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随着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的深入,结合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不断与时俱进,为协调社会和人民的共同发展提供宝贵经验和论断思路,因此,要想好好发展特色社会主义,就要响应时代的号召,选好发展观念和路线,本文就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内涵和时代价值进行论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社会主义
1.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1.1群众观的历史背景:
马克思主义群众实在与唯心史观的斗争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
第一次提出思想:1843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说:“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髓武器”。马克思明确表示人民群众是改造社会的物质力量和武器,推动社会的发展,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价值。
孕育思想:1844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创作《神圣家族》,因为鲍威尔等人把英雄与人民群众对立起来,所以,针对英雄史观提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孕育了人民群众是主体的思想。
确立思想:1845年,马克思编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作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两部著作深入的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同时,也标志着人民群众观的正式确立。
1.2群众观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唯物史观理论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理,也是本质上的含义,意指国家政党如何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把群众落实在什么地位之上,不断升级优化,经过历代的领导人和社会的总结和发展,逐步形成系统化的观念。
虽然没有对"群众"二个数字明确作出详细的基本定义,但是它仍然提出了先进的现代群众主义思想,充分肯定了我国人民各族群众的根本主体利益地位。强调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水平的提高必须通过一次次的实践过程训练总结,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和掌握的理论才能称为实践,所以它的前提条件必须是被人民群众所掌握。只有人民群众通过实践活动不断满足自身的衣食住行,才会为社会提供充裕的物质财富保障,维护人民党和群众的最大利益。
1.3当代群众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领域的一个重要代表观点之一就是群众观,中国共产党党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主张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为基本指导,依靠广大中国人民发动群众,打败反动革命政权,并建立新中国,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应该坚持群众观的路线,在思想、工作、民生等问题上,秉承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践行群众观的路径,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完善在经济、法律、政治以及社会的各方面制度,尊重人民群众的地位,维护人民的利益,更好的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2.时代价值体现
2.1促进社会稳定
(1)从人民群众利益角度出发,妥善解决各类社会群体事件。近些年社会群体性事件频发,不仅严重影响中国社会的基本公共安全,也在一定程度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危及国家安全与稳定,而且给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在新的政治时代背景下继续坚持弘扬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有利于从人民群众实际立场深入考虑政治问题,时刻注意保持政治党与人民基层群众的密切联系,警惕政治脱离人民群众的重大危害性,创新与党和人民基层群众密切联系的新政治方式,树立维稳的新政治思维,具有重大的时代研究价值,深入调查研究群体性事件背后的根本原因,准确把握群众心理,预见社会事物发展变化及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及时研究解决不安定群众事件。
(2)协调不同社会阶层共同利益,化解基层社会矛盾。一方面,坚持贯彻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观点,深入群众社会实践,才能真正解民之所忧所急,努力做到满足不同社会阶层的共同需求,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各阶层共同利益,缓和不同阶层之间的紧张矛盾关系,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看到希望,感受到温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让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建文明幸福和谐社会;另一方面,只有从人民群众的根本角度利益出发,解决人民群众迫切关心的重大事情,才能有效凝聚群众民心,提高人民政府及有关公职人员在人民群众心中的领导地位,才能巩固我们党的依法执政领导地位,提高人民政府工作办事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公平有序,形成稳定发展局面。
2.2群众路线工作建设是贯彻实现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基础性专项工作
(1)保持基层党的优良作风,提高基层党员干部政治素质。中国共产党是深入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领导政党。新时期我党仍然面临着国内外的巨大风险和严峻考验,应对党的新形势,必须发扬全党的优良作风,开展系列践行群众路线主题教育理论活动,利于我党在一个新时期的伟大政治实践,这也更有利于广大党员干部树立认同马克思主义的广大群众观点,为推动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自由的和谐发展而努力。
新文化建设时期仍然需要我们学习到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各种人民阶级群众观点和基本理论,人民阶级群众仍然必须是生产实践社会活动的主体,没有密切依靠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就无法创造出源源不断的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更不可能保证其他政治生活,文学艺术及科学活动活研究的顺利进行。
(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改革创新开放以来中国国家综合国力虽然得到了很大的快速增长,但是也要及时发现社会不公平现象,需要抓住社会腐败问题,找出关键问题和重点环节,通过坚持反腐败工作的推动,强化监督,以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来规范,按照国家的部署,抓好源头问题,始终坚持拥护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观点,有利于有效遏制腐败歪风,形成廉为荣的社会风尚。
同时,作为共产党人一定要端正廉洁党的政治作风,用党的制度规则约束党的权力,坚决反对钱权非法交易,遏制社会权力腐败,始终坚定不移让人权为民所用,服务全国人民,团结全国人民,巩固共产党的人民群众政治基础,发展共产党的伟大事业,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型现代化社会建设。
2.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完成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但就现在社会各层干部环境而言,仍然存在很多背离人民群众的违法乱纪行为,存在严重思想脱离,这使得党群关系一度长期存在紧张,存在问题的日益复杂化,对全面深入建设建成小康社會建设产生了一定的社会负面影响。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调动人民干部的政治积极性和政治能动性,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党的群众观点作为理论指导,正确处理协调好党群关系。深入落实践行群众路线理论教育,牢固并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清正廉洁的政治思想,从而处理好党群关系,对全国人民齐心为全面深化建设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做更大贡献。
3.结束语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经过中国共产党的丰富和实践,不断发展以及与时俱进的崭新姿态,始终指导着当代我国的具体理论实践并最终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我们共产党必须深刻正确认识不同群众利益基层群体的矛盾,了解广大人民基层群众的不同利益具体诉求,实现经济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才能够彻底瓦解党的腐败体系,树立正确的群众利益观,协调经济社会群众利益,妥善处理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矛盾,构建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维护经济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赵晓艳. 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哲学认识与当代价值研究[J]. 学理论, 2015, 000(030):22-23.
[1]王越芬, 季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认同的哲学内蕴——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视角[J]. 学术交流, 2016, 000(012):65-70.
作者简介: 孟楠楠(1986.2-),女,汉族,辽宁盘锦人,法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共营口市委党校 辽宁营口 1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