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晓 娟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2)
目前,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道路建设也越来越体现以人为本、慢行与公交优先的设计理念,道路设计更多地向街道设计转变,坚持“窄马路、密路网、机非分行”, 从而构建安全、高效、便捷的道路系统。但是,早期的道路建设则更多的是注重服务于机动车,忽略了人和非机动车的需求,造成道路存在诸多问题,而且,大城市特别是城中心,路网已基本成型,两侧建筑布局也基本完善。因此,城区道路改造时,就需要在有限的条件下,通过精细化设计,对道路改造的要点及改造方案进行分析,尽可能的保障道路改造后的各项功能。
本文以北京市地安门外大街改造为例,通过基础调研,结合道路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城市道路改造的关键要素和要点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道路改造方案。
长期以来,交通畅通一直以机动车的运行速度为标准,交通设施的建设,强调的也是快速路、主干路等满足机动车运行的设施,而为步行、自行车提供空间的路网建设则相对滞后,有的甚至设置在单侧道路上或者直接从“干道”上消失。
地安门外大街位于北京二环内,南起地安门西大街,北至鼓楼西大街,全长约800 m,是北京市的传统北中轴线,现状道路为一幅路,宽15.5 m,为最大限度的满足机动车通行,设置了三条机动车道,机非混行,两侧人行道宽窄不一,局部1.5 m。路口渠化以压缩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宽度为代价。
类似于地安门外大街这种位于城市中心区的道路,由于建筑布局等多种原因,未按规划实施,道路通行能力较差,通过一味压缩人行道和车行道也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公交站点大多位于路边,公交车停靠,阻碍后续车辆通行,同时影响非机动车,造成机动车占用对面道路超车,或者非机动车直接绕至机动车道上通行,交通混乱,而且安全性差。
现状地安门大街上有两组公交车站,共4处,均为路边停车。而且公交站台挤压人行道,上下客流影响了行人的正常通行,现状公交车多为电车,电线视觉景观不佳。
机动车停车主要分布于商业、餐饮业较为集中的地段和胡同两侧。机动车乱停乱放,路内停车挤占人行步道及非机动车道现象严重。
地安门外大街上,两侧商业、餐饮业缺少机动车停车设施。地百商场、天意商城建有收费停车场,全日处于饱和状态。
地安门外大街沿街产业的业态混杂、种类多样,存在与地区风貌不协调的产业类型,如医院、批发市场等。建筑风貌不统一,建筑高低参差不齐。道路两侧建筑普遍存在较大高差,台阶占用人行道,进一步压缩了人行空间,景观也较差。而且沿线缺少人行休憩空间及设施。
早期城市道路大多缺乏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统筹建设,各管线部门也是按照自己的建设投资计划,造成道路反复开挖建设。此外,道路部分路段采用雨污合流制,排水管道由于缺少必要的疏通清理和维护,管内淤积情况严重[1]。
地安门外大街现状道路范围内有电力、通讯、燃气、给水、雨水、污水等各种管线,部分路段也存在雨污合流问题。
针对城市道路改造中出现的问题,对城市道路的改造应该遵循一定的改造原则。首先要遵循的就是城市的总体规划设计方案,统筹全局,立足当前的实际情况,将长远利益与近期情况相结合,合理确定道路的功能定位及改造目标[2]。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构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中轴线及其延长线以文化功能为主,是体现大国首都文化自信的代表地区。既要延续历史文脉,展示传统文化精髓,又要做好有机更新,体现现代文明魅力。
地安门外大街位于北京市北中轴线什刹海段,是北京中轴线上重要的旅游区域和景观节点。地安门外大街位于中心城南北向城市主轴上,展现了古都风貌;是什刹海、鼓楼、南锣鼓巷地区旅游的重要通道,体现中轴线的文化价值;同时规划为城市次干路,在一定程度上承担区域的交通服务功能。地安门外大街道路改造应与环境风貌的综合治理相结合,道路铺装应与历史文化风貌相协调。
道路设计向街道设计转变,坚持“窄马路、密路网、机非分行”,构建安全、高效、便捷的道路系统。
1)遵循“窄马路、密路网”的布局理念。宽马路导致行人过街困难,经常牺牲行人的通行空间和休憩空间,减弱了商家和行人之间的联系,街道整体氛围是通过性的,而不是邀请人停留下来。为有效利用道路空间资源,本次地安门外大街道路改造将双向三条机动车调整为双向两条机动车道,加强交通需求管理,鼓励绿色出行,将节省的空间腾退给慢行系统。
2)以人为本,倡导绿色出行。本着城市交通资源应优先向集约、低碳、环保的交通方式配置、充分保障绿色交通的出行环境的原则,地安门外大街道路改造将压缩的机动车道的通行空间分配给步行和自行车,加强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系统建设,倡导绿色出行,从“以车为本”到“以人为本”转变。步行和非机动车的通行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的同时,注意完善道路两侧街区的微循环系统,构建安全、连续的步行和自行车网络。
3)坚持公共交通优先战略,提升城市公共交通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地安门外大街在有限的道路空间条件下,利用道路两侧地块空间,将现有公交车站位置进行微调,并设置公交港湾(含出租车临时停靠站点),避免对机动车通行的影响;设置公交站台,避免公交车站人流拥挤,影响人行道行人正常通行。
地铁8号线在地安门外大街设置什刹海地铁车站,地铁开通后,结合地安门外大街道路改造,合理设置公交车站、出租车停靠站、自行车停车场、集散广场等,做好各种交通方式与地铁的交通接驳。
地安门外大街道路改造除设置地面过街外,地铁8号线什刹海站位于人流密集的商业办公区,本次围绕轨道站点、周边建筑设置多层次立体步行系统,利用地下通道将步行系统与轨道站点、周边建筑紧密衔接,并设置电梯等步行辅助设施。
通过精细化的道路设计,极大限度地挖潜道路的空间资源,提高各部分的利用效率和通行能力。通过道路竖向的精细化设计,尽可能消除两侧建筑台阶,增加人行道的可用宽度。
结合街道特色,道路改造时制作具有代表性LOGO的检查井井盖;盲道处设置装饰井盖,保障盲人安全。
人行道上适当增加座椅、垃圾箱、文化雕塑等服务设施,开辟人流集散及文化体验的公共空间。
按照慢行、公交、机动车的优先顺序,优先保障慢行及公交通行空间,尽量机非分行的原则,本次地安门外大街改造旨在打造舒适的慢行系统,本次在道路横断面设计上,将原双向三条机动车调整为双向两条机动车道,从而加宽了原有人行道宽度,充分挖掘步行空间、营造舒适的步行环境。原有两侧人行道宽窄不一,局部1.5 m,平均3 m~4 m,经加宽后,调整为2.7 m~5.8 m(见图1)。
人行道加宽后,方便游人通行,利用有效空间增加座椅、垃圾箱、公交站遮雨棚等设施;提高道路两侧绿化率,根据不同路段的条件设置点状绿化,最大限度地增加绿化面积;挖掘用地,在火德真君庙、地百商场及地铁车站两侧开辟人流集散的公共空间。
针对两侧建筑台阶高低不平、侵占人行道的情况,纵断面设计在考虑两侧现况建筑高程,并满足规范要求的条件下,适当抬高现况路高程,消除部分商铺两侧台阶,提升人行道的可用宽度。通过道路的加高,道路两侧店铺的台阶相对减少。同时商铺与道路高差产生的台阶无法消除时,通过在路侧新建挡墙,抬升人行道至与商铺高程一致,挡墙和树池放置到人行道和非机动车之间的功能条带间,这样最大限度的拉伸了人行道的宽度(见图2)。
公交港湾设置方面,道路现况公交车路侧停车,缺少公交港湾,公交站台挤占人行道。本次道路改造过程中,结合地铁车站的建设,将北侧公交车站适当南移,利用有限的空间,在道路两侧渠化出公交港湾,同时设置公交站台,并在公交车道前后利用车道空间合理设置出租车临时停靠点。南侧公交车站结合路口渠化相应设置公交港湾和公交站台(见图3)。提高了路段机动车的通行效率,同时增加了非机动车和行人的通行空间。
人行过街方面,本次道路改造结合现况人行过街位置、道路两侧建筑布局及过街需求等设置三处地面过街,利用地铁8号线什刹海站地下通道增设一处立体过街,同时地安门商场前设置下沉广场,并设置电梯,将去往什刹海、地百商场方向的人流直接通过地下通道疏散开来,避免对路面交通造成干扰。过街路口平均间距约160 m。
此外,公交站采用环保型雨水口加线性排水组合形式,重点部位保留雨水口,沿线设置线性排水沟,防止公交站、人行过街区域积水影响人员通行。
针对交叉口过大、行人过街不方便、缺少渠化设施等问题,本次改造在与鼓楼东西大街交叉口处设置了行人过街安全岛,提高了过街安全性。
在标准路段车行道宽度缩减的同时,注意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地安门外大街与地安门东西大街交叉口处,北侧进口车道渠化出三条车道(1左+1直+1直右),出口车道渠化出两条车道(1直+1加速车道/公交港湾),同时相应调整地安门内大街的进口车道配置和交叉口交通信号灯配时;地安门外大街与鼓楼东西大街交叉口处,南侧进口车道渠化出两条车道(1左+1左右),鼓楼东大街进口处渠化出两条车道(1左+1右),同时相应调整交叉口交通信号灯配时(见图4)。
停车管理方面,合理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针对道路两侧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现象,采用有效的管控措施。道路两侧禁止机动车停车,同时配建集中的机动车停车场,近期已开工建设有鼓西停车场(100辆),随着未来节点项目启动,将建设万年—地百—联大停车场(现况100辆,规划约300辆),同时远期规划有北海医院地下停车
场(约200辆),用以解决道路周边停车问题;在道路两侧集中尤其是地铁车站附近集中设置自行车停车场,规范非机动车停车。
1)智慧交通理念。坚持科技引领,智慧先行,打造智慧交通系统。目前智慧交通越来越多的用于城市道路的建设与改造中,将交通信号、非现场执法、态势监控和流量采集、停车诱导与C端科技创新应用集合起来。信号灯路口通过建立信号控制机与信号控制灯具,实现交通信号自适应控制,提高车辆通行能力,基本消除路口堵死等恶性拥堵事件;电子警察抓拍系统可以实现机动车在路口闯红灯违法行为抓拍、不系安全带抓拍、开车打电话抓拍、违法掉头抓拍、违法变道抓拍等,保障区域交通秩序;违法鸣笛抓拍系统可以减少区域噪声污染,塑造安静宜人的街区;未礼让行人抓拍系统可以减少因未礼让行人交通违法行为造成的交通事故和交通混乱;违停抓拍系统可以减少因违法停车带来的交通拥堵和交通混乱;智慧行人安全过街系统可以规范行人过街秩序,保障行人过街安全。
2)多杆合一。针对城市道路地上各种架空管线的存在严重影响城市容貌的问题,可采用多杆合一。遵循能合则合原则,按照电车杆、路灯杆、交通设施杆优先顺序选择母杆,对各类杆体、设备、机箱等进行集约化整合,具备条件的综合杆和综合机箱宜“杆箱合一”。
地安门外大街道路改造工程将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道路设计全过程,对交通进行了梳理,通过精细化的道路设计,极大限度地挖潜道路的空间资源,提高各部分的利用效率和通行能力。
本次通过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并结合未来道路两侧建筑物、街道立面的修复改造工作,将有效解决老城区环境品质下降、空间秩序混乱、历史文化遗产损毁等问题,促进建筑物、街道立面、天际线、色彩和环境更加协调、优美。设计过程中注重对万宁桥的保护,加强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更好地延续了历史文脉,展现了城市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