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
——以上海海事大学为例

2021-06-25 14:09
现代交际 2021年9期
关键词:升学考研就业指导

孟 阳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 201306)

教育部公布,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909万人,比上一年增加35万,高校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稳就业作为六稳之首,既是稳经济、稳预期,也是稳民生、稳信心,而高校毕业生就业是稳就业的重中之重。为做好2021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应对新形势下的变化和挑战,本文以上海海事大学2021届本科毕业生为调查对象进行研究,并根据问卷结果提出就业指导建议。

一、大学生就业意向调研情况与分析

调研时间为2020年6月5日至7月5日,通过电子问卷匿名调查的方式收集,共回收有效问卷3582份,其中女生占比71.50%,男生占比28.50%,城镇占比74.85%,农村占比25.15%。

1.大学生的就业意向

根据问卷结果,有49.41%的学生选择直接就业,41.34%的学生选择国内升学,7%的学生选择国外升学,而剩余1.6%的学生还处于犹豫状态,暂不考虑就业。选择国内升学的学生中,未被研究生录取的学生,44.36%选择继续考研,3.85%选择尝试国外升学,51.79%选择准备找工作。可以看出,大学生选择国内升学及若未成功通过研究生考试选择二战的比例非常高。对比上海海事大学近三年的国内升学比例,2020届毕业生的国内升学实际比例为15.17%,2019届毕业生的国内升学实际比例为15.14%,2018届毕业生的国内升学实际比例为11.97%。2021届毕业生选择国外升学的比例为7%,而2020届毕业生的国外升学实际比例为11.71%,2019届毕业生的国外升学实际比例为14.96%,2018届毕业生的国外升学实际比例为14.24%。

表1 大学生的就业意向

2.大学生的就业期望

在单位性质方面,大学生希望到政府机关工作的比例为22.78%,到国有企业的比例为34.45%,到外企的比例为16.67%,到民营企业的比例为24.44%,其他的比例为1.66%。在工作区域方面,参与调查的大学生希望到北上广深及东部地区工作的比例为78.47%,到中部地区工作的比例为17.90%,到西部地区工作的比例为36.30%。在基层就业渠道及政策方面,4.47%的学生表示比较了解,32.11%的学生表示较少了解,34.65%的学生表示极少了解,28.78%的学生表示完全不了解。

3.大学生择业看重的因素

表2 大学生择业看重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择业的因素有很多,根据问卷结果,有89.64%的学生认为薪资水平是择业看重的首要因素,68.40%的学生看重工作的稳定性,53.62%的学生看重工作的发展前景。结合工作区域的选项结果,在北上广深地区的生活成本较高,大部分学生看重薪资水平。另外,兴趣爱好、工作强度、专业是否对口等因素不是大学生择业最重要的因素。

4.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

就业信息的有效获取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问卷结果显示,83.31%的大学生关注校园双选会,76.52%的大学生关注学校就业网站和公众号,67.09%的大学生关注各大求职招聘网站和App,66.16%的学生关注微信群辅导员发布的招聘信息,36.35%的学生关注外校就业信息网和公众号。

5.大学生期望的就业指导

在就业指导方面,大学生最迫切需要的是应聘技巧;他们认为应聘技巧在求职过程中很重要,比例为83.29%。期望获得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专业模拟面试的比例分别为74.37%、55.15%,也有44.28%、30.36%的大学生分别希望获得求职心理咨询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指导。

6.大学生眼中就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关于在就业成功的关键因素,81.07%的大学生认为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最看重的是相关工作经验。72.11%的大学生认为学历学位是影响就业的关键因素,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接近一半的大学生选择参加国内研究生考试。还有60.25%的大学生认为个人品德修养在求职过程中非常重要,36.60%选择相关资格证书,22.64%选择科创比赛获奖。而认为在校学习成绩重要的只有21.13%,说明现在大学生越来越注重全面发展,提升综合实力,而不局限于卷面成绩。

表3 大学生眼中就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二、就业指导建议

1.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明确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手段,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目的性、全局性和长期特征。[1]为尽可能避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存在盲目性和从众心理等,需引导大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引导大学生大一阶段了解自我,为职业生涯规划一张蓝图;大二阶段认知职业,结合自身兴趣能力,提升专业素养;大三阶段明确大学生生涯定位:就业、国内升学、国外升学、考公务员或自主创业等;大四阶段为完成本科的学习目标做出积极努力。在大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高校应结合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让其对想要从事的职业及本专业的就业方向有清晰的认识,并结合自身特点制定职业目标。[2]

2.加强对考研的支持力度

为提高大学生升学率,除了引导学生设立合理的考研目标和学习计划,也要加强对考研的支持力度。第一,学校可以举办考研讲座,邀请考研成功的学长学姐们分享经验,让意向考研的学生了解如何备战考研、建立考研信息库、制定考研学习计划、做好精力管理;第二,学校及二级学院可以搭建考研经验交流平台,征集考研成功学生的相关信息,研究生学校、专业、个人邮箱、手机号等,有针对性地为考研学生指点迷津,提升备考能力;第三,在学校图书馆提供考研寄存柜的基础上,二级学院可以提供固定的考研自习室,通过指纹打卡考勤、互相监督等形式提高自习室使用率和学习效率。

3.加强就业信息管理

校园双选会和学校就业平台是毕业生获得招聘信息的主要渠道,学校要做好校内就业平台的管理,完善平台功能,把控招聘企业资质,分类整理招聘信息,匹配大学生的就业期望,提高服务精准度。在校园双选会方面,充分掌握招聘企业的基本信息,保证招聘信息的质量,分类整理并发布招聘企业的行业、招聘岗位、所需专业等,动员毕业生积极参加,保证校园双选会招聘效率。在招聘信息方面,除企业主动联系学校外,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友资源,维护传统用人单位和行业特色企业,收集整理招聘信息,借助学校就业网站和公众号、微信群等向毕业生及时发布,做好就业后续跟踪服务。通过打造集社会、企业与学生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就业信息共享平台,将与毕业生相关的就业政策、招聘信息、求职简历等及时发布、整合、共享,实现就业信息服务集成化、一体化。[3]

4.加强就业技能指导

根据问卷,大学生最期望获得的就业技能指导依次为应聘技巧、职业规划、模拟面试、求职心理辅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针对大学生对就业指导的实际需求,结合专业学科特点,切实做好学生培养全过程特别是求职全过程的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和择业观念。[4]除了学校安排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二级学院应该建立就业工作小组,通过专题讲座分享、一对一指导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服务。从社会层面考虑,学校可聘任校外企业家、优秀校友担任校外辅导员,作为常态化工作,从社会层面分享经验、就业形势、行业发展、用人单位的录用标准等方面的内容,尽可能帮助大学生综合发展。校内就业工作小组、校外企业家应帮助大学生尽早了解自己,明确就业方向、树立求职自信心、提升面试技巧、提高就业竞争力。

5.加强就业价值观引领

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工作中也尤为重要,大学生不能只将目光聚焦在薪资待遇,也要有为国家、为人民服务奉献的精神,要将个人就业与国家、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学院及时开展就业动员工作,引导学生客观辩证地认清就业形势,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做好充分准备,积极主动就业;帮助学生消除观望情绪,对就业期望形成合理预期,切实引导毕业生的“慢就业”“不就业”等消极心态。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支持毕业生参加国家及地方的基层服务项目,例如“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计划”等。加强基层项目宣传动员,将基层项目的动员与毕业季的主题相结合,引导毕业生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就业。

6.实施“一人一策”

为了更好、更扎实地掌握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为毕业生提供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辅导员应全面对毕业生分类统计,做到与学生保持沟通、持续跟踪,做好每一次的沟通记录,更新每一位毕业生的动态信息。及时对未就业毕业生开展“一人一策”就业指导,提供相应招聘信息、帮助修改简历、模拟面试;对考研失利的毕业生根据实际情况建议先就业或二战;对无就业方向的毕业生及时谈话,了解学生真实想法,找到切入点,引导学生认清形势,明确个人发展规划,帮助推荐合适岗位;对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推荐相关专业教师提供指导,了解创业政策;对经济困难的毕业生,做好贫困毕业生的思想工作,调整心态,并推荐合适的就业岗位;对就业能力困难的毕业生,辅导员和导师可以加强关心和帮助,组织开展技能强化训练、修改简历和模拟面试等提升就业竞争能力。

三、结语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5]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高校就业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引导每位毕业生正确认识自己,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就业目标,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鼓励动员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提供求职技能指导,精准帮扶就业困难群体,实施“一人一策”,做好2021届高校毕业生保质保量的就业工作。

猜你喜欢
升学考研就业指导
我的考研故事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考试工作日程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2020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计划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