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

2021-06-24 16:02武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6期
关键词:性休克体征急诊科

武艳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汉阳医院急诊科,湖北 武汉 430000)

0 引言

机体在受到剧烈外力作用下,可导致重要脏器损伤、大出血等情况发生,进而降低了机体有效循环,导致代偿失调综合征发生,即创伤性休克[1]。急诊科中,创伤性休克属于常见疾病,但由于该病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如受伤后患者未得到及时救治,则患者生命安全可受到直接威胁[2]。在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治疗中,以“急救优先于诊断”为原则,所以对症对患者进行救治是患者治疗的关键[3]。有研究显示,在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救治中,合理的急救护理流程的应用,可保证患者急救过程中院内各部门顺畅衔接,缩短患者救治时间,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保证了急救治疗效果的提升[4]。基于此,本次对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114例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研究,观察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实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14例创伤性休克患者,时间为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中,男/女=36/19,年龄18~55岁,平均(41.78±3.17)岁,受伤事件0.6~4h,平均(2.13±0.61)h;观察组中,男/女=37/18,年龄18~57岁,平均(42.06±3.09)岁,受伤事件1~4h,平均(2.23±0.58)h。所有患者均诊断为创伤性休克,受伤后24h内入院,年龄≥18岁。排除合并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者、大出血者、精神疾病者、凝血功能障碍者、交流障碍者等。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包含接诊到患者后,对患者口鼻腔、呼吸道分泌物立即进行清理,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密切监测,给予患者吸氧等处理等。

观察组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具体如下:1)护理培训。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实施中,由护理部组织,对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培训采用“老人”带“新人”、层级递进的培训方法及形式,内容主要涉及创伤性休克疾病知识、护理要点及急诊护理注意事项等,尤其对急救流程进行重点培训。2)护理流程实施。①事前准备。在患者接治前,急诊科接到急救电话后,在5min内出诊,途中通过电话方式与家属进行沟通,指导家属对患者正确进行急救处理;②伤情评估。到达患者身边后,对患者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立即进行监测,给予患者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路,同时对家属情绪进行安抚,确保家属对急救工作密切配合。同时以快速、平稳的状态将患者转运至急诊科,根据患者病情评估结果,安排相应的急救护理工作;③保持呼吸通畅。对于出现昏迷症状的患者,为避免误吸导致窒息发生,可将患者头部向一侧偏斜,对患者口鼻腔分泌物及时清理。将患者舌头用舌钳牵拉,防止患者无意识状态下咬伤舌头;对出现呼吸困难的患者,如有需要需给予气管插管,血氧饱和度不足90%的患者,及时进行机械通气,确保患者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④病情监测。在患者治疗期间,对患者病情变化密切进行监测,包含对患者的脉搏、血压、心率等体征,采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对患者尿量、血氧饱和度、体温等指标动态进行监测与记录;⑤循环管理。为确保患者段内时间能进行快速补液,在静脉留置针选择时,可选择大口径留置针,同时建立两条通路。对心静脉炎进行监测,如患者血容量低于8cmH2O时,需立即进行补充,可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微量泵注,对泵注的速度合理控制,避免引起心衰、肺水肿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如画那种血压水平下降至60mmHg以下,则需在短时间内为患者补充平衡液,补充量为3000mL,并对患者血浆、全血及液体的补充量等进行记录。⑥术前准备。术前,护理人员为患者做好手术器械、设备等的准备工作,同时做好备皮等准备;向家属耐心讲解急救方法、过程等,要求家属做好配合,同时对家属的情绪进行疏导等。与手术室护士做好交接工作。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止血、急救及苏醒等时间指标进行对比;对比两组抢救成功率,痊愈:体征、症状完全消失;好转:体征、症状明显缓解;死亡:生命体征消失,抢救成功率=1-死亡率。对两组误吸、人工气道堵塞、意外脱管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表示。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观察组止血、急救及苏醒等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2.2 急救效果

抢救成功率对比,观察组为92.98%,高于对照组的80.70%,P<0.05,见表2。

2.3 不良事件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26%,低于对照组的17.54%,P<0.05,见表3。

表2 两组急救效果对比[n(%)]

表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创伤性休克属于急诊科常见疾病,该病时在机体受到严重创伤刺激后,出现的应激反应症状,此类患者多数伤势比较严重,且病情变化快,需尽快给予患者积极治疗,控制患者病情[5]。为提升患者救治效率,有效的护理措施在急诊护理中应用是关键,才能最大限度的挽救患者生命安全。对于急诊科护理人员而言,在创伤性休克患者护理中,要求其具备熟练的急救技能、专业的急救知识,在患者抢救过程中对急救医生能积极配合[6]。以往在急救护理中,常规护理流程实施中,虽然免去了患者排队挂号等花费的时间,但由于急救措施仍然不完善,护理流程主动性、计划性不足,尤其是急诊科与手术室之间的衔接不畅,导致患者救治时间延长,急救效果受到影响[7]。而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创伤性休克患者护理中应用,护理人员可根据培训过程中掌握的护理流程,按步骤、有循序的开展急救护理工作,避免因急救工作中职责不清导致护理工作混乱[8]。在急救护理全过程中,贯穿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建立急救绿色通道,各部门之间的合作、衔接更加顺畅,使患者抢救时间缩短、抢救效率提升,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止血、急救及苏醒等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模式的应用,可减少患者出血量,缩短患者急救与治疗时间,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抢救成功率对比,观察组为92.98%,高于对照组的80.70%(P<0.05),提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创伤性休克患者护理中应用,对患者抢救效率有显著提升作用;不良事件发生对比,观察组为5.26%,低于对照组的17.54%(P<0.05),表明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中应用,对不良事件有积极预防与减少作用,保证了患者救治效率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实施,提升了患者急救效果,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性休克体征急诊科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探讨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综合护理应用效果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观察建立急诊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绿色护理通道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院前急救对创伤性休克患者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分析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