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旸
【摘要】村级人才队伍建设既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又是乡村生态振兴的依托,还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当前,村级人才存在人数较少、素质不高、结构不优、分布不均衡等问题。为此,应对村级人才进行系统分类,并通过教育培训、吸纳利用、挂职借调的方式夯实乡村人才队伍之基,助力推進乡村振兴战略。
【关键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村级人才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
无论是搞特色产业还是集体经济,优秀村级人才的缺失都成为阻滞乡村振兴进程的重要掣肘。当前,大量外出务工的青年劳力、通过求学方式成长成才的本土大学生大都选择进城就业,留在乡村的多为中老年人和儿童妇女,农村“空心化”问题凸显,不利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村级人才作为活跃在基层治理第一线的人员队伍,需要直面群众、直面问题,事务繁杂,工作强度大,但待遇保障以及工作环境相对于城市还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基于未来职业发展和经济收入的考虑,许多大学生以及优秀青年企业家无法真正在乡村稳扎稳打搞建设,这使得乡村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村级人才很难留下,造成乡村人才缺口较大。整体而言,当前村级人才存在人数较少、素质不高、结构不优、分布不均衡等问题。要解决村级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既需要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定向培养政策,又需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基层治理的人才基础。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人才是振兴之源,分析村级人才的现状以及类别划分,探索对各类人才的可行性吸收举措,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村级人才队伍建设能够激发农村经济活力,有助于乡村产业振兴。产业振兴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之后乡村崛起振兴的经济基础,实现产业振兴能够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提升农村经济的竞争活力。人力资源水平对经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所以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是实现乡村经济稳步增长的关键。首先,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大量“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村职业农民;其次,解决当前农村市场“小生产大需求”的市场矛盾需要进行农业生产组织结构创新,所以乡村产业振兴需要一批能够促进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农业产业联合体高效运营的经营管理人才;最后,乡村产业振兴还需依靠“高、精、尖”的现代化农业生产设备和“稳、准、优”的农业科学技术手段来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也需要借助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分析市场前景,因此只有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互联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才能实现产业振兴,进而托起乡村人民生活富裕的美好目标。
村级人才队伍建设应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遵循,以助力乡村生态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当前乡村发展的独特优势和宝贵财富,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需要找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点,一方面处理好生活垃圾、生产废料等污染问题,建立长效环保监督机制,另一方面还需提升乡村生活环境,建设生态景观、发展人文观以及建筑景观。这些都需要相关专业知识能力的人才去实现,为乡村生态振兴提供发展依托,还乡村本来的“绿水青山”。
村级人才队伍建设可以改善乡村精神风貌,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实现物质生活振兴,更要实现精神文明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实施乡村文化振兴一是要将乡村风俗习惯、美食服饰、传统手艺技艺等文化传承下去、传播出去。这就需要培养一批本土技艺传承人才,重视文化传承,让乡村文化技艺代代相传。二是乡村文化振兴需要大力发展乡村教育,建设配套教育硬件设施,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宣传教育革除陋习、净化乡风、教化乡民,引导乡村人民树立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守住乡村振兴的根与魂。
具备较强经营领导能力,同时既能做到对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理念的准确上传下达,又能带领本村村民实现安居乐业的发展型人才。其中,常态化的挂职锻炼是当前农村配备发展人才的重要举措,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干部下沉到村,能够了解农民群体的真正需求,通过资源的引进和思想知识的灌输为农村的发展创造新的产业条件,进而明确本村的致富路径。同时,年轻干部通过在乡村的切实锻炼,将其作为选拔任用优秀干部的必备经历和必备岗位,真正赋予村级干部相匹配的位置和权力,使越来越多的优秀干部能够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另外,各高校以及农业院校也应开设相关的课程、专业进行专门性人才培养,将教学内容重点放到实用技术、专业技能及实践能力上,尤其是紧跟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和互联网时代的生产营销模式,做到按需施教,结合田间地头、生产一线的实践培训,使新时代的村级人才都能具有较高的学历水平和文化素养,能够以新发展理念带动乡村发展,带领当地老百姓增加幸福感、获得感。
能够进行农业技术推广、产业发展等,为乡村振兴提供一定的技术和智力支持的技术人才。通过对专业技术院校的对口招聘,加大政策资金帮扶、落实相应的人才吸纳举措,同时要加大对本地技术骨干的专业培训,扩充人才引进的路径和渠道。技术人才可以将各类培训办到田间地头,手把手、面对面地帮助农民群体实现增产增收,同时优化村级生产技术模式和产业建构,真正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例如,当前广受好评的发展“错位产业”,使得农民既种稻米,也种花卉,充分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实现科技拔尖人才与村级治理单元和农民群体的联络集结,帮助农户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教育培训等,真正使参与的农民钱袋子鼓了起来。一些地区可以充分发挥工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带动作用,盘活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极具乡土气息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实现对本土资源的有效转化。
在本村有文化、有能力、有技术的乡村能人。乡村振兴中的村级人才吸收利用,除了招聘和组织配备外,本土人才的培育也是重要环节。对于此类人才,要发挥好乡贤的带动举荐作用,与这些在各行各业具有拔尖水平的乡贤进行长期性的联络沟通,使其尽其所能地对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同时,借助乡贤组织强化对本土人才的选拔利用以优化村级班子结构,提升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活力。另外,可以采取政治文化多元化培训的方式,通过“移动课堂”、整合微信群、网络学习APP、公众号等方式一方面提升乡土人才的政治觉悟和作风修养,另一方面通过对农业相关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使其能够成长为技术带头人,借助其土生土长、熟悉了解本地风土人情以及环境资源的优势,带动村民们走出一条特色产业发展道路。此外,还要让农村成为青年人干事创业的沃土,通过搭建相应的资金、技术、人员、土地等资源服务平台,吸引本土人才回村创业就业,避免因为“空心化”所造成的人口流失和资源浪费。
一是教育培训:加大村級人才培育力度,通过开办培训班培养乡土人才。尤其要注重培育乡村实用人才,充分利用农村的田间地头、自然资源等进行实地教学,通过边教边做、边做边学,不断提升农民的知识技能,强化对乡土人才的开发培训,真正实现带领农民增产增收。例如,针对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应进行相关的专业技术水平培训考核,使其真正能够帮助农民提高科学素养,运用先进的知识技术促进生产水平的提升。另外,对人才的教育培训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相结合,利用乡镇层级的党校、工作会议、网上远程教育等平台开展培训,使村级人才树立正确的义利观,讲政治、懂规矩、守纪律,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理念,努力为本村村民谋福利、谋幸福。同时,要加强本土手艺传承人的挖掘与培养,通过适当的政策、资金支持,通过“一行一训”“一技一训”等教学手段灵活施教,完善传统技艺、手艺等文化技艺教育培训,建立技艺传承的长效发展机制。
二是吸纳利用:创新村级人才评价利用机制,探索建立“乡村人才专项编制”,构建村级人才“蓄水池”。对于可用的村级人才,要创新评价机制,打通优秀村级干部晋升乡镇干部的渠道与制度,在职称评定上进行适当的倾斜,提高其工作待遇,健全各类社会保障制度,让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能够扎根乡村干事创业。尤其要注重促进本土人才“回流”,拓宽选人用人的渠道,建立完善返乡创业服务平台,成立乡村人才引进专职小组和引才引智服务窗口,对那些愿意回乡发展的机关退休干部、退伍军人、大学毕业生、外出经商务工人员,强化对他们的教育引导,按照生产经营、技能带动、社会服务等维度进行本土人才的吸收引进,做好“引智回乡”,发挥其余热和能量。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惩戒机制,建档立卡,列出负面清单,实现动态管理,真正做到选贤任能,能者上、庸者下。此外,尽可能发展建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的“柔性人才引进机制”,支持村两委、乡村企事业单位、农村合作社等部门设置“特聘顾问”“特聘专家”“特聘技师”“特聘书记”等职位,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是挂职借调:搭建实践锻炼平台。乡村作为中国基层治理的最前线,从省、市、县直接选派干部驻村工作,建立相应的考核指标和任务要求,可以有效扩充包村干部队伍,辅助村级班子的帮带建设,实现人才选拔任用机制的双向运行。为此,应强化干部的流动机制,从机关干部中选派第一书记,采取“结对”的方式对软弱涣散的村进行重点帮扶,缓解村级人才的流失现状。对于后备干部,应加紧对其进行下基层挂职锻炼,使之增加对国情的认识以及对农民群体的了解,这样才能让其真真切切了解占中国近半人口的农民群体的生存现状。村两委班子的结构优化与建设、当地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农民群体的思想观念和国家认知、基层组织建设以及基层治理的经验教训等,这些都需要干部在乡村的实践工作中切身体会、发现问题并探索解决路径,从而提升自身基层治理的本领和能力。
(作者为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①胡红宇、陈政、盛静:《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南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福建茶叶》,2020年第5期。
②赵佳乐、王斌:《重庆市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培育策略研究》,《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
③陆桂林:《乡村产业革命“人才瓶颈”问题及对策分析——以黔东南州为例》,《理论与当代》,2020年第3期。
④朱效漫:《培养乡土人才 助力乡村振兴》,《中国县域经济报》,2020年6月8日。
⑤朱立波、韩芳:《京郊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河北农业科学》,2019年第2期。
责编/韩拓 美编/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