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冠鸣
(桂林旅游学院,广西桂林 54100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广泛深入,对高校学录音艺术专业课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高校学录音艺术专业课程的有效性,以便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已经成了当前高校录音艺术专业教师普遍关注的重点课题。本文通过对高校学录音艺术专业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策略,对于提高高校学录音艺术专业课程教学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虽然各高校学录音艺术专业都有国家教育部门指定的课程标准,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很多院校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来对课程标准进行调整,但调整后的效果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目的。如,高校学录音艺术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来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导致课时数量可能受到影响或教学内容呈片面性等状况,从而降低了录音艺术专业教育的有效性。
目前我国很多高等院校在开展录音艺术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教学内容没有真正地做到与时俱进,教学内容缺乏先进性,教学无法切实地满足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当前录音艺术专业的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导致很多学生在毕业后,缺乏行业竞争力,从而阻碍了高校录音艺术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此外,有些高校在转型教育方面本身经验不足,又没有与相关转型教育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再加上缺乏雄厚的资源与师资力量,因此,难以提升录音艺术专业的教学水平。
首先,很多高校录音艺术专业的教学内容过于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学内容亟待优化。其次,录音艺术专业由于其特殊性,需要学生经过大量的练习才能逐渐掌握其中的技巧,且需要大量实践来提升其职业竞争能力,这些都需要有一定的时间来磨合。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一些高校的录音艺术专业课时安排紧张,导致实践教学往往难以开展或流于表面化,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降低了录音艺术专业的教学质量。
第一,高校录音艺术专业的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多为没有录音基础的初中生或高中生,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以便为学生的学习方向做好引导工作。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们展示示范的作品,再为学生们讲授该录音作品类型的理论知识与技巧,并通过多媒体视频素材向学生们展示录音的过程,以及此类录音作品的技术重点,最后再让学生们根据示范录音作品进行练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以便及时对学生不正确的技巧进行纠正与引导,同时也方便学生们遇见问题可以及时向教师请教。
第二,针对没有录音基础的学生,教师应先从最基础的录音理论知识展开教学活动,如录音作品的不同种类以及不同种类的录音作品所需要用到的不同工具等,从而先为学生们夯实录音教育的基础,以便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三,传统录音课程往往先从基础录音等内容开始展开教学活动,但这个临摹过程对于刚刚接触录音艺术专业的学生而言十分乏味,且也难以掌握其中的技巧,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因此,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心理特点,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先进行简单的录音练习,让学生们能够轻易完成教学任务,以此来增加学生的信心,再逐步加深教学内容的难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转型教育机构未来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往往会开展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来对幼儿进行引导与训练。在此过程中,录音艺术专业的教师需要对主题活动做一些准备工作,如主题活动的背景设计、主题活动中的一些道具准备等。因此,高校录音艺术专业应添加这方面的教学内容,以便满足行业的需求,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第一,高校学录音艺术专业课程的教材要充分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宜选择过深的教材内容,否则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学内容应简单易懂,并富有多元化的特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行业竞争力。
第二,在课程安排上,应充分考虑到理论与实践的合理融合,避免过于偏重理论,导致学生只能纸上谈兵,不符合当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标准;也不应过于偏重实践,从而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善,技能掌握不牢固,缺乏理论知识的夯实。
第三,应根据录音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程时长,如在第一学年中科教授简单的各种录音形式及其理论基础;在第二学年进行更深一层此的录音技巧教学;在第三学年可增加职业类的教学内容。
高等院校的录音艺术专业的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其主要的学习内容包括了广播、电视、电影、音乐的录音等不同方面的基础理论以及知识。由于在学习的过程中涉及了艺术处理以及声音录制等不同方面的最基础训练,要求所有的学生在实际学习时能够准确地掌握声音以及音响设计,音频节目的制作以及具有艺术处理的基本能力。所有的高校录音艺术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应该获得以下几个方面不同的知识以及能力。首先要掌握声音的设计方式,并且对声学、数字、音频以及音乐处理等有着最基本的理论知识,能够懂得和掌握电路的分析方法,学会录音技术,具有音频节目录制,后期制作以及电子音乐制作的基本能力等,需要掌握录音工艺,并且明确录音艺术,主创作等不同方面的专业和技巧。在进行音频节目录制时则需要考虑到其前沿以及发展的动态,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以及实际工作能力,随时了解我国党和国家针对艺术、新闻出版等相关内容的政策和法规,掌握实时搜索文献和资料查询的最基本方法。
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教师的支持。经过研究可以发现,大学中所有具有录音艺术专业建设特色的录音艺术专业背后都有一支强大的教师队伍。可以说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录音艺术专业学科的发展非常重要。为了将学科建设和录音艺术专业建设结合起来,需要认真规划和深化研究,巩固学科发展的地位,依靠重点录音训练教室,组建优秀的师资队伍,为录音艺术专业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推动高校教学改革,加强学科建设。由于学生在学校接受技术培训的主要来源是教师的传授,因此教师的实践能力、长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录音艺术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等诸多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录音艺术专业能力的培养。正所谓“名师出高徒”,师资力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优秀的教师可以为培养学生的录音艺术专业能力提供有效的指导。但在地方高校,录音艺术录音艺术专业的师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为解决教师问题,“培训+引进”仍是地方高校应采用的可行方法。可以派遣录音艺术专业任课教师到知名的大学和相关公司进行学习锻炼,因为双一流高校的教学技术都比较先进,而企业拥有当前高新的技术水平,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录音艺术专业应用能力;挑选教师参加录音教学培训,加强学科建设和录音艺术专业建设,应积极引进高素质专家和高级教师,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录音艺术专业水平。
在教学和实践中注意新生的录音艺术专业教育,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培养所有学生具有成熟的录音艺术专业意识,并且做好在不同情况下的角色转换,所谓录音艺术专业意识,是指录音艺术专业工作者在完成工作的反思过程中形成的录音艺术专业思想、观念、情感和意志。录音艺术专业意识可以使录音艺术专业工作更有针对性,激发学生的录音艺术专业热情,使仍然处于录音艺术专业无知状态的新生能够尽快形成录音艺术专业意识,因此录音艺术专业学科的教育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以各种形式向新生提供大量的录音艺术专业信息,特别是突出录音艺术专业领域的发展空间,以便他们看到一个充满希望的就业前景;另一方面是低年级的基础课程。要求高等院校在开设录音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时,首先要不断的努力寻求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融合方式,找到交叉教学的切入点,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做到应有录音艺术专业的基本知识也能提高实践质量。这两个环节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知识渴望,加快学生角色的转变,不断提高录音艺术专业技能。
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在总结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研究企业技术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的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从广度和深度将录音艺术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整合为两个方向。第一是面向研究型人才培养的方向。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进一步探索,鼓励他们进行继续深造,考取研究生,在大学里设置录音训练教室,配备研究生导师,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第二是面向市场需求的方向,对基础知识有深度了解。实践教学是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培训过程中,高校必须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增加录音训练教室开放和实践培训,增加设计性试验和综合性实验的占比,增加课程设计和学年设计等实践技能培训环节,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培训,适当增加毕实习的时间。完善毕业设计指导和评价,鼓励学生根据实际项目选择设计课题。
通过本文的分析与研究,高校录音艺术专业的课程优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基于此,本文提出几点相应的策略:结合学生特点安排教学设计、结合职业需求安排教学内容、结合课程特点安排教学活动等。文中所提的几点策略,对于提高高校学前专业录音教育的有效性,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有助于高校录音艺术专业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