决稻油茬口矛盾的早熟油菜品种不多,油菜生产上兼具早熟、优质、抗逆等特性的新品种缺乏。【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在“十二五”早熟油菜品种长江早油3号、德恒油900的基础上,以高产优质、抗病抗倒为目标,于2017年选育出早熟多抗油菜新品种盛贵油1号,该品种丰产性突出,兼抗菌核病和病毒病,抗倒性强,品质优异,适应性强,适宜于四川省平坝丘陵地区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1 选育过程

1.1 不育系创制

2005年春,在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组合(03杂-6×德油22-3)中发现不育优良单株,将其与自育双低保持材料(中双2号与南B7杂交后代F5)测交。其中,中双2号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常规油菜品种,具有高产、抗病、抗寒等突出特点,南B7为自育优质高配合力不育系南A7对应的保持系。2006年起,在测交后代中继续选择优良不育单株与该保持材料自交后代单株连续成对回交5代,结合田间熟期、抗性、产量等性状综合选择,室内品质测试以及配合力测定,于2011年定型双低、早熟、抗病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南A5,对应保持系为南B5(图1)。南A5于2015年3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田间纯度和技术鉴定。

图1 不育系南A5及保持系南B5选育过程

1.2 恢复系选育

2008年春,将双低高产杂交油菜组合杂0614(成都市农林科学院选育)进行套袋自交,2009-2012年对自交后代继续实施单株选择,通过田间性状综合选择及抗倒性连续多年定向选择,结合室内品质测试,最终定型早熟、抗倒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614R,并于2016年3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田间纯度和技术鉴定。614R在南充地区多年种植鉴定,抗倒性均表现强。

1.3 组合配制

将不育系南A5与614R配制测交组合南油561,田间表现为熟期早、丰产性好、抗病性强。2015年通过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品种比较试验,2015-2016年度参加四川省油菜区域试验表现优异,2016-2017年继续参加四川省油菜新品种联合试验,并通过试验。2019年9月通过农业部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登记号[GPD油菜(2019)510103],定名为盛贵油1号。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盛贵油1号在四川地区全生育期约208.5 d,与对照(德油早1号,208.0 d)相当,属早熟种,较当地中熟品种成熟期提早7~10 d。平均株高201.4 cm,一次有效分枝7.7个,主序有效角果数90.5个,单株有效角果数486.0个,每角粒数13.2粒,千粒重3.60 g;种子种皮黑褐色。

2.2 丰产性与适应性

从表1看出,盛贵油1号2015-2016年度参加四川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9点试验9点增产,平均产量2 357.70 kg/hm2,比对照(德油早1号)增产15.50%(极显著),居早熟组第1位;产油量992.59 kg/hm2,比对照增产15.01%(极显著),居早熟组第2位。2016-2017年度四川省油菜新品种联合试验中,9点试验7点增产,平均产量2 550.30 kg/hm2,比对照(德油早1号)增产27.08%(极显著),居早熟组第1位。2年18点(次)试验16点(次)增产,平均产量2 454.00 kg/hm2,比对照(德油早1号)增产21.29%,远超过四川省突破性油菜新品种(产量或产油量比对照增产10%以上)增产标准。2年试验平均增产点率88.9%,且大部分试点增产幅度均在10%以上,最高增产幅度达80.69%,对试验区域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

表1 盛贵油1号在2015-2017年区域试验和联合试验中各试点的产量

2.3 品质性状

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2015-2016年度盛贵油1号芥酸含量未检出,硫苷含量26.00 μmol/(g·饼),含油量42.10%;2016-2017年度芥酸含量未检出,硫苷含量24.59 μmol/g,含油量42.66%;2年平均芥酸含量为0,硫苷含量25.48 μmol/g,含油量42.38%,达国家双低油菜标准。

2.4 抗病性与抗逆性

2016年、2017年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盛贵油1号与对照相比,2年均表现为抗病毒病、低抗菌核病。2016年试验田间自然条件下,病毒病、菌核病病指分别为0.14和14.00,分别比对照德油早1号低0.86和高2.91。花期未倒伏。主序不实果率7.93%,比对照低4.06百分点。2017年试验田间自然条件下,菌核病发病率和病指分别为18.60%和10.90,比对照分别低7.40百分点和低5.10。抗倒性评价为强,显著优于对照(德油早1号,抗倒性中)。

3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3.1 播期与密度

适期播种,合理密植,构建高产群体。四川地区育苗移栽一般以9月中下旬播种,苗龄约30 d,种植密度9万~12万株/hm2为宜;直播9月底至10月中旬根据天气形势,抢墒播种。分期播种试验表明,9月25日播种量3.0 kg/hm2为宜,密度控制在22.5万~30万株/hm2;之后播期每推迟5 d,播种量依次增加0.15 kg/hm2为宜。

3.2 平衡施肥

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必施硼肥。根据土壤肥力情况施用纯氮165~195 kg/hm2、磷肥(P2O5)75~90 kg/hm2、钾肥(K2O)90~120 kg/hm2、硼砂12~15 kg/hm2。其中,磷钾肥作底肥一次性施用,氮肥底肥与追肥施用比例7∶3为宜。

3.3 病虫草害防控

苗期注意防治菜青虫,花期至成熟期重点防治蚜虫和鸟类危害。直播田可采用化学除草剂实施封闭除草,播种后及时用乙草胺50%乳油900~1 200 mL/hm2兑水600~750 kg/hm2全田表土喷雾。

3.4 适时收获

全田植株角果2/3变黄即可人工收获,收割后晾晒5~7 d进行脱粒。有条件的地区可在黄熟后期至完熟期进行机械一次性收获。

4 高效制种技术要点

4.1 严格隔离

制种区要与油菜及其他十字花科作物空间间隔1 000 m以上。

4.2 适期播种

汉中地区以9月初播种对油菜安全越冬和高产群体的构建较为有利。因不育系生育期较恢复系长,父本分2期播种。第一期与母本同期播种,第二期推迟1周,不同时期相间种植。父本用种量0.75~1.125 kg/hm2、母本用种量1.5~2.25 kg/hm2。

4.3 合理行比

父母本行比为1∶2,等行距,行株距为0.40 m×0.22 m。移栽时,栽完一个亲本再栽另一个,避免人为错乱。恢复系第一期和第二期相间栽植。

4.4 及时去杂去劣

苗期、蕾苔期、初花期需要严格去杂去劣,剔除不符合制种父母本特征特性的杂株、畸形株和病弱株。

4.5 化杀控制微粉

当不育系主序最大花蕾长约2 mm时,用浓度0.14 g/L的化杀灵WP1对全株叶片进行均匀喷雾至薄雾状,喷洒时注意遮挡恢复系,可使杂交种制种纯度达96.1%~98.3%。

4.6 辅助授粉

制种区需放置蜜蜂,通过蜜蜂辅助授粉以提高杂交种制产量,一般以3桶/hm2为宜。

4.7 实时收获、防止混杂

全田角果75%~80%黄熟时收割,先收父本,后收母本,收获后分开晾晒、脱粒,防止父母本机械混杂。

猜你喜欢
制种油菜田间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FM系法”破解杂交水稻机械化高效制种难题
山东:全面实施主粮作物制种保险政策
田间地头“惠”果农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推出 三大举措力促国家级制种基地升级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