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优秀辅导员人格特质及培养机制

2021-06-24 10:17李嘉玮陈锋
文教资料 2021年8期
关键词:人格特质辅导员学生

李嘉玮 陈锋

摘   要: 地方高校优秀辅导员人格特质体现为热爱本职工作,敬业乐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責任感;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扎实的业务素质;具备吃苦耐劳精神;勤于学习,善于总结。应采取“组织为魂、个人为体、师生为用”三体合一相互作用的培养和发展路径。

关键词: 地方高校优秀辅导员   人格特质   培养机制

优秀辅导员是高校辅导员队伍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它既具有一般辅导员基本素质,又具有一些特殊素质。本文以北部湾大学近几年评选表彰的50名优秀辅导员为分析样本,尝试概括和提炼地方高校优秀辅导员的人格特质,并探寻其培养机制。

一、地方高校优秀辅导员的人格特质

(一)高校优秀辅导员应具备素质的概述

1.教育行政部门对高校辅导员应备素质的界定。

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以下简称《建设规定》)提出辅导员的选聘标准,必须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等。教育部思政司在举办2013年第六届至2017年第九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活动通知中,提出报名条件前三条基本一致,唯独第四条有不同,2014年的是“在履行《建设规定》提出的辅导员主要工作职责和要求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特别是在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等方面有突出表现,受到充分肯定和广泛好评,并获得过省级以上与辅导员工作相关奖励”。2015年相较于2014年更精练、更宽泛、可塑性更强,实际上标准更具体、操作性更强、更易于考核评估。表述为“在履行《建设规定》和《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相关要求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受到充分肯定和广泛好评”。《建设规定》是比较原则性的条文,《能力标准》是对操作层面的具体要求。高校辅导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其“职业能力特征”具体体现在政治、业务、纪律、作风等方面。要求“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职业守则”主要体现在对待国家、法律、学生和工作职责、个人发展等方面[1]。

2.当前我国学术界关于高校优秀辅导员人格特质和衡量标准的界定。

关于高校优秀辅导员人格特质、必备素质、应备能力、衡量标准等的研究,当前学界主要结合辅导员工作目标、内容和对象等对辅导员提出相应要求。余南飞认为高校优秀辅导员应该不拘于传统形势和观念善于创新;必须在德、能、勤、绩各方面有突出表现;必须不断学习,主动提高,争做学生管理工作专家;必须既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又是学生的人生榜样[2](36)。陈少华认为优秀高校辅导员必备素质是:准确工作定位,优秀人格魅力,过硬政治素养和专业素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乐于奉献工作精神[3](161)。姜延宝、罗岩峰认为是拥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渊博的知识、较高的业务素质、较强的创造能力[4](111)。潘爱华认为应具备过硬思想素质、高尚道德素质、完善知识结构和健康心理素质及学习研究、人际沟通、新媒体运用、组织管理等能力[5](36)。

崔妹研究了民族教育类院校优秀辅导员群体,认为他们应当具备成为:民族文化的继承者,民族政策的传播人;爱国主义教育的支持者,民族团结的拥护者;学生个人成长的引领者,正确舆论导向的宣传者;学生安全管理和教育的督导者等素质[6](100)。程青分析了安徽某高校优秀辅导员群体后,认为他们具有人格特质是:较强的责任心和适应能力,对事物应变能力和反应能力;富有爱心,乐于助人;较大的包容心,敢于接受新鲜事物挑战[7]。谢小芬以“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为研究样本,认为这类辅导员人格特质主要体现为积极人格、正确态度和价值观及较高能力素质[8]。北京邮电大学学工部门通过研究该校优秀辅导员个案,认为作为优秀辅导员应该拓宽思路,学习职业规划,做好学生就业指导;讲究方法,掌握专业技能,做好学生心理疏导;注重专业,参与课堂教学,做好学生学业引导;勤于总结,积极交流,不断提高教育理论水平[9]。

在对北京、上海等城市高校优秀辅导员群体研究分析后,杨熙把北京高校优秀辅导员特质概括为“政治素养高、创新意识强、奉献投入多、理论科研精、实践历练多、师生群众基础好”等[10](40)。黄洁、汪丽红认为上海高校大多数高校优秀辅导员具有高成就动机、高归属动机、权力动机偏低等人格特质[11]。刘纯姣认为上海市高校优秀辅导员具有适应、外向、安详、果断、心理健康及适中的专业成就、创造能力、新环境成长能力等人格特质[12]。任杭璐、贝静红分析了“2007~2012年度上海市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概括了上海高校优秀辅导员的基本特质:“深厚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与创新创意、锐意进取的工作理念、全心全意的服务意识和以生为本的服务理念、管理个人职业生涯和引领学生成长同频共振的成长观念、较强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的融入理念。”[13]

王志华等把高校优秀辅导员的标准凝练为“德才兼备,以德统智的中华民族传统的人才观、民主和平等的意识、反映高校辅导员的善导能力特色、反映高校优秀辅导员性别认同上的差异”等[14]。张棣把高校优秀辅导员的工作标准定性为要成为“优秀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扎实的教育管理者、称职的心理健康引导者、合格的职业生涯规划者、有高度责任心的深刻思想者”[15]。任江林把当代高校优秀辅导员成功素质界定为: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过硬的思想素质,对学生真挚而热烈的爱,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强烈的探索和创新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际关系[16]。

(二)地方高校优秀辅导员的人格特质

笔者在研究了北部湾大学近几年评选表彰的50位优秀辅导员的先进事迹后,深深感到作为地方高校优秀辅导员除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外,还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辛苦和努力。他们既具有优秀辅导员应具共性人格特质,又具有一些个性人格特质,而且在人格特质排序上有所不同。

第一,热爱本职工作,敬业乐业。教育是最需要爱和付出的事业,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每个辅导员都经历过敬业—爱业—乐业的过程。只有尊敬辅导员这个职业,心怀炽热感情,热爱这个职业,从这个职业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才能把本职工作做到位,把分内职责尽到位。如果没有这种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优秀辅导员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假话。

第二,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一些地方高校辅导员在入行之初不是真心自愿的,而是把它当作一种就业途径和一种谋生职业,而不是当作一种事业追求。成为优秀辅导员当在度过3年职业焦虑期,走过5年职业适应期后,真正扑下身子,真抓实干。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学校可以指挥辅导员的部门太多,辅导员要立足“教育者”和“管理者”双岗,履行好“双责”。总是觉得事太多,忙不完的事,难得一刻休息,肩负责任驱使他们停不下来,一路奔跑不休。

第三,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扎实的业务素质。高校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要当好先生必须先当好学生,即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教育者要有“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追求,“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觉悟。“中国共产党员”的入门政治条件,只是一个基本保证。打铁必须自身硬。优秀辅导员作为教师应当以丰富学识培育人,以娴熟教学艺术打动人,以满怀爱心的胸怀呵护人;作为管理者,应当以高尚人格影响人,以满腔柔情感动人,以高度负责精神塑造人,不仅要过得去,还要过得硬。这些都要求地方高校优秀辅导员政治强、思想硬、立场坚、业务精。

第四,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能吃亏是真本事,会吃亏是大智慧。地方高校:一是办学条件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比不上中心城市高校;二是一些学生的文化基础、个人素质、接受能力比不上中心城市、重点院校的学生;三是各方面待遇比不上中心城市高校、重点院校;四是观念理念滞后,管理制度、治理模式不完善不健全等增加了辅导员工作难度。作为优秀辅导员,第一是能吃苦,第二是能吃亏。如果斤斤计较、锱铢必较,吃不得一点亏,那么将既做不好辅导员工作,又不可能成为优秀辅导员。

第五,勤于学习,善于总结。高校辅导员工作头绪多、杂事多、琐事多,平时较忙,以不出错为原则,抓好日常、管好经常,保稳定、保安全为上。求稳怕乱是一种常见心态,还奢谈学习创新。其实不然,社会发展、时代变化、教育对象状况“倒逼”辅导员必须不断学习、不懈革新,适应工作需要,不被淘汰出局。地方高校优秀辅导员要担负起组织、实施和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重任,指导学生的成长成才、成人成群,必须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前沿脉搏,主动研究工作对象、环境和方法,在学习中保持年轻活力;在学习中掌握工作专门技能,在学习中开拓工作新思路;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内容和形式,以前瞻性战略眼光、创新型工作状态迎接新挑战。因此,在工作中主动适应而不拘泥于旧有观念和传统做法,不断创新并取得实效,应是优秀辅导员的重要评价标准。学习是一种工作状态、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职业要求。只有不断进取,与学生、与工作同向同路、同心同行、同频共振,才能从经验型向学习型、创新型转变。

二、地方高校优秀辅导员人格特质的合力培养机制

(一)研究概述

“培育机制是优秀人力资源开发的顶层设计,以人为本、制度安排、方法创新等的综合过程”[10](40)。杨熙对北京高校40名十佳辅导员进行案例分析,在此基础上概括了高校优秀辅导员的优秀特质是如何炼成的,提出“及时找准自我精准的职业定位、坚定辅导员角色的身份认同、练就优秀过硬的业务素养、把控独树一帜的成长周期律、会在关键时刻树立担当精神、调处和谐的社会关系”等[10](40)。对于高校优秀辅导员的培育机制,杨熙提出了五条措施:一是完善科学选拔机制;二是创设合理使用机制;三是完善教育培养机制;四是建立激励保障机制;五是创新出口推送机制。他认为,在实践中,高校优秀辅导员成长规律可以概括为:及时找准自我精准的职业定位;坚定辅导员角色的身份认同;练就优秀过硬的业务素养;把控独樹一帜的成长周期律;在关键时刻树立担当精神;调处和谐的社会关系等几个方面的合力作用[10](43-44)。任杭璐、贝静红以上海市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为研究样本,认为健全当前高校优秀辅导员培育机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加强组织对辅导员职业生涯的管理,完善激励机制,使发展性评价成为常态;加强辅导员个体对职业发展的认识,使其树立坚定、崇高、科学的职业理想;遵循以人为本,使对话生存式辅导员工作体系构建成机制;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使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的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成为现实[13]。谢小芬以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为例,探寻高校辅导员优秀特质塑造的路径选择,认为应强化专业意识,加强辅导员优秀特质的挖掘;完善成长平台,引领辅导员优秀特质的培养和塑造;完善制度建设,注重辅导员优秀特质的考察和激励[8]。

(二)地方高校优秀辅导员人格特质的合力培养机制

地方高校优秀辅导员人格特质培养离不开组织着力培养、个人辛苦努力、教师学生认可、合力机制保障等方面。必须遵循“组织为魂、个人为体、师生为用”,三体合一,相互作用的培养和发展路径。

第一,组织着力培养。高校学工部门、二级学院有意识提供锻炼机会、适当压担子,让优秀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一线接受考验、得到提升、尽快成熟。在优秀辅导员做出成绩时,组织应该及时给予荣誉,在辅导员遇到困难时适时关怀,及时给予多方支持,提供给优秀辅导员舒展才华更大、更广、更高的平台;在某个二级学院学生管理岗位上工作时间太长的,组织应把他交流到其他二级学院。流水不腐,人才只有流动才会有活力。

第二,个人辛苦努力。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事物变化依据在于内因,事物变化条件在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见成效,任何事物发展都离不开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组织的信任、培养对于优秀辅导员成长来说,只能提供发挥才能的机会,是外部因素,要把组织给予的工作外在压力化为内在动力,有赖于优秀辅导员立足本职岗位,把握机会,迎难而上,不辜负组织期望。

第三,教师学生认可。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在生理、安全、归属等低层次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后,会产生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希望一方面获得自尊、信心、能力、本领、成就、独立、自由的满足,另一方面要在一定群体中有威望、被承认、有地位、有名誉、被欣赏等,能够实现个人的理想、抱负、追求。高校优秀辅导员在岗位上付出辛劳,希望得到服务对象——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及时肯定和充分赞誉是优秀辅导员的前进动力。说明优秀辅导员的工作成绩在师生们看来是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学得了的。

第四,合力机制保障。地方高校优秀辅导员人格特质的养成,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内因和外因、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共同努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应采用“组织为魂、个人为体、师生为用”,三体合一,相互作用的培养和发展路径。组织的信任、关怀和支持对高校优秀辅导员的成长至关重要,高校优秀辅导员个人发奋图强、创优争先是内在生长力,师生肯定和认可是高校优秀辅导员成长的一大助力。

三、结语

地方高校优秀辅导员人格特质的培养是一个系统性、持久性、艰巨性工程,不可一蹴而就,亦非一日之功,没有速成之法。一是必须苦干+巧干。习近平同志指出:“治大国若烹小鲜。”[17](410)地方高校优秀辅导员人格特质培养应该有这种“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敢懈怠,丝毫不敢马虎”,高校辅导员工作性质和职业特点决定“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17](410)。二是必须牢记地方高校优秀辅导员是奋斗出来、是实干出来的,是坐等不来的。三是必须循序渐进,遵循高校优秀辅导员成长规律,给足他们成长成才的时间和机会,使其平常时刻显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起来,危难时刻豁得出去,杜绝急躁心理,切忌违背规律拔苗助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通知(教思政〔2014〕2号),中央政府门户网[EB/OL].[2014-04-14]. http: //www. gov. cn/xinwen/2014-04/14/content_2658616.htm.

[2]余南飞.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素质建设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1.

[3]陈少华.论高校优秀辅导员的必备素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6).

[4]姜延宝,罗岩峰.论优秀辅导员的素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1).

[5]潘爱华.新时期高校优秀辅导员素质能力要求简论[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6]崔妹.民族教育院校优秀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8).

[7]程青.高校优秀辅导员人格特质研究——以安徽工业大学为例[D].马鞍山:安徽工业大学,2014.

[8]谢小芬.高校优秀辅导员特质研究——以“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为例[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4.

[9]北京郵电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干中学   学中干   做学习型辅导员——记北京高校优秀辅导员宋娟[J].北京教育,2010(5).

[10]杨熙.高校优秀辅导员成长规律及培育机制的研究——基于北京高校已评40名十佳辅导员的案例分析[J].大学(研究版),2014(11).

[11]黄洁,汪丽红.优秀辅导员的人格特质研究——以复旦大学“十佳辅导员”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2011(9).

[12]刘纯姣.上海高校优秀辅导员人格特质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

[13]任杭璐,贝静红.高校优秀辅导员成长特质与培育机制研究——以上海市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4(8).

[14]王志华,苗洪霞,李建伟.高校优秀辅导员评价标准研究[J].教育研究,2012(9).

[15]张棣.辅导员角色的本质与优秀辅导员的五大标准[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16]任江林.高校优秀辅导员成长规律探究[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2).

[1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研究课题:“地方高校优秀辅导员培养机制与榜样作用发挥研究”(2015LS Z034)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人格特质辅导员学生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选择一张神奇的行为艺术照片,秒测你的真实人格特质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学生写话
人格特质对抑制表现的预测研究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