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下的都市女性形象与话语建构

2021-06-24 09:44扶瑶
文教资料 2021年8期
关键词:女性形象

扶瑶

摘   要: 从社交媒体视域中看,城市职场戏剧描绘城市生活,体现工作场所压力,呈现出与其他电视剧不同的表现内容。工作场所、情感、伦理、灵感等叙事要素是城市职业戏剧的象征性特征,表现是以社会现实反思为基础的独特叙事特征。在人物分类中,都市女性形象大致分为几类表现出鲜明个性特征和精神表现。从艺术角度来看,都市剧以结构为骨架,呈现出女性在人物关系建构中的阶层形象,从行动叙述中,揭示历史矛盾与冲突中的女性角色,从影视媒体特点看,话语建构丰富女性形象多样性。在以上元素的加持下,都市女性形象更加多样化。本文以都市剧《三十而已》为例,对其中女性角色进行分析与研究,探讨形象与话语建构。从人物价值和现实思维角度看,女性形象在不同维度上具有不同价值,由人物引起争议现象,需要大众进行反思。

关键词: 《三十而已》   女性形象   话语建构

一、概述

随着社交媒体发展,越来越多人习惯于通过语言和图像等方式解释人物形象。社交媒体视域基于真实事件记录动态图像,与其他形式图像相比,具有更强的社会影响力和文化意义,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记录和推测作用。当今,通过多渠道交流,社交媒体视域在新媒体时代传播速度较快,受众较广。社交媒体视域结合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现实与企业实际竞争,形成独特的表达方式。但城市职场的戏剧自产生以来就表现出中国企业内部竞争机制和现代发展前景[1](50-51)。个人职业生涯已成为城市戏剧的主要表现内容,其中的女性凭借精神态度的独特性吸引眼球。二十一世纪,女性形象已经完全打破中国传统女性形象——善良、宽容、自我牺牲等,取而代之的是女性自信态度。从社会角度来看,女性形象是时代变迁和发展的见证者,是推动社会进步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群体,女性地位往往代表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女性形象一直被深度解读,本文通过分析都市剧《三十而已》中的女性形象塑造,探讨背景、思路和策略,发现并反映建构形象,分析敘事策略和视听语言呈现的建构效果,以为女性形象建构提供理论支持[2](88-89)。

二、社交媒体中女性形象与话语形象发展情况

早期,影视剧以台湾地区苦情剧为主,如《青青河边草》《哑巴新娘》《木棉花的春天》等。社交媒体视域中对女性形象与话语塑造以传统、贤惠、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为主的苦情贤妻。这一阶段充分反映出该时段社会大众对女性的要求。在后续发展中出现一系列“刁蛮女孩”影视剧,如《还珠格格》系列、《刁蛮公主》《麻辣女兵》等,小燕子、司徒静等女性角色经常好心办坏事,造成麻烦,从而推动剧情发展。在此阶段,社会对女性形象塑造产生过度思维低幼化,为追求影视效果大肆宣扬女性负面形象。近年来,都市剧因符合观众心理逐渐在市场中的有一席之地,如《杜拉拉升职记》《无懈可击》系列、《我的前半生》《欢乐颂》等。在这些影视剧中,女性形象多为职业白领,主要围绕工作、生活与家庭展开。女性形象塑造呈多元化,如杜拉拉早期怯弱实习生、《无懈可击》中众多女性高管商战情节、罗子君在面对家庭与事业双重危机下坚韧不拔提升自我从而成为更好的自己。从数十年间女性影视角色塑造可看出女性地位逐渐提升,社会审美逐渐统一化。随着大众环境不断更新、创造时间积累、电视剧艺术发展,女性群体形象不断变化,角色逐渐呈现多元化,与过去相比发生一定的变化[3](96-97)。

三、都市女性形象建构

2020年《三十而已》中塑造了多个女性形象,其中顾佳兼顾事业与家庭,在事业上是烟花公司主心骨,与夫人交际中获取有效信息以扶持企业,在家庭中是解语花,亦是万能妈妈。这个女性角色塑造得十分成功,摆脱传统女性形象中柔弱无依定义,同时具有自信、乐观等优秀品质,在与丈夫、儿子或合作伙伴交流中可以根据其谈吐表现角色人物魅力。王漫妮作为小城女孩,孤身一人来到上海打拼事业,在奢侈品店作店员多年,气质与谈吐得到极大提升。王漫妮这个角色存在大量内心独白,通过话语建构其对生活、工作压力、感情期盼等方面进行描述。另一个主要角色钟晓芹是生活中大多数人的缩影,拥有普通工作、普通生活与普通丈夫,但普通生活中依旧存在摩擦。钟晓芹作为独生女从小受到宠爱,生活习惯与消费习惯和丈夫陈屿存在差异,导致夫妻关系逐渐僵化。

在这项研究中,对社交媒体视域下女性形象研究,即以女性为主体影视剧中的女性形象表现。由于中国影视剧发展与时间密切相关,影视剧中女性形象特殊性随时间变化而逐渐变化,社会不断变化必然会产生不同女性形象。二十一世纪,在中国融入全球经济、贸易和文化贸易增长的社会背景下,女性改变与男性霸权相联系的懦弱形象,成为社会洪流中不可或缺的社会形象,年轻女性在文学和艺术中寻找自我。影视剧里摒弃女性常规形象,转而用某种形式表达某些女性角色家庭和事业,不可避免地产生戏剧冲突,使女性在社交媒体视域下具有真实形象,开始从所谓风格化中解放出来,越来越多的女性形象打破传统思维。中国女性的形象在千年儒家文化的浸染下难免受到影响。传统女性历来受到众多文学艺术作品的青睐。其行为描述,如自我牺牲、单纯和善良,显示女性无私和伟大,电视戏剧艺术也是如此[4]。

伴随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女性意识大众化、觉醒化、复兴化、成熟化等多种内涵转变,逐渐成为新时期女性的共识。大多数职业女性都是“80后”和“90后”,接受高等教育并觉醒独立自我意识,这个群体成长环境与传统女性截然不同。女性意识逐渐在公众面前出现,女性形象当是女性意识的体现,可表现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突出存在是在艺术文化层次发光发热,成为影响观众的明灯。同时,女性主义的内驱力在多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迸发出新的生命力,即新女性主义。如果说新女性主义打破了根深蒂固的性别问题和性别观念的桎梏的话,那么性别视角又为人类认识世界及审视自身提供了一个新视角[5](46-47)。

四、女性话语构建

在人类的日常表达和交际环境中,语言是情感表达的形式外壳和依托工具。人类的声音凭借独特性、纷繁复杂的音色和起伏不定、迥异的节奏而广泛用于影视作品中,它的作用在于塑造、突出人物形象及更好地呈现、表达人物的情感。事实证明,话语对女性形象构建具有一定的作用。都市生活重心集中在工作场所,人际对话和日常对话创造一种分离与自由感。不同职业会产生不同对话区域。在城市设计框架中,具有个人职责员工间的语言对话可以有效反映专业素质。如王漫妮的内心独白:“这座城市充满梦想也充满诱惑。你去火车站、去机场看看,每天有多少人来到这个城市,想要扎根,又有多少人走。一年年毕业的想要留下,一车车打工的想要留下,就像这杯水,满了总要溢出去,所以我们只能拼命地往下扎,给自己增重,才不会被挤出去。”女主角王漫妮是一位毕业后选择留在上海工作的标准沪漂,月薪约为一万五千元,其中需要七千块租房,生活较为紧张。尤其是剧中搬家情节,让很多有北漂经历的人感同身受。通过王漫妮话语建构,可看出该角色的孤独感与无助感,使观众深入了解王漫妮作为外地人在上海生活的辛酸与无奈。

电视剧《三十而已》中顾佳为孩子争取国际幼儿园入园资格,光脚爬楼梯、为富太太提鞋,儿子被孤立时,顾佳撕开和善面目直接展开攻击。剧中顾佳一句台词戳中观众心声,“当妈妈以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憋屈,憋屈在一个叫妈妈的头衔里。什么身材走样、情绪变化,都不是最糟的。我出了月子那天,突然感觉到顾佳已经死了,活下来的是孩子的妈妈”。按照剧情设置,顾佳作为全职太太几乎全能,不但事业上有所成就,而且是丈夫背后的女人。剧中还有一句台词可以很好地概括婚姻中女性思想——“都想避风,谁当港啊”,剧中顾佳结婚成家后才对婚姻生活有所了解,生活里很多风霜雪雨都由丈夫许幻山带来,顾佳不得不努力强大自己,成为家庭中的主要依靠。但在后续剧情发展中,顾佳遭到丈夫情感背叛。顾佳原生家庭引发很多观众共鸣,母亲早逝,少年时期因性别原因许多心事不便与父亲诉说,逐渐形成独立性格。这些在顾佳台词中可以窥探,同时顾佳作为家庭主妇在社会、家庭中地位得到具体体现[6](12-13)。

钟晓芹有句台词:“之前的三十年,我一直活在别人对我的期待里;以后,我想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她的丈夫陈屿踏实稳重、顾家爱家,有一份旱涝保收的工作,是标准的现代都市适嫁男。但其沉默寡言的性格,在面对还只是经济、家庭等现实问题时,与妻子钟晓芹缺乏沟通、不断发生摩擦,终究两人渐行渐远。在婚姻里,陈屿希望给自己找到一个避风港,躲避不快乐的童年,钟晓芹想和丈夫共建安乐窝——只属于两人的秘密基地。他们都没有错,只是对婚姻认知没有达成一致。钟晓芹与大多数人一样,按部就班地长大、工作、结婚,既无顾佳的能力,又无漫妮的拼劲,甚至几乎没有离开过上海。家是避风港,婚姻是家庭建立起步阶段,三观一致是婚姻的保鲜膜。在钟晓芹话语构建中可以发现,该角色存在矛盾性,对平稳生活保持消极状态,渴望生活中出现变化[7]。

五、价值分析

(一)艺术价值

都市职场剧类型出现受电视剧艺术发展影响,但这类剧影响因受众群体的审美趣味和当下社会现实因素影响而带有些许不可复刻性,兼具文化背景和社会内涵。在内容上,都市职场电视剧冲破了对女性形象的描摹,在形式上,都市剧得以不断发展和完善,这是两个主要价值。在都市电视连续剧中,大多数女性形象都展现出鲜明的个性,极富社会内涵和文化底蕴。电视剧所呈现出的不单局限于再现女性生活中的个人感受和表达,而是极力展现一定的审美意义。《三十而已》中的女性形象不是毫无来源的骤然出现,而是紧随新世纪后女性现代化、职业化而来。可惜,在“现代”的包裹下,依然存有传统文化语境中的诸如谦虚、保守的影子。此外,《三十而已》中女性鲜明个性也体现在她们的逐名逐利行为上,主要体现在如主要角色顾佳为提升社会阶级加入夫人交际圈、王漫妮为在游艇中升舱而刷爆信用卡、钟晓卉在离婚前花费大量金钱购入衣物等。还有女性角色林有有。林有有看似清纯可爱,为爱情不顾一切,但心机颇重,手段高明,假装伪善向其他人博取同情,因许幻山富有而介入顾佳与丈夫许幻山的婚姻。这类负面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警示性。都市女性形象作为都市职场剧不可或缺的部分,无论是善恶对错,还是形式创作新鲜感和通俗性,都为社交媒体上女性群体增添不少色彩,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8]。

(二)文化价值

在都市剧《三十而已》中,职场是承载事件发生和发展具在空间。但都市职场电视剧为构建戏剧性情节,职场只是抽象意义上的“职场”。剧中人物之间的竞争意识不断涌现,潜伏于内心的一些不被推崇的抽象因素渐渐浮现,恰好这些抽象因子正是职场内的必需品,它们彼此融合,成为职场文化的有机统一体。职业选择的自主性、职场竞争的隐蔽性、职场关系的亲缘性是职场文化的构成要素,需要在职场这个凭空间里演绎。职业选择兼备未知性和挑战性,而在职场中追求安稳或自己喜欢的职业则是《三十而已》中女性不可忽视的问题,体现了都市文化的独特魅力。薪酬和职业好感度是职业女性需要考虑的两个方面。选择奢侈品销售店员工作的王漫妮显然追求的是丰厚酬劳以满足生活所需,选择成为作家的钟晓卉则秉承实现自我价值的信念。再者,从女性家庭身份的角度来看《三十而已》,母亲、妻子、女儿三重身份的叠加,使得她们需应对更多问题、承担更多责任。面对下一代,母亲的身份意味着奉献与付出,这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的单向性感情输出,会给女性带来情感和工作上的双重困境。可见《三十而已》中的女性塑造展露出现代文化价值[9]。

六、结语

随着中国电视剧类型不断演变和发展,城市职场剧以别具一格的表现内容崭露头角,并受到观众喜爱。城市职场剧中呈现的工作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观众心理共鸣和情感共鸣。当下,影视艺术已成为文化输出和宣传的助推器。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社交媒体,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影视创作者在艺术创作中,应具有高度自觉性和追求完美性。作品要把握艺术与生活的真实性、虚构性和艺术性,处理好商业与思想内容的关系,使女性形象塑造呈生活化、正常化,使电视剧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张海燕.浅析萧红笔下女性人物形象特点[J].参花(上),2020(10).

[2]张宜萍.芥川龙之介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女性观[J].青年文学家,2020(24).

[3]廖洋益.女性综艺节目和女性主义——以《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6).

[4]大禹.《三十而已》:被围观的“女性规范”[N].北京日报,2020-08-21(013).

[5]谢晓薇.沈从文小说中女性形象塑造的男性叙事谋略[J].文学教育(上),2020(08).

[6]刘颖.从爱情到婚姻——对比《伤逝》与《寒夜》中的女性形象[J].青年文学家,2020(23).

[7]魏兵.《三十而已》:女性話题剧抛问人生命题[N].湖南日报,2020-08-14(013).

[8]沈洋.“全职太太算不算独立女性”的讨论前提就错了[N].中国妇女报,2020-08-03(005).

[9]钟玲.《三十而已》:以新女性范本,寻求心灵共振[N].中国妇女报,2020-07-23(005).

猜你喜欢
女性形象
唐传奇中男性书写下的女性形象
韩国现代文学作品《土豆》和《水碾》中女性形象研究
对《红楼梦》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及女性悲剧的思考
阿尔比作品《动物园的故事》“厌女”可能性分析
“看”与“凝视”中的美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