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宁, 陈齐瑞, 张维, 俞佳莉, 蒋颖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计量中心, 浙江 杭州 310014)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革新,检测技术发生重大转变,在国外,美、德两国根据工业4.0计划,对漏洞检测提出优化方案,国内以此为借鉴,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为网络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因此文献[1]提出计算机软件中,安全漏洞检测技术的应用,文献[2]则在大数据背景下,研究计算机安全漏洞检测技术。两个传统技术分别利用计算机检测程序和大数据背景,对电力信息平台的漏洞进行分析,通过识别算法找出平台中的漏洞。但随着入侵数据类型的多样化、复杂化,传统检测技术只能针对静态漏洞做出较为准确的反馈,面对动态漏洞和混合型漏洞,其漏洞检测遗失率超过了50%,因此研究基于消息列队的电力信息平台安全漏洞智能检测。消息列队是在消息的传输过程中,用来保存信息的“容器”,利用消息列队作为漏洞检测的连接桥梁,形成一个十分密集的检测网,扩大检测过程中,对漏洞数据的识别与筛选。此次提出的检测技术,通过消息列队改进电力信息平台安全漏洞智能检测方式,为电力信息平台的使用安全与存储安全,提供更可靠的技术支持。
以消息列队的消息处理技术,为平台漏洞检测提供消息处理和消息队列功能,设计一个智能化的扫描方式。已知无论检测程序是否在同一网络或是否同时联机,消息队列可以相互来回发送检索信息,构成一个“密不透风”的检测网络,增强检测过程中对漏洞的识别扫描。以该工具为依托,设计一个智能型的综合检测方式。该检测分为三个方面:针对网络空间的整体检测、针对主机的检测以及主动式和被动式的检测[3]。
针对网络的漏洞检测,包含网络映射和端口检测。端口是用于通信的通道,也是一个容易被入侵的通道,因此在端口检测过程中,利用TCP会话连接目标主机,当连接成功且收到目标主机回复时,则表明该端口为“活动端口”。根据主机的反馈信息,分析平台中是否存在漏洞脆弱性,及时预测漏洞的空间位置;而被动式检测,是周期性的漏洞扫描,对平台内的多项内容反复扫描,防止漏洞的出现。上式智能扫描方式中,均利用消息列队将检测结果看作一个记录,根据其特定的格式和优先级,制定一个连续性的检测程序,保证上述智能检测方式,在执行检测任务时可以实现一对一的覆盖式信息检测,不遗漏任何一处信息空间点[4]。
根据消息列队规则,获取电力信息平台的漏洞扫描结果,以此评估漏洞风险态势,区别平台漏洞类型。而评估漏洞风险态势,是以风险评估模型为基础,通过考虑风险传播因素来估算风险值,再根据层次模型,综合考虑不同电力信息重要性权值,从服务层至网络层,实现自下而上的平台漏洞风险评估,得到整个电力信息平台的网络安全态势。这其中,电力信息平台的总体漏洞风险,为电力信息在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三个方面的漏洞风险[5-6]。
假设漏洞风险用F(a,k,b)表示,其中a为攻击行为;b为某一项服务;k为b的弱点。若a针对k,对b的攻击有效,则说明a影响b的安全属性,即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7],如式(1)。
F(a,k,b)=f,f∈[j′,w′,y′]
(1)
式中,f表示风险影响范畴;j′、w′、y′分别表示平台面临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风险值,则对于电力信息平台s,存在安全属性集合q=[j′,w′,y′]。此时s面临的直接风险值如式(2)。
HZ(s)=j′+w′+y′
(2)
通过评估漏洞风险态势,加强检测结果的可靠程序。因此利用映射转换函数的感知敏感性,评估不同类型的漏洞风险态势。
根据评估所得的漏洞风险态势,设置智能扫描方式的多角度平台漏洞检测。
静态漏洞检测以漏洞模型为指导,运用静态程序分析技术,发现网络平台中的静态漏洞[8]。而动态漏洞检测,是在电力平台运行过程中,用插装方式收集平台运行信息,进而验证或发现动态漏洞。由于静态漏洞与动态漏洞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平台在长期的漏洞攻击下,还出现了一种混合型的漏洞,即静态动态相结合的平台漏洞类型[9-10]。
利用木马程序攻击电力信息平台,模拟出一个真实的测试环境,同时还要让漏洞中包含静态漏洞、动态漏洞和混合漏洞3个类型,其中所有漏洞的安全级别如表1所示。
表1 漏洞安全级别设置要求
统计该实验测试环境中,不同类型漏洞数据的信息量,漏洞数据含量的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漏洞数据量统计饼状图
根据图1可知,明确不同漏洞数据在电力信息平台中的占比。实验将此次研究的检测技术作为实验组,将两种传统检测技术,分别作为对照A组、对照B组,根据上述实验测试条件,开始实验。
第一阶段是对电力信息平台中,静态漏洞的智能检测,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a 实验组
根据图2结果可知,三种技术均得到了较为相似的静态漏洞检测结果。静态漏洞数据在检测过程中的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第一阶段静态漏洞检测遗失率统计
根据表2统计结果可知,三种检测技术的漏洞遗失率在10%以下,接近图2中漏洞类型一的统计结果,可见面对静态漏洞,3个检测技术都能实现较为完整的漏洞检测。
第二阶段是对电力信息平台中,动态漏洞的智能检测,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a 实验组
b 对照A组
c 对照B组
根据图3检测结果可知,对照组中的检测数据,明显少于实验组。经统计,动态漏洞检测遗失率如表3所示。
表3 第二阶段动态漏洞检测遗失率统计
根据表3可知,传统检测方法面对动态漏洞,遗失了一半以上的漏洞信息,导致动态漏洞检测遗失率在一半左右;而实验组的数据遗失率为0,可见该方法得到了平台中的所有动态漏洞数据。
第三阶段是对电力信息平台中,混合漏洞的智能检测,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
a 实验组
b 对照A组
c 对照B组
面对复杂程度更高的混合型平台漏洞,实验组的检测结果较多,而传统方法的漏洞检测结果极少,经计算,混合漏洞的检测遗失率如表4所示。
表4 第三阶段混合型漏洞检测遗失率统计
根据表4统计结果可知,面对混合型漏洞,两个对照组的漏洞检测遗失率超过了50%,而实验组的遗失率仅为10%,可见所提出方法面对混合型漏洞,检测效果更好。
根据上述三个阶段的实验测试可知,面对静态漏洞时,3个检测均有较好检测结果;面对动态漏洞时,所提出方法对动态漏洞的检测遗失率还保持在0,而传统检测方法对漏洞检测的平均遗失率,达到了52.94%;面对混合型漏洞,所提出方法的漏洞检测遗失率为10%,而传统检测结果的平均遗失率为65%。综合上述实验测试结果,可知面对不同的漏洞类型,所提出方法有更加可靠的检测结果。
此次提出的检测方法,利用消息列队重新设计电力平台的漏洞智能检测方式,并根据风险类型,从多角度检测平台漏洞,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可靠程度。但此次提出的检测方法,并没有详细列出风险漏洞等级,今后的研究与分析,可以对这一方面进行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