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方案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分析

2021-06-24 11:46张雅丽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康柏西小梁血管性

张雅丽

兖矿新里程总医院眼科,山东济宁273500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属于难治性青光眼,常见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情况,以原发性眼病基础上虹膜发生新生血管为主要特点[1-2]。疾病发展早期,纤维血管膜会导致房水外流通道管壁,如果疾病继续发展,会由于纤维血管膜被牵拉,致使房角关闭,并导致眼压升高等不良后果,患者可感到明显、强烈的疼痛[3]。造成血管形成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条。手术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常规治疗方案,但单一的手术治疗,治疗效果往往并不理想[4]。该文提出在手术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康柏西普进行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并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200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就其临床疗效进行了分组实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所有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中,随机选择200例患者为试验对象,并由计算机系统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100例,患者男女比例51∶49;年龄最小值45岁,年龄最大值73岁,年龄均值(59.10±10.04)岁;患者术前眼压27~59 mmHg,眼压均值(47.07±11.16)mmHg。研究组患者100例,患者男女比例53∶47;年龄最小值47岁,年龄最大值72岁,年龄均值(59.51±10.52岁);患者术前眼压28~60 mmHg,眼压均值(47.02±12.46)mmHg。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00例患者均存在瞳孔缘色素外翻、对光反应消失、水肿、瞳孔散大等症状,并且虹膜表面存在数量较多的新生血管,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该组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200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了解该组研究相关内容。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性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单一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方案。具体如下:患者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观察5~7 d,确认患者虹膜新生血管多数消退后,给予患者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给予患者常规球后和球结膜下局部麻醉,使用生理盐水和浓度为0.1%的碘伏对结膜囊进行冲洗,以角膜缘为基础做球结膜瓣,对结膜下组织进行分离。选择睫状体平坦部位,以角膜缘为基础,按4.0 mm×4.0 mm标准,做1/2厚度的巩膜瓣,并确认分离至角巩膜缘位置。将棉片浸入浓度为0.04%的丝裂霉素(国药准字H33020786)中,随后将处理过的棉片放置在巩膜瓣下,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多次冲洗。切除大小约1.0 mm×2.0 mm的小梁组织,给予周边虹膜切除,给予患者方形巩膜瓣后两角固定,分别固定两针,两侧作可拆出调整缝线,对滤过道通畅度进行检查,对球结膜进行间断缝合。手术完成后,给予患者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抹处理和包眼处理。术后,如患者存在视网膜缺血问题,给予患者全视网膜光凝术。

研究组患者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方案。具体如下:患者行常规消毒铺巾,取浓度为0.5%的盐酸丙美卡因眼液(国药准字H20084062)进行表面麻醉,表面麻醉重复进行3次,使用爱尔碘对结膜囊进行消毒,使用开睑器开睑后,选择睫状体平坦部位,距颞下角膜缘后4.0 mm最优位置,垂直刺穿巩膜直至玻璃体,注入浓度为1.0%的0.05 mL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国药准字S20130012),要注意避免对晶状体造成损伤。注射完成后,缓慢出针,使用消毒湿棉签给予进针口2 min的压迫。观察患者药物注射后的反应,确认无不良反应后,给予3~5 d的抗生素眼液滴眼。观察5~7 d,确认患者虹膜新生血管多数消退后,给予患者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同对照组的操作方法。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

①显效:患者停止抗青光眼药物的使用,眼压维持在21.0 mmHg水平以下。②有效:患者停止抗青光眼药物的使用,眼压维持在21.0~26.0 mmHg水平。③无效:眼压高于30.0 mmHg标准,且使用降眼压药物后,仍不能达到21.0 mmHg水平以下。有效率加显效率即为治疗总有效率。

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检测患者的眼压水平,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予以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Table 1 Comparison table of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的变化情况比较,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比较,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变化情况对比[(±s),mmHg]Table 2 Comparison table of changes in intraocular pressu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s),mmHg]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变化情况对比[(±s),mmHg]Table 2 Comparison table of changes in intraocular pressu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s),mmHg]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1周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n=100)对照组(n=100)t值P值46.02±9.46 45.27±9.76 0.348>0.05 20.33±3.24 28.61±3.38 17.684<0.001 18.24±3.34 22.18±2.49 9.457<0.001 18.12±2.03 21.07±2.37 9.453<0.001

3 讨论

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增多,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重要成因,由此可导致患者虹膜和前房出现大量新生血管,致使小梁网前纤维血管组织增生,从而造成房角堵塞、患者眼压升高、视力障碍等不良后果[5]。如患者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和治疗,随着病情的加重,很容易由于新生血管纤维膜增生,导致小梁网遮蔽,前房角会在牵拉作用下管壁,眼压将进一步升高,患者不仅会出现严重的视力障碍,还多见疼痛症状,并且很难通过药物治疗得到缓解[6]。对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给予患者手术治疗,是解决患者症状,降低眼压的有效措施,但单一的手术治疗并不能解决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增多的问题,因此疗效很难达到理想水平[7]。康柏西普是有效的抗VECF药物,用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8]。

该组研究中: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0%和80.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眼压术后1周(20.33±3.24)mmHg、术后1个月(18.24±3.34)mmHg和术后3个月(18.12±2.03)mmHg的对比结果均要优于对照组(28.61±3.38)、(22.18±2.49)、(21.07±2.37)mmHg(P<0.05)。研究组患者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方案基础上,全部联合应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方案,并对比对照组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康柏西普的应用,可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解决患者虹膜面和房角出现的新生血管问题,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出血的风险,为后续的手术治疗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9];②康柏西普药物对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炎症反应也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减少术后滤过道发生阻塞的风险,同时对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抑制,还有助于避免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结膜下纤维化的问题,从而保障手术效果达到理想效果[10];③康柏西普对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抑制,可有效减少新生血管的数量,由此可从根本上解决因新生血管过多导致的视网膜屏障通道阻塞的问题,改善其通透性,这可以进一步加速视网膜内渗液的吸收,加速患者的康复[11-12]。这与周明波等[9]的研究结果:研究组眼压术后1周(21.02±5.43)mmHg、术后1个月(16.05±2.43)mmHg和术后3个月(19.01±2.04)mmHg的对比结果均要优 于 对 照 组 (31.34±8.89)、(25.62±1.34)、(24.76±2.45)mmHg(P<0.05),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疗效确切,一方面可帮助患者稳定眼压,另一方面可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

猜你喜欢
康柏西小梁血管性
康柏西普在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血清尿酸水平在血管性痴呆中的风险预测
康柏西普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湿性黄斑变性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血管性痴呆的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5氟尿嘧啶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补 缺
补缺
补缺
微商